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軍神
字數:5954 加入書籤
由於八路軍在正太線以及平漢線兩個方向同時向石門推進,處於兩條鐵路線的夾角,石門之東=西南地區內的日偽軍據點遭到了八路軍的重點打擊,而後師部在突擊團二營以及另一營級警衛部隊的護衛下,前移至距離石門近郊不足三十裏的仙翁寨。
當天下午兩點多,周維漢剛剛接到團、補充團順利拿下大郭村機場的消息,旋即接到師部的電報,令周維漢馬上趕赴仙翁寨匯合。
這是一個天氣晴朗,微風拂麵的下午,周維漢僅帶了和尚、萬金剛二人前往仙翁寨。
整個師部人人臉上掛滿了笑容,圍繞石門外圍這一戰的初步勝利,好似真正的撕掉了日軍向來強壯的偽裝,不僅讓前線指戰員士氣倍增,後方指揮部的人員同樣感到揚眉吐氣。
“周,太北軍區的陳已經到了,就等您了!”迎接周維漢的依舊是當初師部的那名參謀。
“好,我知道了!”周維漢翻身下馬,將戰馬交給參謀處理。
順著參謀所指的方向,萬金剛走在最前麵,到了所謂的師部會議室,萬金剛一挑掛在門上的草簾子。
隻見屋內煙霧繚繞,不知道的還以為還是哪家農戶燒柴做飯的時候堵了灶子,圍繞一張木桌子,師長、d政委,李參謀長,陳四人手中一人掐著一根香煙。
“來了趕緊進來!”d政委一招手道。
師長與房門相對而坐,抬眼一瞧就看見了門外的萬金剛:“這不是特務團的萬瘋子嗎怎麽跟著你呢”
“師長,您也認識萬金剛”周維漢詫異的說道。
“特務團雖然長期駐紮在黃崖洞兵工廠,但可是師部直屬部隊,萬金剛同誌又是特務團有名的戰鬥英雄,我怎麽可能不認識”
“特務團可不會輕易放人,你不會用了什麽歪門邪道將萬金剛拐來的吧”師長眼裏閃過一絲笑意。
“怎麽可能呢,正當渠道,絕對是正規!”周維漢連忙解釋道。
此時,d政委擺了擺手道:“原本中午給你們發的電報,讓你們晚上等待具體通知,可是師部以及總部心裏也都打鼓,所以將你們兩位了解前線情況的指揮員喊了回來,順便通報一些情況!”
李參謀長見狀起身,將一份文件資料交給周維漢。
“石門將我八路軍根據地分成了四塊,西南之太行根據地,東南之冀南根據地,東北之冀中根據地,以及西北的北嶽根據地!”
“抗戰爆發之後,這幾個根據地不斷對日軍這個核心重鎮進行偵查了解,日軍在石門曾有多支部隊駐紮,現今駐紮在石門的乃是師團及其附屬部隊!”
“年,日本大本營以第十師團留守師團為基幹,成立了第師團,該師團下轄步兵第旅團和步兵第旅團,前者轄步兵第聯隊和步兵第聯隊,後者轄步兵第聯隊和步兵第聯隊,師團直屬騎兵第聯隊、野炮兵第聯隊、工兵第聯隊、輜重兵第聯隊,以及通訊隊、衛生隊、第至第醫院等,編製定員將近一萬九千名。”
“從冀南軍區與師團交手的情況來看,其主力出動大半,騎兵聯隊、炮兵聯隊皆在戰場上出現過,唯有聯隊沒有出現在戰場上,所以,可以判斷留守石門的乃是以聯隊為主!”
“除了上述的正規軍事力量,日軍在石門亦有陸軍特務機關,憲兵隊,以及興亞一心會、警團後援會兩個偽裝成民間的特務組織,這些組織雖然人數不多,但依據其而存在的附屬組織同樣不可小覷!”
“石門日本領事館以及日本領事館警察署也是需要留意的重點,日軍占領石門之後,日本僑民不斷在石門聚集,現今人數在一萬以上,為了加強統一管理,領事館成立了所謂的石門居留民團!”
“這些僑民都是隱形的軍事力量,一旦石門有變,日軍打開戰備軍火庫,短時間至少能裝備出來一個聯隊的兵力!”
“另有石門新民會、石門偽市政府,偽治安軍”
“所以,別看咱們八路軍初期進展順利,那是因為還未觸及到石門的核心,就這麽粗略一算,石門日軍、偽治安軍、武裝僑民,至少有近萬人,這會咱們正在開會,沒準日軍那邊也在緊鑼密鼓的布置著!”李參謀長道。
周維漢道:“我說咱們在石門周邊搞出來這麽大的動靜,小鬼子為什麽不將掃蕩部隊撤回,原來是心裏有底啊!”
“你們在前線,可曾派人對石門近郊的防禦工事進攻偵查”師長問道。
“當然!”周維漢道。
“作何評價”
“石門雖然沒有城牆,但卻宛如一個火藥桶,放眼望去處處皆是堡壘!”
