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萌懟懟懟遍全行業,青橙打車試運營,特濕拉來勢洶洶!

字數:13449   加入書籤

A+A-


        萌芽的自爆行為,無疑是將自身推上了風尖浪口。

    一眾網友自然是拍手叫好,受到影響的同行們卻是罵聲一片,將跟萌芽原本就不算和睦的關係,一下就推到了冰封深淵。

    “張碩這小子為了博上位,真是連臉都不要了。”

    大爺最是氣憤不過。

    在他看來,萌芽這種行為就是在向官方納投名狀,實在是無恥,互聯網領域本就以自由為標榜,怎麽能夠強監管呢?

    放開才是王道。

    再有不到二十天,阿狸就將正式上市,突然遇到這麽一攤事,實在不是一個好兆頭,搞得阿狸的主承銷商盜聖集團都緊張兮兮的。

    建議阿狸適當降低發行價格,免得受負麵消息影響,當天破發。

    那可就太糟糕了。

    財路被阻,也就難怪大爺氣得要摔杯子了。

    “哎”

    最近已經夠頭疼的二爺,又遇到這般糟心事,頭更疼了。

    難道就不能消停一會兒嗎?

    “老板,我想不明白,萌芽這麽做,到底圖什麽?”陸建忍不住問。

    “還能圖什麽?無非就是想借著這個契機,將我們都一腳踩進泥裏,削弱我們的同時,增強萌芽在互聯網領域的競爭力。”二爺似乎看的很透。

    因為明擺著,萌芽在個人保護跟數據安全這一塊,雖然還有一些瑕疵,但矮個子裏麵拔將軍,已經是標杆一般的存在。

    自然也就成了這場風波的最大受益者。

    “那,官方會不會真的打板子,這不都是行業通用做法嗎?”

    “誰知道呢。”

    事情發生之後,二爺已經在第一時間跟相熟的朋友打探消息,可得到的幾乎都是支支吾吾,非常含糊的回答。

    可見眼下這件事,仍舊是雲遮霧罩。

    三巨頭都還算好的,一些中小型互聯網公司,在這一塊,那更是肆無忌憚,在這次的調查行動中,勢必要有折戟沉沙的。

    一個個氣得都要罵娘。

    ………

    身處漩渦之中的張碩本人,倒是泰然自若,甚至還破天荒地接受了濱海報社記者唐雨的專訪,專門談起此事。

    辦公室內。

    一襲職業正裝的唐雨,正襟危坐,絲毫沒有平日裏的俏皮。

    可見也是曆練出來了。

    “張總,能談一下,萌芽發布公開信的初衷嗎?”唐雨提問。

    “沒什麽初衷。”

    張碩可不傻,光做不說,跟又做又說可是兩回事,“發布對用戶的公開信,是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常規操作,不獨萌芽一家,請外界不用過度解讀。”

    萌芽已經夠遭人狠了,張碩可不敢火上澆油。

    傻不傻啊。

    “可網上都是對萌芽的一陣叫好。”唐雨繼續下套。

    “那隻能證明說,華夏用戶是極富有正義感的,也能堅決捍衛自己的利益,對那些侵犯自己利益的說不。”張碩可不上當。

    事實也是這樣。

    最近兩年,在張碩這個懟王帶動下,網友是越來越犀利了。

    “那,您能談一下對個人以及數據安全的看法嗎?外界現在有一種聲音,說過於嚴苛的審查,會衝擊互聯網行業創新創業的積極性,您怎麽看?”

    唐雨這回可是帶著任務來的,必須要深挖猛料。

    沒點幹貨可是無法交差。

    “萌芽的自我監督與檢討,已經代表了我本人的態度。”

    張碩仍舊是能應付就應付,但也要借機發點聲音,話鋒一轉,“至於說,外界對於監管的負麵輿論與擔心,我個人認為,大可不必如此。”

    “從長遠看,一個健康有序、守規矩的互聯網環境,更有利於互聯網公司的長遠發展,而不至於說是曇花一現。”

    “如果哪家公司,僅僅因為官方規範了對用戶個人信息搜集的監督,而怎麽怎麽樣,那隻能證明說,這家公司本身就不行,並不具備真正的競爭力。”

    “這樣的公司淘汰也就淘汰了,沒什麽值得惋惜的。”

    “互聯網需要蓬勃發展不錯,但需要的不是鑽空子的投機者,而是踏踏實實做創新、搞研發的公司,而這樣的公司,從來都是不懼監管的。”

    這話說的可就銳氣十足了,也是真心話。

    如果華夏互聯網公司,永遠滿足於應用層麵的內卷,而不注重底層創新,等到移動互聯網浪潮退去之後,倒下的隻會更多。

    原時空就是這樣。

    隨著時間推移,曾經輝煌的千度、阿狸、騰達等巨頭,都漸漸淪為平庸,再沒有拿出什麽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新。

    哪怕是後來者如拚夕夕、字符跳躍,也不過是在重複著三巨頭的老路。

    委實是讓人失望。

    “照這麽說,萌芽是支持加強個人信息搜集以及數據安全監管的?”

