第368章 軟件帝國,電視首秀,萌懟懟叒來了!

字數:12488   加入書籤

A+A-


    

    “一起解決?”

    顧銘章並不傻,若有所思,“隻是這樣的話,那就不是萌芽一家能搞定的事了,需要全行業的密切配合。”

    實話說。

    顧銘章對此並不報很大的期望。

    “事在人為嘛!”

    張碩還是一如既往的自信,“之前是一盤散沙,那是因為缺一個行業帶頭人,也缺資金。現在,萌芽完全可以扮演這一關鍵角色。”

    頂著首富之名,張碩不願意出席各種采訪、活動是不錯,但並不介意在行業內部發揮一些影響力,來彌合分歧,將分散的戰鬥力重新揉成一團。

    就像息壤科技的誕生。

    如果沒有他跟仁總的那一次下午茶,就不可能辦成。

    “我是這麽想的…”

    張碩下意識用手指敲擊桌麵,“關於息壤操作係統,前期研發還是由息壤科技獨立負責,就不要胡亂插手了,想相信這個團隊。”

    搞研發,最忌諱外行領導內行。

    “等到息壤係統問世之後,可以考慮向友商推廣,甚至是將整套係統免費捐贈出來,交給一個獨立的協會來運作。”

    “這都沒什麽問題。”

    “至於說軟件生態,這次的調研報告中,有提及嗎?”張碩問。

    “有的。”

    顧銘章笑著點頭,“軟件生態的情況,跟電腦配件其實很像,也是全而不大。因為有珠玉在前,後發的軟件很難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這就涉及到國外軟件的一些策略了。

    早期為了占領市場,有意縱容盜版軟件的存在,等到全行業都在使用同一款軟件,後來者就將再無立足之地。

    用心不可謂不險惡。

    “那麽,想要扭轉這一局麵,我的想法是,能不能在濱海城,或者其他什麽地方,搞一個超大型的軟件產業園?把這些國產軟件公司都集中在一個園區搞研發,同時提供優惠政策。”張碩說。

    “呃,實話說,軟件產業園的構想並不新鮮,很多地方都有搞過,但基本都不算很成功。究其原因,不在於研發端,而是銷售端。”

    顧銘章這次的調研果然很深刻。

    辛辛苦苦研發出來的國產軟件,如果沒有人買,沒有人用,那就沒有營業收入,而且也無法受到用戶的正向反饋。

    如此也就失去了軟件版本更新的動力以及數據支撐。

    尤其是像da軟件,更是需要用戶端的實時數據反饋,繼而構建起一個龐大的數據庫,使得數據庫本身就成為了一道“技術牆”。

    國產da軟件在2018年之前,基本都是處在邊緣地帶,但其淵源卻是可以追溯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早在那時,華夏便啟動了國產da軟件的研發工作。

    九十年代初,第一款da軟件“熊貓ad係統”誕生。

    但是隨著解禁,海外da企業紛紛進入華夏市場,那時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的國產da,完全不是國際巨頭們的對手,被扼殺在萌芽期。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沒什麽進展。

    直到2018年,華威等加速了對國產da的投資,在資金、市場的雙重驅動之下,短短幾年就實現飛速發展。

    因而張碩才有信心說,將國產軟件帶出困境。

    因為說到底,隻要有資金,有人才,有市場需求,軟件研發的技術難度並不是很高,至少跟芯片、pu這些沒法比。

    很容易就能迎頭趕上。

    “銷售端的問題,往小了說,可以發動萌芽係以及跟萌芽有合作的公司先行試用;往大了說,可以推行正版免費授權,最低三年,最高十年,什麽時候國產正版軟件重新占領市場,什麽時候才開始收費。”

    “免費期間則由萌芽以及合作夥伴,提供補貼。”張碩卻是豪氣衝天。

    “這…”

    顧銘章也是被鎮住了,提醒說道:“這補貼力度,可是不小一筆開支。”

    隨隨便便都是每年上千億的營收規模。

    哪怕財大氣粗如萌芽,單憑一己之力,也是無法撬動整個市場的。

    “那…你的意思是?”張碩問。

    “我建議,真要促成這一件大事,最好還是要說服官方參與進來,由官方牽頭來實施補貼,萌芽隻起一個輔助作用。”顧銘章提議。

    “這倒是個好辦法。”

