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明可不需要第二個武宗了!

字數:4556   加入書籤

A+A-




    

    朝堂之中爭吵不斷,但是在天啟皇帝看來,這些都並不重要。

    這大明,終究還是他朱家的天下。

    手握錦衣衛和東廠兩大暴力機構的朱由校,他的意誌可不會被那些朝臣所左右。

    “魏忠賢,擬旨!”

    威嚴地目光掃視下方一眾朝臣,朱由校緩緩出聲說道。

    耳中聽聞朱由校的吩咐聲,魏忠賢沒有任何的猶豫和遲疑,立刻幹淨利落地從龍案上找出了一道明黃色的玉軸絹布。

    他將其緩緩展開,提起一根紅筆,靜靜地等待著朱由校的下文。

    朱由校稍稍斟酌了一番,沉聲宣布道“惟靖安伯、中軍都督僉事周寧,盡忠職守,功績斐然。

    今加封為靖安侯,擢升為中軍都督同知,特授勳柱國,加授光祿大夫。

    提督錦衣衛,肅清九邊,欽此!”

    最終,在天啟皇帝的乾綱獨斷之下,周寧在大明朝堂的權勢地位再進一步。

    大明侯爵!正二品的武官都督同知!

    放眼整個大明朝堂之上,能夠超出周寧一籌之人,也就唯有那些追隨太祖、太宗皇帝打天下的國公府了。

    倘若是在以前,朱由校如此地乾綱獨斷,哪怕最終能夠進行下去,但是也絕對會受到朝堂上不少朝臣的阻撓。

    然而此時此刻,情況卻是完全不同於以往了。

    有著魏忠賢這個馬前卒衝鋒在前,這使得朱由校的威嚴,在朝堂之上提升了很多。

    再加上今天這一封來自廣寧城的大捷奏報,這更是讓朱由校的話語權大大為之增長。

    眼下的天啟皇帝,內心當中亦是十分地歡欣。

    方才那種一言既出,群臣皆盡叩首的感覺,使得朱由校也不禁深深地沉醉與其中。

    在以往的時候,朝臣麵對他這一位皇帝,雖然並不缺少恭敬。

    但是朱由校能夠察覺得到,那些朝臣拜得是他身上穿著的這身龍袍,是大明皇帝的位置。

    換句話說,哪怕是換一頭豬披上這件龍袍,坐上這一張龍椅,那些朝臣的態度也同樣會恭敬有加。

    但是此時此刻,朱由校在這些朝臣的眼眸深處,卻是感到一絲敬畏。

    這份敬畏,是源自於朱由校本人的。

    敬畏?為何會有敬畏?

    還不是因為朱由校大力扶持魏忠賢,狠狠地教訓了一番朝堂之上的各個黨派在先。

    再加上,周寧隨後又在遼東送來了這麽大的一份厚禮。

    內有東廠監察天下,外有錦衣衛震懾邊軍。

    兩兩相結合之下,直接使得朱由校渡過了自身權利疲軟的階段。

    現如今朱由校這個天啟皇帝,他所說的每一言、每一語,絕對不會比他的皇祖父神宗皇帝差上多少。

    要知道東林黨的崛起,可都是因為神宗皇帝的放任,甚至於是扶持。

    天啟皇帝朱由校的愈發強勢,使得朝中那些大臣們卻是漸漸地沉下了心來。

    一些六部重臣,乃至於是內閣大學士,他們眼神稍稍交錯融匯。

    再次抬起頭看向端坐於龍椅之上,滿臉欣喜之色的天啟皇帝時,他們的眼眸深處,皆盡泛起了一抹凝重的神色。

    這位新皇,雖然年紀輕輕,可當真不是什麽善茬子啊!

    穀<spa>  此時此刻,不少朝臣突然間意識到,別看先皇光宗皇帝,以及當下的天啟皇帝,並不受到神宗皇帝的重視。

    可是身在帝王家,而且還是皇位繼承人,他們所受到的教育,絕對不容小覷。

    先前還有一些東林黨的主要人物,以為當今聖上年紀輕輕,而他們又是立保聖上繼承大統的擁簇者。

    待到聖上臨朝之時,他們東林黨絕對會日益壯大。

    結果誰曾想到,朱由校根本就不是他們所想的那麽簡單。

    當時皇宮大內看似是被李選侍所掌控,實則在朱由校的身邊,卻是跟隨著一隊極其精銳的錦衣衛緹騎。

    哪怕沒有他們這些朝臣,朱由校也根本不可能受限於李選侍這區區女流之手。

    尤其朱由校臨朝以後,他的動作更是徹底地打蒙了那些東林黨的主要人物。

    錦衣衛和東廠頻繁調動,職責進行大幅度的變換,這也就罷了。

    畢竟錦衣衛和東廠,曆來都是皇帝手底下的尖刀利刃,根本輪不到他們這些朝臣指指點點,說三道四。

    周寧帶領錦衣衛清理江湖勢力的時候,朝堂之上的大臣們,亦是未曾放在心上。

    左右不過是一些江湖草莽,又哪裏能夠觸及到廟堂之高呢?

    這乃是朝中袞袞諸公,內心當中十分普遍的看法。

    直到周寧將屠刀揮向晉商的時候,朝堂當中終於是出現了一些慌亂。

    然而晉商通敵的罪證確鑿不移,朝中那些大臣們也根本不敢為晉商求情。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們也隻能夠自己顧自己了。

    當初周寧清剿完晉商勢力,帶著錦衣衛前往遼東邊疆的時候。

    朝堂之上的大臣們,還在心中暗自慶幸,這個煞星終於離開了,京城的天空再一次晴朗了起來。

    結果誰曾想到,周寧和錦衣衛一走,隨後魏忠賢和東廠便站了出來。

    魏忠賢就仿佛一條瘋狗那般,逮著東林黨的主要人物就是一頓亂咬。

    可偏偏東林黨自身就不幹淨,還當真讓魏忠賢給咬出了不少鐵一般的罪證來。

    既然已經證據確鑿,那麽朱由校顯然就不會在有分毫半點的客氣了。

    該抄家的抄家,該流放的流放。

    這個時候,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又哪裏看不出來當今聖上,是開始針對他們這些黨派了。

    可就算明白了朱由校是在打壓他們這些黨派,甚至是著重在打壓東林黨。

    他們這些不同黨派的人士,也根本無計可施。

    眼下內有魏忠賢的東廠監察天下,外有周寧的錦衣衛坐鎮軍中。

    朝堂之上這些不同黨派的文官,就算是想要鋌而走險,也根本沒有那個資本。

    此時此刻,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不由得想到了武宗時期的朝堂格局。

    同樣是少年天子,同樣是以手中權勢,尤其是君權,壓製的文官苦不堪言。

    自從英宗皇帝以後,大明朝堂的文官集團,已經很少吃過這麽大的虧了。

    陛下,你何至於如此強勢啊!

    大明,已經不需要再出現另一個武宗皇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