    “當然!”

    張碩回答的斬釘截鐵,“互聯網並非法外之地,也應該是有邊界的,既然有邊界,那就有必要設置防火牆,而不是肆無忌憚地損害用戶的利益。”

    “也就是說,萌芽發表公開信,還是有訴求的,想要以此為契機,提升行業在個人信息保護上的共識?”唐雨不忘挖坑。

    “並沒有,我剛才說了,那隻是正常的企業經營行為。”

    張碩麵不改色。

    “嗬嗬……”

    采訪剛一結束,唐雨神情就繃不住了,低聲說了一句“哥,你現在可真是老狐狸,說法滴水不漏。”

    上周末張碩跟二叔談話時,唐雨可也是在場的,對其中內幕再清楚不過。

    根本就是商量好的。

    “那也是被媒體給逼的。”

    張碩可不希望被斷章取義,如果來的不是唐雨,他都不會接受采訪。

    采訪結束,張碩抬手看了看時間,剛好到吃午飯的時間,笑著對對麵的唐雨說道“走吧,請你吃飯。”

    “好呀,吃大餐?”唐雨就兩眼放光。

    “什麽大餐,吃公司食堂。”

    “沒勁!”

    唐雨一下就蔫了,結果到了食堂,看到琳琅滿目的菜品,羨慕的都要流口水了,“嗚嗚,哥,萌芽的夥食也太好了吧。”

    她工作的濱海報社,福利待遇已經算好的了,可跟萌芽一比就啥也不是。

    “也還好吧,就是一些家常菜。”張碩就很凡爾賽。

    事實上,萌芽食堂在業內都是出了名的好吃,不僅廚師手藝精湛,關鍵原材料把關嚴格,安全衛生又有機。

    其中訣竅,就是張碩這個大老板,但凡是在公司上班,也都是吃食堂,而且從不搞特殊,弄什麽包廂,吃什麽小灶。

    吃的都是跟員工一樣的飯菜。

    這樣一來,負責管理食堂的後勤人員哪裏敢不精心,但凡是被張碩吃出一回問題,那就得被掃地出門。

    久而久之,食堂標準也就一直維持在水準線之上。

    ………

    第二天,唐雨的采訪文章就登上了濱海日報頭版,相關報道在第一時間就傳到了網上,不出意外,又引來網友一陣叫好。

    “萌王謙虛了!”

    “我很懷疑,萌芽的那篇公開信,根本就是故意的。”

    “自信點,把懷疑去的。”

    “故意的又怎麽樣?就希望萌王這該死的使命感,永遠都是跟我們這些用戶站在同一個陣營,沒有被資本異化。”

    “萌王資本是什麽,比我有錢嗎?(狗頭)”

    “以萌王如今的財富,確實可以超然處之,不用擔心被資本收買。”

    “希望三巨頭也學著點吧。”

    “騰達我也想學,可我說了不算啊(狗頭)……”

    “咱就別一廂情願了,這些個互聯網公司,就得官方是不是用鞭子抽一下,讓他們意識到,這是在華夏,不是資本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

    “簡直不能再認同!”

    網友的認可,無疑是給萌芽套上了一層護身符,就算其他同行敵視又怎麽樣?隻要萌芽還能繼續獲得用戶的支持,就能一直屹立不倒。

    ………

    7月1日,星期一。

    不管網上風波如何,生活還要繼續。

    新的一周,同時也是新的一個月,一大早,張碩趕到公司之後,按照慣例,開始簽批七月份的撥款申請。

    因為進入第三季度,撥款項目也是額外的多,主要包括——

    向沃土研究院撥付8億研發經費;

    向芒果集團撥付25億運營資金,包括8億研發經費;

    向稻穗集團撥付25億運營資金,包括10億研發經費;

    向拚夕夕集團撥付8億運營資金;

    向驕陽控股撥付5億運營資金;

    向萌芽集團撥付5億運營資金;

    向萌芽置業撥付15億建設資金。

    合計775億資金。

    稻穗集團旗下,既有薇晶半導體名下的40納米晶圓代工廠項目,又有利誠科技旗下的芯片封裝、測試工廠項目,日常運營開支非常之大。

    研發支出也從上個月的八億,一舉上漲到十億。

    可謂是萌芽旗下最燒錢的一家子公司。

    即便是這樣,每個月十億的研發經費,對於稻穗集團這麽一個新興半導體巨頭而言,仍舊是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既要滿足當下的技術研發,還有著眼於未來。