    張碩也很認同,他再大公無私,也不可能說,把萌芽的利潤全都用來填補這個大窟窿,那才是真正的殺雞取卵呢。

    也沒有必要。

    萌芽的發展,說白了,也是要配合華夏的大發展。

    “再有一個,國產軟件的概念其實很寬泛,在發展前期,最好是能夠確立一個重點扶持方向。先做成一批,再促成下一批。”

    顧銘章沒有自作主張,是相信大老板在這一塊的預見性天賦。

    “那就把工業軟件,作為重點突破的領域。”

    張碩很快就有了主意。

    核心工業軟件,是將科學計算與工業技術緊密結合,主要應用於工業產品研發設計和生產製造領域的軟件,以a(計算機輔助工程)、ad(計算機輔助設計)、da(電子設計自動化)等軟件為典型。

    這類研發設計軟件具有體量小、集中度高、開發難度大、開發周期長、資金需求高等特征,是工業軟件中極其重要的一類。

    也是最薄弱的一類,因而是發展國產工業軟件首先要考慮的部分。

    “好的!”

    顧銘章點頭記下。

    等到兩人的討論暫告一段落,張碩這才想起一同參會的輪值總裁鹿琦,笑著問:“鹿總,有什麽想法或者建議嗎?”

    “我很讚同設立軟件產業園的想法,也支持搞正版補貼,這是縮短跟國外差距的必由之路,沒有捷徑可言。”

    鹿琦一直在認真傾聽。

    “至於說,對軟件的補貼,除了找官方,其實還可以從硬件上找補回來。”

    “哦?”

    張碩一下就來了興趣。

    “麥粒筆記本也好,台式機也罷,息壤操作係統應該是核心賣點之一。那麽,為了推廣息壤係統,就必須要有配套的國產軟件。”

    “這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剛才董事長也說了,為了推廣息壤係統,盡早建立新的生態圈,可以考慮全麵放開息壤係統,供友商使用。這是很高明的做法。”

    平果的全封閉生態,已經是越來越為人所詬病。

    還有嚶特爾。

    也是因為封閉,而敗給了全麵開放的ar。

    “當然了,換做是我,可能就沒有董事長您這麽豪氣,會考慮說,在開放息壤係統的同時,向使用者收取一筆恰當的專利使用費。”

    “很顯然,你的建議更為恰當。”

    張碩也是虛心接受,因為強烈的危機感,他可能說更加考慮的是做成事,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計成本。

    也會更情緒化一些。

    好在鹿琦、顧銘章作為職業經理人,又會及時替張碩找補回來,打上補丁,最終討論出來的,就是一個更加穩健,更符合商業規則的策略。

    就很好!

    “息壤係統越被消費者認可,麥粒筆記本、台式機就越能走上市場主流,被大眾消費者認可。那麽之前對軟件的補貼,就能從賣硬件中賺回來。”

    鹿琦繼續闡述他的觀點。

    “再之後。等到麥粒筆記本、台式機成為市場主流之後,又可以憑借硬件上的優勢,捆綁銷售新的軟件,從而用硬件帶動軟件的收益。”

    如此。

    便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

    “硬件,操作係統,軟件,這是全都要的節奏啊。”張碩笑著打趣。

    “是。”鹿琦倒也不避諱,“這是一個非常宏偉的戰略目標,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是更長時間去執行,才能最終實現。”

    “十年”

    顧銘章若有所思,下意識看了一眼張碩。

    放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尺度上,十年固然不算長,但是對於成立才不到三年的萌芽而言,十年卻又似乎是個極其漫長的階段。

    別說是十年了。

    顧銘章甚至很難預測,五年之後的萌芽,會是一個什麽樣子。

    “那就有勞鹿總,盡快起草一份關於籌建軟件產業園,大力扶持發展國產軟件的項目報告書。”張碩卻是認可了鹿琦的想法。

    “沒問題。”

    鹿琦主管集團互聯網事務,軟件這一塊自然也歸他管,同時建議:“因著國產軟件門類眾多,其實完全可以搞兩到三個軟件產業園,不一定說,就要將所有的軟件公司全部集中在一座產業園。這也能變相減輕當地的補貼壓力。”

    “好主意!”

    張碩很是讚賞,笑著問:“春節之後,能完成嗎?”

