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進入高速發展的梁山
字數:4185 加入書籤
伴隨著晁蓋等人的到來,梁山泊在江湖武林之內的威名,日益地興盛昌隆了起來。
自此之後,願意投奔梁山的綠林好漢,也是連綿不絕。
例如行者武鬆,青麵獸楊誌這等江湖豪傑,也是慕名而來。
這些人與晁蓋等人的情況相還有些不同,他們都是因為獲罪於朝廷,最終在流放之時來到了梁山地界。
由於仰慕周寧那大鬧東京汴梁城之後還能夠全身而退的威名,所以特意上山來投。
在這些綠林好漢當中,首要看重的便是一個名聲。
既然已經免不了要落草為寇,那麽肯定要找一個實力強勁,名聲顯赫的山頭來投靠啊。
現如今的江湖武林當中,論及名聲之鼎盛而言,當屬周寧為最,無人能夠出其右者。
哪怕是眼下專門養望,隱隱已經有了及時雨這個諢號的宋江,也根本無法與周寧相提並論。
周寧的顯赫威名,就好似一座指路明燈那般,源源不斷地吸引著人才登上梁山。
一時之間,整個梁山進入了有條不紊的快速發展時期。
不過周寧這個大當家,卻是並沒有因此而陷入忙碌當中。
他反而是自那些凡俗瑣事之內抽身離開,專心凝煉武道,完全是一副甩手掌櫃的架勢。
身為天下絕巔的先天強者,周寧在整個梁山之上的地位,可謂是至高無上一般的存在。
隻要他的武道修為不出岔子,那麽梁山當中就不會有任何一人膽敢生出什麽不該有的心思。
因此對於周寧來說,保持著武道修為的不斷精進,這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當然,周寧雖然並不理會那些凡俗瑣事,但是有關於梁山大方向的把控,他還是沒有放棄的。
首要一點,自然就是練兵強軍了。
想要趁勢而起,謀奪這大好河山,周寧的麾下必須要擁有精銳的兵卒。
否則就算是他自身的修為實力強大,也根本無法鎮壓住天下那萬萬民眾。
畢竟這方世界,僅僅隻是一個低武層麵的世界,沒有人可以做到一念君臨天下的地步。
因此無論是騎兵、步兵、弓弩兵、水軍等等,都必須要訓練。
第二點,便是招攬人才。
無論是文人,又或者是武者,隻要手裏麵有真正地本事存在,那麽周寧便來者不拒。
眼下階段,主要是以發展壯大梁山為主。
能夠對梁山做出貢獻之人,周寧皆盡會委以重用。
例如吳用此人,周寧明知道他的為人有很大的缺陷之處。
但是在吳用為梁山做出了足夠的貢獻以後,周寧還是將他擢升到了梁山的百戶之位。
論及身份地位而言,吳用僅在周寧這位大當家,以及林衝、魯智深、晁蓋這三位千戶之下。
畢竟人無完人,吳用為人再怎麽有缺陷,隻要他沒有犯在周寧的手裏麵,那麽周寧自然不會對他有什麽歧視。
第三點,便是梁山的經濟問題。
周寧想要以梁山作為心中大業的起點,自然缺少不了錢財。
別的不說,單單是豢養大軍,鍛造軍備,這就是一筆不小的消耗。
不過以梁山現如今的體量來說,周寧到是無需擔憂錢財的問題。
先前晁蓋帶人上梁山入夥的時候,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幹脆將他們所劫掠的生辰綱,全部都貢獻到了梁山的府庫之內。
如若不然的話,周寧也不可能直接就讓晁蓋成為梁山的第三位千戶。
也正是因為如此,眼下周寧手中的錢財尚且還算是充裕,足夠他招兵買馬,練兵強軍所用。
然而現階段梁山不缺少錢財,這並不代表日後也不會缺少。
有些事情,還是未雨綢繆最好。
定製下梁山大體的發展方向以後,周寧便將差事和權利下放了出去。
交由魯智深、林衝、晁蓋等人,負責具體細枝末節的實施。
他這個大當家,隻會在重大決策上麵出現。
周寧的一係列安排,使得梁山之上的一眾千戶和百戶們,皆盡猜測到了他心裏麵的大業。
因此梁山在世人眼中雖然仍舊是一處盜匪山寨,可是山上的眾位高層,卻從未如同其他綠林盜匪那般,每日隻想著論稱分金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所有人皆盡是禪精竭慮為了梁山的基業而盡心謀劃,根本不敢有分毫半點的怠慢。
倘若自家大當家能夠成就偉業,他們這些人絕對算得上是從龍之功,足可以為自己拚搏出一份榮華富貴。
梁山的旗號越來越發響亮,這使得梁山的勢力亦是愈發地龐大了起來。
一轉眼,大半年的時間悄然而逝。
此時此刻的梁山,已然不是當初周寧初來乍到之時那大貓小貓三兩隻的窘迫情況。
別的不說,單單是兵力方麵,就有了極其巨大的提升。
原本不過七八百嘍囉兵的梁山,現如今已然擁兵上萬。
雖然梁山之上仍舊隻有原來那三個千戶之位,但是林衝和魯智深的麾下,現在那一個沒有四五千人?
唯有晁蓋麾下的兵力,到達千人以後便沒有在繼續擴充。
畢竟晁蓋不同於林衝和魯智深兩人,並非是周寧麾下最為親近的心腹。
說是名為千戶,但是林衝和魯智深兩人,身份地位早就已經超乎於晁蓋這名千戶了。
他們兩人麾下的兵力,已然等同於大明世界當中的一個衛所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周寧經過了一番思考以後,正準備著將他所熟悉的衛所指揮使等職位,頒布在梁山之內呢。
梁山之上擁兵過萬,這放在整個大宋王朝之內,都是足可以算得上是一方大勢力。
隻要周寧願意的話,他現在完全可以攻下整個山東。
畢竟周寧麾下的兵卒,可不是大宋王朝的軍隊所能夠比擬的存在。
經過了魯智深和林衝兩人的悉心訓練,再加上周寧所普及傳授開來的武學功法。
現如今的梁山兵卒,已然是不是當初那等烏合之眾。
哪怕梁山兵卒當中尚且沒有多少人凝煉出內力,但是依照他們的體魄之強勁。
以一當十,還是完全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