    如果放開了供給,別說是每個月十億經費,哪怕是十五億,甚至是二十億,隻要招的研究員夠多,也是能夠消化得了的。

    拚夕夕集團因為參與618活動,相關運營預算也是蹭蹭往上漲。

    還有驕陽控股。

    作為支撐萌芽係海外市場開拓的主體,營銷支出同樣是一筆大開支。

    全部加在一起,單月撥款逼近八十億。

    一般公司還真扛不住。

    而除了固定撥款,萌芽上個月還向稻穗集團額外撥款556億,用於參與泰機電旗下泰銳半導體公司的投資。

    利潤方麵。

    上個月,青鳥互娛上繳利潤47億,麥粒集團上繳利潤45億,青禾科技上繳利潤35億,萌芽金融控股上繳利潤45億。

    合計上繳利潤一百億,再創新高。

    這主要得益於青鳥互娛利潤的持續上漲,單月利潤再次超過麥粒集團。

    雖然麥粒1的銷量還在下滑,但是得益於東南亞市場的開拓,以及軟件服務方麵利潤的增加,麥粒集團整體利潤並沒有大幅度下滑。

    相比上個月,隻減少了05億。

    除了青鳥互娛、麥粒集團兩大盈利支柱,青禾科技、萌芽金融控股的盈利水平也是穩步提升。

    尤其是青禾科技,得益於廣告業務的持續增長,單月上繳利潤達到35億。

    要知道,青禾科技可是承擔著薇信、飛訊的運營支出,在龐大支出的基礎之上,還能實現單月三億+的淨利潤,委實是不簡單。

    至於說萌芽金融控股,得益於薇信支付的大麵積普及,相關業務也是水漲船高,預計下個月利潤就能破五億。

    也就難怪說,無論是阿狸,還是騰達,都會押寶互聯網金融業務。

    因為是真賺錢呐。

    ——略——

    【等級】10級(3450萬/5000萬)

    【現金】108億

    【貸款】145億(銀行貸款)+110億(公司債)+84億(海外貸款)

    ——略——

    因為對泰銳半導體的投資,導致萌芽上個月資金淨流出33億,如果不是緊急發行了一百億公司債,現金真就要見底了。

    甚至可能扛不到下個月。

    所以說,之前張碩對資金鏈的緊張,絕不是沒有緣由的。

    主要是集團旗下的吸金獸太多。

    萌芽置業,驕陽控股,拚夕夕集團,芒果集團,稻穗集團,是一個比一個能燒錢,如果不是有遊戲、手機兩大支柱業務撐著,早就拉胯了。

    但這些錢又都是必須要燒的。

    之前聽冬哥說,每天睜開眼,就要為當天的一億支出犯愁,當天如果不能賺到一個億,維持收支平衡,驚冬賬麵就要出現虧損。

    可跟萌芽一對比,就啥也不是。

    要知道,萌芽集團每個月光是張碩簽批的撥款就高達六七十億,平均每天兩億+,這還不包括已經實現盈利的子公司的正常支出。

    像麥粒集團、青鳥互娛,日常支出都是在營收中扣除的。

    全部算上的話,整個萌芽係,每天花在研發、運營、一般行政開支等上麵的資金,加上各種稅費,保守估計也在四億以上。

    這才叫真的恐怖呢。

    管理著這麽一家龐大的綜合性集團公司,幹係著二十萬員工的生計,張碩坐在董事長兼ceo的位置上,又哪裏敢真的飄了。

    ………

    簽完文件,張碩又習慣瀏覽起新聞。

    網上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討論,仍舊是沸沸揚揚,尤其是在他那篇采訪流出之後,就更是火上澆油,不乏對三巨頭的討伐之聲。

    至於說官方審查,自然是沒有這麽快出結果的。

    不過在張碩看來,官方的這次大規模審查,更像是一次摸底排查,等到徹底弄清楚狀況之後,才好有針對性地製定法規條文。

    最後肯定就是輕拿輕放,不至於下重手。

    更多的是一種警告。

    正如一些人擔心的那樣,官方還是要顧及到整個產業的蓬勃發展,不至於說,在高速發展期就舉起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等到法規出台之後,如有再犯,那就不好說了。