    “可以的。”

    鹿琦顯然也很懂大老板的行事風格,慣常都是雷厲風行。

    討論完軟件的問題,這場碰頭會卻還沒有結束,因為還有很多具體的問題,急需要在這次碰頭會上一並敲定。

    比如說。

    萌芽要進軍顯卡業務,該從何處著手?

    “根據調查報告,國內顯卡芯片設計最具潛力的,應該是臨湘的璟嘉薇。可以考慮以稻穗集團的名義,進行全資收購。”顧銘章匯報。

    “那就選璟嘉薇。”

    張碩很信任顧銘章的判斷,“稍後將璟嘉薇的資料,轉給呂總。”

    具體的收購事務自然是由呂凱負責。

    “再就是pu業務,董事長您屬意龍鑫,但龍鑫的情況有些特殊,我擔心,龍鑫未必願意接受我們的投資。”顧銘章說。

    這確實是一個比較敏感的領域。

    “先試著接觸一下吧,實在不行,就以春苗基金的名義,直接向龍鑫每年定期捐贈一筆資金,用以搞研發。”張碩很是大氣。

    “呃,好吧。”

    顧銘章實在沒想到,還能有這種解決辦法。

    “除了押寶龍鑫,我建議,可以嚐試投資ad,起一個過渡作用。”

    相比張碩,顧銘章無疑更加的務實。

    “即便是說,龍鑫未來前景可期,但畢竟需要很長一段的成長時間,我們可能等不及。相比之下,ad作為嚶特爾的老對手,手下敗將,卻擁有完整的86架構的永久知識產權。”

    “而且,因著之前的激進式擴張,ad最近幾年的業績一直都在下滑,已經持續虧損了四五年,可以說是已經處在破產邊緣。”

    “因而也是我們最佳的投資時機。”

    “投資ad嗎?”

    張碩快速搜索腦中記憶,印象中,原時空ad挨到2014年的時候,確實是已經瀕臨破產,然後就迎來了傳奇蘇媽。

    在蘇媽帶領下,ad破繭重生,市值甚至短暫超越過嚶特爾。

    堪稱業界傳奇。

    現在投資ad,雪中送炭,確實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想到這,張碩就不得不佩服顧銘章的眼光了,他是開了先知掛,顧銘章可沒有,竟然也做出了跟他一樣的判斷。

    就很牛嗶!

    “好,我同意投資ad,如果對方接受的話。”張碩笑。

    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除了收購璟嘉薇,投資龍鑫、ad,為了加速國產電腦配件以及軟件的發展,後續可能會有其他的一些投資並購。

    尤其是海外投資並購。

    因為如果一切都按部就班地發展,哪怕是說,這一世因著有萌芽的介入,國產電腦配件以及軟件發展會更快速,但還是慢了!

    時不我待啊!

    這個時候就要充分發揮資本的作用,通過頻頻的海外投資並購,將海外的專利、人才都引進到華夏,加速國產電腦配件以及軟件的發展。

    這沒什麽好丟人的,拿來主義嘛!

    當然前提是——

    萌芽手裏要握有充足的資金,否則一切就是白搭。

    考慮到還有對曰立存儲的收購,以及對青雲數據增資,未來半年,萌芽的資金鏈估計依舊會很緊張,就指望著三月份江湖救急了。

    因為按照合同。

    三月份,阿狸、青橙要各自向青禾科技支付一百億的服務費。

    一下就是兩百億資金進賬。

    即便說是解決不了全部的問題,也能解決大部分的資金需求。

    江湖救急。

    “對了,我聽說,麥粒1在東南亞賣的還不錯?”會議最後,張碩突然問起麥粒1在海外市場的表現。

    “是不錯。”

    提到這個,顧銘章就很振奮,笑著說道:“從去年11月份上市,到現在,僅在東南亞市場,就已經賣出超過一百六十萬部麥粒1。”

    平均每個單一市場銷量在二十萬部左右。

    已經是超過香江了。

    按照這個趨勢,麥粒1全球總銷量突破四千萬台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甚至可能超出預期,達到四千五百萬台。

    “可以啊。”

    張碩也是眼前一亮,“有分析過,是什麽原因嗎?”

    “首先當然是麥粒1本身足夠驚豔,其次,應該也跟我們格外重視東南亞市場,讓麥粒1在東南亞先於歐美市場發售有關。”顧銘章解釋。

    說到底,還是平果、叁星等格外重視歐美市場,忽略了次級市場消費者的感受。

    “很好!”

