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帝王之道
字數:5790 加入書籤
“魏皇,天下一統已成定局,你何故如此負隅頑抗,致使大梁城中生靈再遭塗炭?”
秦將策馬而行,來到了歸降的魏皇近前,發出一聲無奈歎息。
他伸出了手,想要將魏皇口中所銜玉璧奪出,可魏皇雙目嗔怒,竟是死死不鬆口,似乎在這絕境之際,依舊不願放下身為人皇應有的尊嚴。
對此,秦將不曾強求,隻是在一聲歎息中翻身下馬。
“魏皇,您乃人皇,身為人皇您理應有自己的體麵,以城中百姓性命逼迫您受降,著實有失您人皇體麵,此策是我冒失了。”
“不過您放心,待您故去後,大梁城中百姓秦軍必予以優待,城中將士若肯降秦,過去是非既往不咎,他們想繼續為軍,可入秦軍營帳,若想休養生息,大秦自會分其土地,以示皇恩浩蕩!”
秦將如是言,隨後緩緩拔出了青銅劍。
隨著寒芒一閃而過,魏皇的頭顱伴隨著血水衝天而起,口含的玉璧也應聲而落,墜入了秦將的手中。
魏國亡了,魏國的人皇也在國戰中死去。
而秦將也給予了他身為人皇應有的體麵。
做完這些後,隨著秦將一指,身後的秦軍當即結成軍陣赴入了大梁城中。
但讓我感到萬分詫異的是,秦軍入城後,並沒有像我想象中一般打家劫舍,更不曾發動屠城。
相反,這些秦軍赴入大梁城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竟是卸下了兵甲,開始幫著大梁城處置災後重建事宜。
一座座在洪水中坍塌的房屋被秦軍重新修繕,泥濘的街道也被秦軍衝襲得幹幹淨淨。
那些沉積在城內四處的屍體,也紛紛被深埋,以免引來瘟疫禍亂。
對於受傷者,秦軍之中的方士及時予以救治,對於饑腸轆轆者,夥夫第一時間送來了麵餅肉羹,對於流離失所者,秦軍讓他們搬入了修建的新宅。
而對於眾多魏國將士,秦軍也像先前秦將所承諾的一樣,予以了他們優待。
願意投降加入秦軍者,當場被混編至營帳中,厭倦了戰爭想要休養生息的,秦軍在詢問了其籍貫家世後,便讓其自行離去,並允諾分予田地。
唯有那些拒不受降者,秦軍方才顯現出血腥殘酷的一麵,對其施以戮頸之刑,將頭顱懸於城樓之上,以警示眾生。
蠻荒時期的人間九州,並無強烈的國別之分,在秦軍的恩威並施下,城內幸存的眾生逐漸接受了秦軍的好意。
他們得到了救治,得到了米糧與庇體寒衣,得到了新的家宅。
可秦軍所做的遠非於此。
大梁城方圓百裏內,盡是一片平原,又有長河過境,可謂難得之沃土。
可因為大梁城是為都城,為了軍防以及細作出沒,城外一帶不得有莊戶人間,不得有山竹茂林,致使一方沃土就此枉費。
而現在,秦軍將士們竟是主動幫著這一方百姓,在城外沃野中開墾良田,灑下麥種,又興修溝渠,引河水灌溉。
以這些良田為中心,一個個由簡陋土坯茅草屋構成的村落拔地而起,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村莊。
那些無所依的魏國將士,那些流離失所的難民,都被秦軍將士安排在了這些村落之中,讓他們有了房子,有了田地,有了一處棲身之所。
在擁有高深修行的方士以及真龍蛟龍的輔助下,這一切僅僅隻在瞬息完成。
在底層煎熬的眾生是最為純粹的,對他們來說,有一方耕耘的土地,有一處安定的住所,便是他們此生最大的願望。
原本還和魏國同仇敵愾的他們,隻在瞬間便對秦軍感激涕零,隨後紛紛赴入了自己的新家園。
“魏國已滅,即日起,諸君皆為我大秦子民!既是秦人,則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勤者有其業,勞者有所得,此律法亙古不變!”
秦將的話語響徹大梁城內外,卻是讓眾生再度感激涕零。
世人是淳樸的,他們的願望很簡單,有一個安定的家園,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地,不再蒙受戰亂荼毒,無須顛沛流離,可以安安分分過上踏實的日子,就是他們此生最大的願望。
可任何一個決策,總會有人滿意,有人憤怒。
那些本屬於魏國的貴族,不滿自己的優渥生活就此抹去,不滿和賤民一般耕作田野,向秦軍發起了抗議。
對於這一些異論,秦軍的處置方式簡單而且粗暴,逐一斬首示眾!
提出問題的人解決了,那麽自然就沒有了問題。
而身為旁觀者的我,看著這一幕不覺一陣錯亂。
按照我的固有印象,秦軍理應是一支暴軍才對,可從他們的這番舉動看來,怎麽看都像是仁義之師。
征戰施以霸道,治世施以王道,治民予以仁道,這活脫脫的就是帝王之道!
