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雙十一大戰,阿狸獨領風騷?爆驚天醜聞!

字數:10074   加入書籤

A+A-


                      “對於星海礦業未來的發展規劃,宋總有什麽好的建議嗎?”

    寒暄過後,張碩進入正題。

    “建議之類的,暫時還沒有。”宋誌佑表現的很謹慎,“我看過集團總部對於星海礦業的發展規劃,覺得很好,也很務實。”

    因為本身星海礦業的發展模式,就算不上激進,而是循序漸進。

    “就是有一點…”

    宋誌佑謹慎歸謹慎,但大老板都問了,還是要拿出一點幹貨的,“針對星海礦業對華夏本土礦產企業的投資,除了藍金礦業、雒陽鉬業,我再推薦一家不錯的公司,那便是——跟鹽湖提鋰相關的概念股。”

    “比如說鹹湖股份?”

    張碩目光微閃,似乎有點印象。

    “沒錯。&nbp;首發更新&nbp;”

    宋誌佑微感詫異,沒想到,大老板竟然也有關注過相關領域。

    不愧是傳奇人物。

    想到這,宋誌佑更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繼續解釋說道“目前,全球範圍內,正處於由化石燃料向清潔能源轉型的大變革之中,能源消耗的電氣化、電力生產的清潔化成為時代浪潮。”

    “鋰作為自然界中最輕、標準電極電勢最低的金屬元素,無疑是天生理想的電池金屬,將具備需求剛性,被譽為未來的白色石油。”

    “鹽湖鹵水類型的鋰資源,在全球探明鋰資源構成中的占比高達近六成,單體項目儲量規模大,生產成本低,加上未來技術進步的潛力廣闊,鹽湖提鋰有望成為未來全球鋰資源供應體係的基石。”

    “而在華夏,就有不少鹽湖以及相關的礦產企業。”

    由此可見,宋誌佑很是認真做了功課,雖然是在利拓集團任職,但是對於華夏礦場市場也有著深刻認知。

    “嗯。”

    張碩點頭,算是認可了宋誌佑的判斷,隨即轉頭看向一旁的呂凱,問“鹹湖股份,目前的市值是多少來著?”

    “最新市值,應該是297億上下。”

    最近呂凱可也沒少做功課,對華夏上市的各大礦產企業如數家珍。

    “那就接觸一下,看有沒有投資的機會。”

    經宋誌佑提醒,張碩倒是記起了鹽湖提鋰這一概念,原時空是21的時候被炒的火熱,導致鹹湖股份市值迎來一波暴漲。

    高峰時期,市值一度超過兩千億。

    也就意味著,星海礦業此時投資鹹湖股份,絕對是有賺不賠。

    在張碩的認知當中,既然萌芽要進入礦產行業,那投資的項目自然是多多益善,更何況鋰電還跟新能源汽車息息相關。

    “好的。”

    呂凱笑著記下,不經意掃了宋誌佑一眼。

    看這樣子。

    宋誌佑應該是獲得大老板的認可了。

    想了下,呂凱隨即說道“董事長,我在想,後續跟藍金礦業、雒陽鉬業,嗯,還有鹹湖股份的接洽,是不是讓甬城方麵也給背背書?”

    雖然說有相關政策支持,也有二叔這層關係。

    但是吧。

    想要完成對這三家礦產企業的投資,獲得的助益,當然是多多益善。

    “你想怎麽操作?”

    張碩還是很懂呂凱的,“不會又要把我拉出去當吉祥物吧?”

    “呃,這個…”

    被猜中心思的呂凱,就有那麽一點小尷尬,但還是硬著頭皮說道“我這琢磨,星海礦業是不是該舉行一場揭牌儀式?”

    “正好送宋總上任,董事長您要有空的話…”

    “行吧,我去!”

    張碩倒是也沒有掃呂凱的麵子,“正好借著這次機會,跟江南方麵接洽一下,免得人家說我們太過傲慢,來都來了,都不拜碼頭的。”

    顯然也是將青檸集團一並囊括在內。

    “那我來安排行程。

    !”