    張碩就很舒服,這至少證明,他當初為麥粒1製定的海外銷售策略是對的,先鞏固亞洲市場的基本盤,再考慮向歐美市場進發。

    真要跟平果、叁星在歐美本土廝殺,估計還得倚重麥粒2。

    第二天。

    張碩罕見接受了來自媒體的專訪。

    他最近的風頭實在是太盛,各路連翻轟炸,哪怕是蔣悅都抵擋不住。

    真要全都拒絕,一點情麵都不給,那也不行。

    哪怕是特立獨行如張碩,也扛不住。

    再說了,就算是他個人頂得住,那也要考慮萌芽的利益,真要把人都給得罪了,那以後召開新聞發布會,怕是會冷場。

    無奈之下,張碩也隻能破例,答應接受一次專訪。

    來訪的是金牌女記者陳安寧,地點就選在張碩辦公室,架設調試好設備之後,很快就進入狀態。

    “張總,你能給年輕人一些創業上的建議嗎?”

    “很遺憾,不能。”

    張碩搖頭:“我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他可不想灌輸雞湯,把當代年輕人給帶偏了,一個個不想著怎麽好好工作、科研、奮鬥,就想著怎麽創業,希望也能一夜暴富。

    這很不現實。

    創業需要天時地利人合,真的沒那麽容易成功的。

    陳安寧表情微滯,但不愧是金牌記者,瞬間穩定情緒,繼續按照預設的稿子提問:“那,創業過程中,一定有很多勵誌的故事吧?”

    “能分享一下嗎?”

    “沒什麽勵誌的,萌芽從創立至今,一路發展的都很順風順水,可以說是一直踩在風口上,直接就被吹上天了。”張碩很誠實。

    訪談嘛,那當然是實話實話。

    “汀!!!”

    陳安寧快要吼不住了,什麽跟什麽啊,怎麽都不按套路來呢?

    穩住,穩住!

    “那,能不能講一講您成長過程中的勵誌故事,一定很傳奇吧?比如說家庭環境的熏陶,校園氛圍,人生導師之類的。”

    陳安寧盡力引導話題朝著正能量方向走。

    “呃,實話說,我的家庭很普通,我的學生生涯也是平平無奇,基本沒有什麽閃光點。甚至就在創立萌芽之前,我也隻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程序猿。”

    張碩回答的很仔細,很認真。

    “嚶嚶嚶!!!”

    陳安寧的表情管理快要繃不住了。

    “嗯,能談一下公益嗎?我們都知道,萌芽,包括您本人,在公益上的投入都很大,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領域。”陳安寧問。

    “呃,其實還好了,全靠同行襯托。”

    “啊咧?”

    陳安寧真的要哭了,當初為什麽要搶這個采訪機會啊。

    我真傻,真的!

    接下來的訪談,基本上都是在遵循上麵的套路,陳安寧絞盡腦汁,努力想把訪談內容往正能量上引,卻也抵不住張碩的誠實。

    整場訪談,簡直就是車禍現場大合集。

    訪談結束,張碩倒是很輕鬆,陳安寧整個人卻是恍惚了,回到京師,將樣片給頻道主任看過之後,無力說道:“主任,這,能播嗎?”

    “播!”

    主任也是被鎮住了,但顯然非常人。

    “張碩敢說,我們就敢播,說不定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陳冰冰隻在心底祈禱:“嗬嗬,千萬別翻車…”

    然後,采訪視頻播出之後,果然在網上引起熱議。

    “這,這是個啥?”

    “不愧是你,萌王,我也繃不住了。”

    “人間真實,可還行?”

    “神特麽的平平無奇,萌王這都算平平無奇,那我們算個啥?”

    “就是挺打擊人的,嗚嗚,萌王戳破了我的創業夢想!”

    “萌王隻是傳遞了一個現實。”

    “哈哈哈,全靠同行襯托可還行,萌王這是在內涵誰呢?”

    “騰達:反正不是我!”

    “阿狸:+1!”

    “對比萌王的輕描淡寫,想想一些所謂的明星、富豪,撈了幾個億的金,拿出一百萬來做慈善,都恨不得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這就是萌王啊,全民偶像豈是浪得虛名?”

    “愛了,愛了!”

    毫無疑問,作為張碩的電視首秀,這一次訪談未必有多成功,但絕對是最為特殊的一次,勢必要成為網絡上的又一素材庫了。

    就很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