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立儲之事

字數:7183   加入書籤

A+A-


    

    從江夏候府出來,黃雄英就帶著郭氏兄弟直奔方山而去。

    方山。

    這裏距離應天府有十數裏地,在當初老爺子帶黃雄英去的聚寶山,還要往外許多。

    來到這裏,映入眼簾的是莽莽山林,雜草灌木叢生,連一條上山的道路都找不著,四個字,荒山野嶺。

    周圍也沒有什麽人家。

    所以李景隆說這裏鳥不拉屎是對的。

    “少爺,”郭珍忍不住開口問道,“您大費周章的要這方山有啥用啊?要我說啊,當初還不如要兩畝良田呢!”

    郭氏兩兄弟跟了黃雄英兩天,慢慢也熟絡了,並沒有跟著朱元璋那麽拘緊。

    “你懂個屁!”

    黃雄英笑罵了一句,道“這表麵上看起來是沒有什麽,可是這裏麵可有好東西哩!”

    “哦——”

    郭玹露出了恍然的神色“少爺是說,這下麵有黃金?”

    黃雄英笑笑,道“不是黃金,是黑金!”

    “黑金?”

    郭氏兄弟都是一愣。

    黃雄英笑而不語。

    他口中的黑金其實不是別的,而是煤炭。

    南京城是有煤炭的,其中最要集中在鍾山那一塊,可那裏是皇家的墓陵所在之地,去挖那裏等於找死。

    所以,黃雄英把目光投向了方山,這裏也有煤炭,和鍾山是同一脈。

    有那麽多賺錢的渠道,為什麽要挖煤呢?

    事實上,黃雄英是經過考量的。

    大明朝為什麽滅亡?

    人為的原因是一部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氣候的變化,也就是小冰河期。

    從明朝中葉開始,也就是大概年的時候,華夏的氣溫驟降,特別是北方,氣溫劇降,糧食大量減產。

    造成大量的老百姓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每年冬天都會餓死凍死無數。

    旱澇風凍,顆粒無收的農民開始離開原有的土地,流離失所,荒廢的土地隨著天災造成嚴重的荒漠化,而荒漠化大幅度向東向南推進致使黃河不斷改道,黃河的每一次改道,都對中下遊的河南、河北、山東、江蘇等省份造成巨大的衝擊。

    到了崇禎皇帝即位時,常年的天災已經使國庫的糧食儲備接近於零,而旱災卻依舊肆虐。

    這才導致了那些年間,農民起義連連,而山海關外的女真人也因對寒冷束手無策而拚命向南進軍。

    在極端氣候的拷打下,連綿不斷的天災最終轉變成,明朝就此終結。

    然而諷刺的是,在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上才過去了六年,氣溫便回升到了曆史平均水平。

    所以不得不說,小冰河期是毀滅大明朝的最根本原因。

    既然幸運的來到這個時代,黃雄英自然不會是獨善其身,賺賺錢,裝裝逼,泡泡妞這麽簡單,他想要改變這個時代,守護這個時代。

    位卑未敢忘國憂!

    這是黃雄英此刻心中最真實的寫照。

    風華絕代的大明,既然我來了,我不僅要見證,我更要守護……

    ……

    另外一邊,奉天殿禦書房中。

    一個同樣時時刻刻想要守護大明朝的老人,正在思考著大明的未來。

    “翰林學士劉三吾到!”

    門外響起安公公的聲音,讓朱元璋一下子從沉思中醒了過來“讓他進來!”

    片刻之後。

    一個瘦骨嶙峋,須發皆白,但雙目炯炯有神的老人走了進來“臣,劉三吾,見過聖上!”

    “好了好了,不必多禮,起來吧!”

    朱元璋擺了擺手“安和,給坦坦翁看座!”

    坦坦翁說的自然便是劉三吾,劉三吾也不客氣,依言坐下。

    朱元璋看了一眼劉三吾,道“坦坦翁,咱叫你來,是想要問你一個問題。”

    “陛下請講!”

    “嗯。”

    朱元璋點了點頭,歎道“太子那臭小子為了自個舒坦,離咱去了,咱現在年紀也大了,國不可一日無儲,是該立太子的時候了!”

    劉三吾聞言,並沒有太驚訝,因為這確實是當今的頭等大事,否則若是出什麽意外,那可就難辦了,要知道如今各路藩王都盯著京師呢!

    朱元璋看著劉三吾,道“坦坦翁,你說說看,咱該立誰為好呢?”

    劉三吾可以說是當今大明的文官之首。

    但朱元璋向來不喜文官,這一次把劉三吾叫來,而不是叫其他國公來問這個問題,足見他對劉三吾的尊敬。

    而且劉三吾這人是真正有風骨的文人,剛正不阿,最是敢說話。

    雖然有好幾次都觸怒自己,但是朱元璋還是放過了他,甚至予以重用,還讓他時不時的去教導自己的那些兒孫。

    劉三吾思慮片刻,道“回陛下,立儲乃是國之根本大事,想必陛下心中已有人選,臣多言亦是無益!”

    “嗬——”

    朱元璋輕笑了一聲“咱最討厭的就是你們這些讀書人掉書袋子,那你倒是說說看,咱心中的皇儲是要立誰呀?”