    呂凱就很振奮,這可是一件大事,絲毫馬虎不得。

    ………

    兩天之後。

    張碩在集團總裁呂凱,執行副總裁蔣悅,高級副總裁顧銘章,總裁辦主任戴雨桐等一眾高管陪同下,開啟了江南之行。

    隨行的,還有即將赴任的星海礦業總裁宋誌佑。

    第一站就是江南行省首府臨安。

    負責接機的除了青檸集團總裁孫陽一行,還有萌芽集團江南分公司總經理,臨安市府方麵也安排了專人接機。

    隻是不像在廬州、江城那樣,由市府副官親自出麵。

    倒不是說臨安對張碩不重視,而是張碩此次江南之行,本身也隻是禮節性的,又不是為了出席什麽重大活動,或者是洽談什麽重大投資合作。

    真要大張旗鼓,反倒是不自在。

    相關接待細節本身就是提前對接好的。

    比如說,為了趕時間,張碩一行出了機場就直接兵分兩路,一路由行政秘書唐麗麗領著,將行禮運往酒店。

    而張碩則領著一幹高管,直奔青檸大廈,也就是青檸集團的總部大樓。

    過去幾年。

    萌芽係已經習慣了,從自建總部大樓到買樓的轉變。

    就是這麽的豪橫。

    而為了滿足青檸研究院的研發需求,所謂的青檸大廈,並非傳統的摩天寫字樓,而是坐落在臨安科技園,是由三棟建築組合在一起的組合體。

    低調中反而是更加彰顯了壕氣。

    剛成立不久的青檸集團總部,還略顯冷清,張碩也隻是走馬觀花地參觀了一遍,簡單聽取了孫陽的工作匯報,就算完事。

    重頭戲,還是在中午的招待午宴,屆時臨安市府主官也將親自出席。

    算是一次親切友好的交談。

    因為是第一次打交道,雙方的談話自然也隻能是如蜻蜓點水,無非就是歡迎萌芽集團來臨安投資,支持青檸集團做大做強之類的套話。&nbp;__

    當然也是大實話。

    一開始,萌芽決定將青檸集團總部設在臨安時,臨安方麵雖然也重視,但並沒有那麽的重視,隻能算是平常心對待。

    這也是臨安的底氣所在。

    可等到青檸集團接連收購了微創醫療、邁瑞醫療,一舉成為華夏醫藥巨頭,臨安方麵對青檸集團的重視程度就直線拉升。

    再到青檸研究院的揭牌,又上升了一個新台階。

    首批跟青檸研究院合作的高校中,就有江南大學,雙方以最快速度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共同申報、籌建一家生命科學領域的國家級實驗室。

    青檸集團自然也就登上了臨安的重點名錄,甚至是在江南行省都掛了牌。

    再就是星海礦業在甬城注冊成立,基本上也就意味著,萌芽係跟江南行省之間的投資合作,已經是進入了一段新的蜜月期。

    因此,哪怕張碩隻是禮節性拜訪,臨安方麵仍舊是高規格招待。

    算是開了一個好頭。

    除了招待午宴,為了表示對萌芽集團,對張碩的歡迎跟重視,臨安方麵甚至還專門組織了一場招待灑會,邀請了眾多臨安當地的民營企業大老。

    甚至大爺都有受邀出席。

    江南本就是商貿繁華之地,臨安又是江南首府,自是人傑地靈,除了誕生了阿狸這樣的明星企業,還有吉祥汽車、哈哈哈、萬向、雅格爾等知名企業。

    雖然無法跟魔都、濱海城比,但也自有其獨道之處。

    張碩的江南之行,本來就有“拜碼頭、交朋友”的意思,臨安方麵的安排可謂是非常之貼心,很是借著酒會,認識了不少商界前輩。

    而張碩的謙虛,顯然也給一幹大老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包括吉祥汽車董事長。

    之前跟萌芽還鬧。

    過一點不愉快,這次也是一笑泯恩仇。

    宴會中途,張碩專門找了個機會,跟大爺聊了兩句,“我聽說,阿狸跟拚夕夕最近圍繞著合作商家,鬧了一點不愉快。&nbp;首發更新&nbp;這裏麵,是不是有什麽誤會?”

    如果可以,張碩還真不想跟阿狸鬧的太難看。

    這也算是他最後一次的努力。

    “有嗎?我不太清楚,你知道的了,我已經不太管阿狸的日常運營。”麵對張碩的示好,大爺卻是直接裝湖塗。

    “是嗎?那算了。”

    張碩臉上的表情也瞬間澹了下去,沒說什麽,轉身離開。

    而這一幕。

    顯然也是被在場很多雙眼睛,或有意,或無意地看到。

    但都沒說什麽。

    ………

    第二天。

    張碩一行前往甬城,出席了星海礦業的揭牌儀式。

    在甬城,張碩同樣是受到熱情招待,甚至猶有過之。在會談中獲悉星海礦業的發展規劃,甬城方麵更是熱情高漲。

    當場就答應,說會盡最大努力,為星海礦業接下來的投資牽線搭橋。

    當天晚上。

    張碩就回到濱海城,短短兩天的江南之行自此圓滿結束。

    而時間也一轉眼來到了十一月。

    伴隨著雙十一購物節的臨近,魔寶、拚夕夕、驚冬、舒寧、巨美優品等一眾電商平台都在鉚足了勁,做著最後的營銷充斥。

    準備迎接電商行業一年一度最為熱鬧,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購物節。

    一時之間,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無論是電視台,視頻網站,還是公交站台,地鐵車廂,隨處可見各大平台投放的各類廣告。

