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龍王複蘇

字數:4591   加入書籤

A+A-




                      “我知道,現在人們都已經適應了團體求生。”

    “有些摩擦是難免的。”

    陳曦隨手點開一個論壇。

    自靈氣複蘇以來,互聯網便回歸了它用於快捷通訊的本質。

    人們的共同話題隻有一個怎麽活下去。

    點開西川市的專欄,確實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南郊出現火並現象,出現大量人員傷亡》

    《市區內兩大避難所交手多日,隻為劃分地盤》

    甚至不同的避難所都有自己的“官方號”。

    大家顯然已經適應了這種抱團求生的方式。

    為了自己安身立命的避難所,在網上重拳出擊。

    “你們就那十來個人,囂張個屁啊。”

    “呦呦呦,隻有一群傻大個,連根燒火棍都沒有,你們叫什麽呢?”

    “一群人有個聚集地就覺得自己可以了是吧?”

    “連個安全屋都沒有,狗叫什麽?”

    “你有安全屋了?”

    ……

    下麵的評論吵得不可開交。

    一條清晰的鄙視鏈已經成型

    沒人沒地盤的小團夥→有些地盤和武器的組織→有重武器的安全屋→武器人手齊全,有掠奪資源能力的避難所。

    其中,得到了陳曦少量武器的大李站在西川市的最頂端。

    畢竟對於常人來說,這可是唯一能在天兵麵前自保的手段。

    “快看,三大避難所發任務了!”

    論壇的置頂消息刷新,所有在網上對噴的人都不約而同地停嘴。

    《李氏避難所發布任務搜尋北郊物資》

    《王氏避難所協同李氏避難所前往北郊》

    《張氏避難所召集人手探索南郊》

    “我們組織報名!”

    “武器是自帶還是統一配發?”

    “我上次參加過,口糧自帶,武器統一發。”

    ……

    “還挺像回事,應該是有了最基礎的自保能力了。”

    現在的西川市,呈現三足鼎立之狀。

    分別是張氏和王氏,和得到陳曦幫助的李氏。

    其中,大李有之前陳曦送的五輛跑車和三架無人機,所以綜合實力最強。

    而另外兩家也不弱。

    在陳曦的記憶中,王氏避難所和張氏避難所都是靈氣複蘇前期的巨頭。

    而自己在當時,隻是個為了生活物資來奔波的無名小卒。

    像這樣的巨頭,是自己看都不敢看的。

    “真是滄海桑田啊。”

    陳曦感歎道。

    曾經自己連活下去都費勁,現在卻能隨手就創造出一個統領全市的避難所。

    “好好活下去吧,這次可不能再被滅族了。”

    “不過我也不會專程去保護捏你們,該拿的東西,我一樣會拿。”

    陳曦又逛了一會兒論壇,便經不住倦意,沉沉睡去。

    七天時間眨眼便過,西海市的暴風雪越來越大。

    氣溫也再創新低,達到了零下100攝氏度左右。

    【1月份物資可進行收集】

    陳曦啃著饅頭,滿懷期待地坐在控製台前。

    又道理激動人心的豐收時刻。

    【共獲得大米2噸】

    【麵粉27噸】

    【水產類25噸】

    【小型家畜(雞鴨)共1103隻】

    【豬牛羊共644隻】

    經過溫晴的悉心運作,大型牲畜的產值也終於跟上了堡壘的水平。

    其它的資源倒是沒什麽變化,依舊穩定發揮。

    得益於被囚禁在煉藥爐內的灶王神,堡壘並沒有受到外界極端寒冷天氣的影響。

    相反,灶王神熾熱的靈氣被龍王的冰冷的水性靈氣中和。

    煉藥爐產出的藥品反而更加精良了。

    “如果我再抓一條龍王的話。”

    “是不是就意味著,我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部分天氣?”

    陳曦又冒出了一個危險的想法。

    而且自己的物資還能再多一種靈氣的buff。

    水性靈氣也有利於生存資源的長勢。

    更重要的是

    狩獵天神所獲得的獎勵極為豐富。

    深陷巨額債務的他,現在正需要發一筆橫財。

    “係統,計算狩獵龍王的難度。”

    【正在評估風險】

    【風險評估中】

    【描述保護圍牆強大的火力搭配武裝要塞以及堡壘的遠程打擊能力】

    【使得該次捕獵有不小的成功率】

    陳曦激動地點點頭。

    這次係統給出的評價,可比上次寬鬆多了。

    自己這200億的靈氣值果然沒白花。

    突然,外界呼嘯的暴風雪被一股狂風卷上天際。

    足有巴掌大小的雪花在空中亂舞,拚接成一道耀眼的銀光。

    漸漸地,雪花凝結在一起。

    一片片半人大小的鱗甲有規律地組接起來。

    八條數百米長的龍身盤旋在半空中。

    震天的龍吟聲裏,隱約夾雜著喃喃的低語。

    “興騰,遍灑人間,救彼焦枯。”

    “悉得生發,免其時害,無損禾苗。”

    “川瀆流通,河源注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