    “燕王!”

    劉三吾沒有絲毫猶豫,便說出了這個名字。

    朱元璋微微眯起了眼睛。

    事實上,在遇上黃雄英之前,他確實有過要立燕王為儲的想法。

    燕王朱棣,是這麽多的子孫當中,最像他的!

    和仁慈寬厚的故太子不同,燕王性格強勢,有手段,能打仗,是個桀驁不馴的刺頭,若是太子還在,尚能降服他。

    至於朱允炆,那孩子在他四叔麵前,實在是太嫩了!

    “那你覺得燕王怎麽樣?可服眾望嗎?”朱元璋眸子深邃的看著劉三吾。

    劉三吾卻是搖了搖頭“且不論燕王如何,臣以為,皇孫世嫡承統,這乃是禮製所定,又豈能隨心所欲更改?”

    朱元璋也不惱,而是點頭道“咱又何嚐不知禮法,可是皇孫允炆太年輕了,不諳事,咱以為還是要文武兼備的皇子為好!”

    “坦坦翁,你既揣度咱的心思,卻又違背咱的意思,這是何理啊?”

    劉三吾卻是腰板挺直,麵無懼色的道“回陛下,允炆皇孫已十之有五,不是幼童,古往今來,兩三歲登基的帝王,還少見嗎?沒聽說一定要找年紀大的啊!更何況允炆皇孫之母如今為東宮正室,嫡孫繼承大統,方是安邦立國之理啊!”

    “如果立燕王為太子,那置秦晉二王何地?”

    “這樣做不是廢長立幼嗎?恕臣直言,廢長立幼,古往今來都是取亂之道啊!”

    劉三吾說得激動,但朱元璋卻是不動聲色,穩如泰山。

    劉三吾見狀,也是連忙將自己的聲音放低,懇切道“陛下,請三思啊!”

    不想朱元璋卻是笑了。

    “坦坦翁到底是坦坦翁啊!說得好,咱心中已經有決斷了!”

    劉三吾聞言一怔。

    在朱元璋身邊多年,他如何不了解朱元璋的性格?

    心思深沉,內心堅毅,絕不會為旁人所左右。

    怎麽今天自己三言兩語,就將陛下給說通了?莫不是自己猜錯了,陛下心中早就有意傳位於皇孫朱允炆?

    劉三吾一時之間有些迷糊了。

    隻聽朱元璋話鋒一轉,問道“西南叛亂,坦坦翁是何看法?”

    劉三吾又是一怔。

    怎麽剛說著立儲的事情,又突然轉到西南叛亂去了?

    這思維跳躍,劉三吾感覺自己都有些跟不上了。

    思慮片刻,劉三吾回道“西南叛亂,時不時就會發生,不日藍玉將軍將率軍出征,依臣看來,應是得勝而歸,不過……這般軍事壓製,治標不治本啊!”

    “哦?”

    朱元璋露出好奇的神色“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治本呢?”

    劉三吾又沉思片刻,回道“臣以為,當效仿古之漢武帝,對這些世襲的土司實行推恩令!”

    朱元璋眼中露出精光,目光灼灼的看著劉三吾“還有麽?”

    劉三吾皺眉思索,好一會,搖頭道“土司問題由來已久,臣能夠想到就這麽多。”

    “嗯。”

    朱元璋點了點頭,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問道“咱說一個方法,你看行不行?”

    “臣洗耳恭聽!”

    劉三吾拱手回道。

    朱元璋捋了一下思路,緩緩開口說道“推恩令,剛剛坦坦翁已經說了,既然效仿了推恩令,那又何不效仿班超對付西域的辦法,以夷製夷,用土人對付土人,也免得每一次平亂,朝廷都要派出大量的軍馬,支出大量的錢糧!”

    劉三吾聽著不住的點頭,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朱元璋繼續說道“除了上麵兩道政策以外,咱這還有一道政策,叫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

    劉三吾的眼中露出疑惑的神色。

    朱元璋看在眼裏,笑道“所謂改土歸流,便是逐步取消土司世襲製度……”

    朱元璋將黃雄英跟他講的東西,緩緩的說了出來。

    劉三吾原本疑惑的眸子越來越亮,最好忍不住擊案讚歎“好辦法,真是好辦法啊!”

    “皇上英明,觀事洞察入微,直擊要害,老臣萬分敬佩!”

    朱元璋聞言,一雙眼睛笑得眯了起來,道“坦坦翁,確定不是阿諛奉承?”

    劉三吾急了,道“這麽多年,皇上見過臣阿諛奉承嗎?臣說的都是心中所想,絕無半句虛言!”

    “哈哈哈——”

    看著信誓旦旦的劉三吾,朱元璋突然大笑了起來,神色之間是隱藏不住的驕傲。

    劉三吾又又怔住了。

    皇上今天怎麽感覺有些不對,但哪裏不對他又說不上來。

    不過他仔細想想剛剛皇上提出的最後那條改土歸流政策,還是有些地方想不明白,忍不住問道“皇上,臣對於這個改土歸流,還是有些不明白……”

    “好了!”

    朱元璋直接打斷劉三吾的話“實話跟你說,這都不是咱想出來的,你要有什麽疑問啊,咱改天帶你去見見那人,你當麵對那人提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