    除了大熱點,上周末還有消息傳出,說是特濕拉已經派出團隊來到魔都,一邊注冊公司,一邊準備跟魔都方麵洽談。

    顯然也是感受到了來自芒果汽車的威脅。

    魔都方麵自然也是很熱情的,並沒有因為芒果汽車的存在,就將特濕拉拒之門外,隻是開出的條件,肯定不會有原時空那麽的優渥。

    而且雙方的談判,肯定也不會一蹴而就。

    對於此時的特濕拉,張碩倒沒有覺得能有多大的威脅,尤其芒果汽車還是本土作戰,如果這樣都不能碾壓特濕拉,那才叫失敗呢。

    ………

    瀏覽完新聞,見時間差不多了,張碩這才來到隔壁的小會議室。

    呂凱等高管已經就位。

    新一個月開啟,集團的事情也是千頭萬緒,比如說青橙集團,在推動青橙單車業務板塊落地之後,又將在這個月正式啟動“青橙打車”項目。

    這到也不是什麽新鮮事。

    且不說海外的憂步,國內滴答早在去年就已經成立,隻不過最先是跟出租車合作,還沒有將打車服務擴展到私家車領域。

    而且在今年四月份的時候,滴答已經完成b輪融資。

    由騰達主投。

    毫無疑問,滴答看中的是騰達icq、微聊的流量跟支付體係。

    可以拿來就用。

    原本滴答還找到過萌芽,希望能夠跟萌芽合作。

    相比騰達,萌芽具有的資源,無疑是更加的豐富,跟騰達賣掉地圖業務不同,萌芽可還是蒿得地圖的大股東。

    可謂是要啥有啥。

    隻可惜,那時的青橙集團內部已經在開發“青橙打車”功能,根本就沒興趣跟滴答這麽一家初創公司合作。

    張碩本人也不想跟滴答沾上任何的關係。

    最重要的是,作為華夏底蘊最深厚,業務最廣泛的本土生活服務平台,青橙已經積累了海量的用戶以及良好的口碑。

    跟滴答相比,有著天然的優勢。

    恰好打車業務的目標客戶又是以白領為主,跟青橙外賣、青橙單車的目標人群非常契合,幾乎不用怎麽大力宣傳,就能順利推廣開來。

    可謂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合。

    前提是要打通政策環節,打車業務前期最大的障礙並非來自用戶,而是來自“天敵”出租車,等於是革了出租車的命。

    不急眼才怪呢。

    當然原時空的事實證明,雙方其實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大勢不可改啊!

    雖然說,原時空的打車服務一度出現過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本質上,這確實“科技改變生活”的一種方式。

    不能因噎廢食。

    “青橙打車業務也將采取試點製度,準備先在羊城、濱海城兩地試運行。”

    匯報的是集團副總裁兼青橙集團董事長鹿琦。

    “嗯,最好是能夠跟本地出租車公司做好協調,盡量避免爆發大的衝突。另外就是在對私家車主的審核上,也要嚴格把關。”

    “推進太慢的話,就怕阿狸、騰達又有樣學樣了。”鹿琦提出他的擔心。

    這幾乎是必然的。

    縱觀阿裏點評、諾米典評的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對青橙集團的抄襲史,從最早的外賣業務,到後來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

    幾乎就抄了一個遍。

    “學就學吧,就跟之前開展外賣業務一樣,青橙集團既不謀求壟斷,也不謀求市場占有率,咱們寧可慢一點,保守一點,也要確保不出錯。”

    貪婪是原罪,張碩可不敢沾上。

    “這樣的話,董事會那邊,怕是會遇到一些阻力。”鹿琦提醒。

    經過幾輪融資之後,萌芽集團雖然還是青橙集團的控股股東,但畢竟引入了很多投資者,他們的意見也不能完全無視。

    否則是會出問題的。

    “董事會那邊怎麽協調好,就是你這個董事長的職責了。”

    張碩卻是直接將鍋甩給了鹿琦,“隻要記住一點,無論是共享單車也好,還是打車服務,聽上去很美好,其實也就那麽一回事。”

    原時空的滴答僅憑這麽一項業務,就發展成巨無霸,本身就很不可思議。

    有什麽技術含量嗎?

    充其量也就是一種技術上的小創新,僅此而已。

    “青橙集團的定位,始終是做一家滿足用戶所有本地需求的,綜合性的服務類互聯網公司,並不需要在某一項業務上拔尖。”

    考驗的,其實是都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控與挖掘。

    而想要做成功。

    實話說,沒有一點情懷在裏麵,是很難做到的。

    而對於這那些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的業務,張碩本來也沒有多大的興趣,隻是不希望騰達它們作惡,這才選擇親自下場。

    對於萌芽而言,真正有意義的事情還是搞研發。

    掌握核心科技才是王道。

    這也就意味著說,無論是共享單車業務上,還是在打車業務上,青橙集團都不會參與瘋狂的補貼大戰。

    繼續扮演本地生活服務賽道上的一個異類。

    騰達、阿狸如果願意燒錢,那就讓他們燒去,他們真要這般過度迷信資本的力量,原時空滴答的結局,或許就是最好的答案。

    萌芽可不陪著他們玩。

    把這些錢花在搞研發上,難道它不香嗎?

    提到研發,張碩倒是想起另外一件事,抬頭看向呂凱,關心問道“關於集團涉足商業航天的可行性分析報告,拿出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