    可謂是爭奇鬥豔。

    也在最大限度地點燃了消費者的購物。

    為了吸引眼球,博取關注,驚冬甚至還“別出心裁”地跟房地產公司合作,拿出11套房源,推出“11塊籌11折房產”的營銷活動。

    除了營銷,各家電商平台也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快遞大爆發做準備。

    以阿狸為例,過去幾個月,為了應對雙十一的快遞爆倉,跟笨鳥網絡合作的十四家快遞公司,累計增加二十五萬名快遞小哥。

    預計將在雙十一期間,累計投入一百二十五萬名快遞小哥。

    不止是笨鳥網絡。

    像驚冬旗下的驚冬物流,拚夕夕旗下的青蜂物流,過去幾個月也都在招兵買馬,隻是因著是自營,招人力度沒有笨鳥網絡那麽大。

    當然自營物流也不是沒有優勢。

    以青蜂物流為例,為了籌備雙十一,已經跟各大合作品牌商提前完成備貨,將一半以上的庫存都提前存入各大物流樞紐、物流中心以及城市倉庫。

    再輔以人工智能跟大數據,盡可能地縮短運輸距離,實現物流的最優解。

    驚冬也是類似操作。

    而就在各方賣力營銷之際,阿狸跟拚夕夕的商家之爭,卻是始終隱藏在冰山之下,暫時還不為人知。

    時間,也很快來到雙十一當天。

    阿狸、拚夕夕都是實時公布銷售數據,相比之下,驚冬不知道是出於什麽考量,對於自身的銷售數據卻是嚴格保密,並沒有對媒體公布。

    也就導致說。

    今年的雙十一大戰,似乎成了阿狸跟拚夕夕的主場。

    甚至有人戲稱——

    “這將是一場新王對舊王的挑戰,很是拭目以待!”

    結果卻有些讓人大跌眼鏡。

    等到淩晨鍾聲想起,阿狸最終的銷售數據定格在了505億。

    相比原時空的571億少了66億,可如果考慮這一世,拚夕夕提前崛起的重大因素,阿狸今年的雙十一成績,絕對是拿得出手的。

    而且不出意外地拔得頭籌。

    。

    意外的是,拚夕夕的銷售額隻有185億,約莫隻有阿狸的三分之一。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客觀地說,對於一家成立才兩年多的電商公司而言,拚夕夕今年雙十一的銷售數據,絕對足夠稱得上漂亮。

    哪怕是跟去年一百五十億的銷售額相比,也有足足233的增長。

    對比之下,開戰之前來勢洶洶的驚冬,在雙十一結束之後,甚至都沒有對外公布最終的銷售數據。

    外界普遍預測,驚冬的銷售額肯定是不理想。

    不然沒理由不公布。

    有機構做出過粗略統計,驚冬今年的銷售額應該不會超過六十億,甚至還不到拚夕夕的三分之一。

    也從側麵反應出,拚夕夕如今已經是穩坐華夏電商第二的交椅。

    可問題是——

    雙十一開戰之前,外界普遍對於拚夕夕的預期,要比現在的數據更為樂觀,認為拚夕夕的銷售額有望達到阿狸的一半。

    甚至是更高。

    而很顯然,真實數據要比外界預期低很多,由此形成落差。

    “阿狸的底蘊,果然還不是拚夕夕所能比擬的。”

    “說的沒錯,被看拚夕夕這兩年很風光,真到了見真章的時候,阿狸還是展示出在華夏電商領域,無可置疑的統治力。”

    “王座不可撼動啊!”

    網友倒不是真的唱衰拚夕夕,隻是有些心理落差。

    這很正常。

    “其實也沒那麽誇張,根據阿狸、拚夕夕各自披露的數據,這次的雙十一大戰,阿狸方麵有27萬名商家,超過42萬個品牌參與。”

    “相比之下,拚夕夕方麵隻有不到一萬個品牌參與。”

    “也就是說,單從交易質量上,拚夕夕其實是要優於阿狸的。”

    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其中的漏洞。

    但很快就有人站出來反駁——

    “話是這麽說沒錯,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阿狸方麵參與的商家跟品牌多,不正證明了阿狸的底蘊,以及在圈子裏的號召力嗎?”

    “拚夕夕參與的品牌少,正是底蘊不足的表現。”

    “說到底,還是雙方的硬實力存在差距,拚夕夕還得奮起直追才是。”

    這話說的也是沒毛病。

    而就在網上輿論糾纏不清的時候,11月13日,也就是雙十一大戰結束的第二天,網上突然就有自媒體爆料——

    “驚天消息,阿狸之所以在雙十一大戰時完勝拚夕夕,背後竟是有著不可告人的手段,強迫合作商家在阿狸跟拚夕夕之間搞二選一。”

    “獨家消息,至少有一千家品牌,在雙十一前一個月,無端終止跟拚夕夕的合作,莫名其妙地推出拚夕夕的雙十一促銷活動。”

    消息一出,立即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