戰爭期間殺戮不可免,但難能可貴的是,在戰後還能放下家仇國恨,對敵國的百姓予以慈悲,為其安置後事。
如此作為,在史書上的曆代王朝都不曾做到,偏偏在我親眼目睹之下,秦國卻做到了這一點,隻是史書上關於秦國的記載,卻已被篡位者修改得麵目全非。
對此,我的心裏不免生出一絲波瀾。
可這一縷輕微的波動,所引來的神力湧動卻被俯瞰大梁的真龍所察覺。
一時間,一頭頭真龍紛紛轉過了頭,朝著我所在的方向看了過來,他們不安的咆哮著,對我的到來感到深深的忌憚。
而那滅國的秦將察覺到真龍的異象後,也順著目光朝我凝視而來。
秦將目光浮現敬畏,當即拱手恭敬道,“何方神聖降臨人間,不知可否現身一見?”
隨著秦將話落,原本正在忙碌的秦軍紛紛停下了手中的活,卻是一個個重著兵甲,朝著秦將所在的方向集結而來,蓄勢而發。
“諸位莫要慌張,我隻是一個路過人間的過客,並無意插手你們的九州戰亂。”
我無須隱藏,也無意隱藏,當即化作了一道流光,顯現於大梁城內,來到了這位秦將近前。
按照我的初衷,這些秦軍以及龍族都是祖龍的爪牙,我本打算將其盡數抹殺。
可看著他們在大梁城中的所作所為,卻是讓我瞬間改變了主意。
在這亂世之中,祖龍似乎並沒有我所想象中的那般殘暴。
世人稱他為暴君,可在我的眼中又不失仁義之君。
若真是暴君,又怎會體恤黎明百姓,廣大秦軍又怎會在戰後如此眷顧世人,為其修建房屋開墾良田,給予其衣食住所?
為此,我也不急著出手,隻想看看祖龍在人間到底有何籌謀。
隨著我的到來,諸多真龍在我的神威之下,發出聲聲不安的啼鳴,紛紛朝著我低下了頭顱。
而秦軍將士也在我的帝王之氣下,一個個不由自主屈膝跪地,拜服在了我的腳下。
察覺到這一異象,這名秦將收斂了畢露的鋒芒,也朝著我躬下了腰身,“不知神明駕到,小人有失遠迎,還望神明恕罪!”
秦將如是說著,可眼神中的警惕卻並不曾消散,“隻是不知,這位神明來自何方?”
“蓬萊仙境,鴻鈞老祖,汝可知否?”
我梳理著腦海中關於過去的信息,朝這秦將如是言。
鴻鈞老祖曾告訴我,蓬萊仙境曾在人間欽點了三位代言人,其一為蒼天,其二為祖龍,其三為酆都大帝陰長生。
如今蒼天已和前世一樣再度成為人間主宰,可蒼天不願成為鴻鈞老祖手下的棋子,最終背叛了鴻鈞老祖。
蒼天的這一舉動,引得鴻鈞震怒,正因為如此,鴻鈞老祖借著東渡而來的徐福,再度點化了祖龍,讓他成為人間之中蓬萊仙境的第二位代言人,目的便是推翻蒼天的統治,讓祖龍代替蒼天掌控人間。
而現在,我以蓬萊仙境神明的身份蒞臨人間,無疑是最合適的,也最適合掩人耳目。
“這位聖仙,您乃蓬萊仙境中人?”
秦將顯然也知道一些關於祖龍的過往是非,麵露詫異朝我問道。
對此,我佯裝一臉冷傲,不曾回應他的這番話語。
在凡人的眼中,神明的不屑往往是出於上位者的傲慢。
而在我傲慢的眼神中,秦將當即拱手躬身恭聲道,“蓬萊仙人大駕光臨,小人王賁未曾遠迎,還望仙人見諒!”
王賁……
這個名字,我在史書上倒是有所了解,
王賁,乃上古四大名將王翦之子,秦滅六國第一戰將,後封通武侯,為兵家百世傳頌。
“本座今日奉鴻鈞老祖之命親臨人間,與祖龍有要事相商,不巧恰臨此間中,不知將軍可否作為引薦人,隨我赴入鹹陽中,與秦皇相會?”
我端著子虛烏有的架子,朝王賁如是言。
聽了這話,王賁的眼中浮現一絲猶豫,可還是點了點頭,“能為神明引路,是小人之榮幸!”
說罷,王賁回首望向三軍,“三軍聽令,本將有要事需離開數日,請諸將於此間先行處置魏國善後事宜,絕不可出現虐待百姓殘害降兵之暴行,若有查明必當軍法論處!”
“大人,請隨我來。”
隨後,王莽喚來車輦,又撥出一支親衛,指引我前往鹹陽,前去祖龍所在之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