日軍在占領石門之後,把這方圓多公裏的偌大城市,修築成了一座碉堡林立,溝渠縱橫,明塹暗壕如蛛網的堅城。
上千個碉堡,分布在石門的主要街道和路口上,兩道防線,形成兩道地下城牆,將石門變成了一個火藥桶。
第一道為外市溝,周長公裏,深約米,寬約米,溝外沿有鐵絲網和布雷區,溝內設有高堡、伏堡七百多個,並設有電網。
溝外一些大村鎮都建有據點,外市溝內鋪有環形鐵路,鐵甲巡邏車載著步兵和大炮晝夜不停地巡邏。
第二道防線是內市溝,溝長公裏,深、寬各約米,溝內設有尖木樁,溝外有鐵絲網、掛雷,溝沿設有比外市溝更稠密堅固的高碉、低堡、伏堡和野戰工事,每隔五十米設一地堡,百米米設一大碉堡。
內外市溝之間的各村莊,都構有堅固工事,兩道市溝之間由交通溝或地道聯結,溝內廣設削樁,是日軍在sj的重點防守地段。
“是啊,的確是塊硬骨頭,所以現在咱們進退兩難啊!”師長聞言點了頭道。
“目前冀南的情況倒是有所好轉,魯西軍區的三個主力團已經抵達冀南,匯聚在一起就是整整九個團,倒是有了與師團一較高下的實力!”
“冀南軍區給總部拍去電報,詢問是否可以讓冀中軍區抽調兩個團南下,截斷師團的後路,可是冀中軍區的主力集中被北寧線,正在與獨立第九旅團與二十七師團的日軍作戰,無法抽身啊!”
一時間,會議室的氣氛有些沉重,現在八路軍的主力部隊兵力是是不少,每個二級軍區的主力團都在十個以上,但是這些主力團大多是在整軍的時候從地方部隊上抽調上來的,無形之間削減了地方部隊的實力,從而導致了每次作戰,都需要至少兩個主力團分散到根據地各地留守。
冀魯豫根據地的戰鬥結束之後,太南飛行隊也沒有雪藏的必要,經常往返於北嶽以及冀南兩地執行轟炸任務,但是由於日軍早有防備,飛行隊無法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情況還沒有那麽槽糕,我軍在石門周邊雲集了十個主力團,且總部擔心我作戰部隊火炮數量不足,冀魯豫軍區繳獲的五十二門山炮,十二門野炮與總部炮兵團進行混編,重新組建了兩個炮兵團並組織地方武裝攜帶大量補給,參謀長已經帶來了,現在炮兵團正在熟悉,這是利好的情況!”d政委道。
“在從石門的情況看,我軍並不是以占領石門為根本目的,如果為了使日軍撤兵,我軍大可不必全麵發起進攻,隻需要從東、南兩個方向選擇兩個點進行重點突破,石門防禦體係如此漫長,反而會致使日軍兵力過於分散!”
“如此一來就化被動為主動,倒是處於防守一方的日軍會急著從其他方向抽調兵力,小鬼子的攤子鋪的太大了,反而不是好事!”
d政委的說法讓周維漢眼前一亮,魯西南軍分區在黃河故道布置了漫長的一字長蛇陣,眼下石門的防禦體係則是呈環形,相比之下,支援速度不見得有多快,尤其是處於外壕溝的日軍。
“要是這麽說的話,兩個突破口位置的選擇不可太近,一旦咱們成功突破之後,完全可以依據日軍現有的工事,布置一些阻擊部隊,為突擊部隊爭取時間!”
“我估摸著,真要是突破了外圍防線,小鬼子該急了,如果可以的話,打個時間差,部隊沿著石德線向東撤退,將師團圍死,石門拿不下,吃掉師團也是好的!”周維漢提議道。
“嗯,這倒是符合你一貫的作戰理念!”師長聞言點了點頭:“看來讓你們來一趟,真是來對了,不過有一點還是需要注意,那就是具體戰術問題!”
“此次石門戰役畢竟和以前的戰役不同,以前打遊擊戰、運動戰,我們是憑勇敢打敵人,打了就跑,現在我們打的是攻堅戰,單靠猛衝猛打就不行了,今天,我就給你們提一個口號勇敢加技術。”
“下麵的一些同誌不相信戰術,尤其是一些團級幹部,說什麽,我什麽戰術也沒有學過,還不是照樣打勝仗。這種觀點不打破,遲早是要吃虧的!”
“戰術對咱們來說就是一帖補藥,萬分重要,忽視不得。作戰經驗都很豐富,當然也很重要,但那就像一大簍子銅錢,是散的,戰術呢,就是錢串子,可以把那些錢都穿起來,用的時候,要用哪個,就拿哪個。不要把經驗老是散著裝在簍子裏背著,成了包袱,派不上用場。”
“有些經驗,幾千年來就有了,成了戰術,成了理論,有些同誌還不知道,反而驕傲地說戰術是教條,此次石門戰役,我們必須靠戰術來解決這個問題。”
說到這裏,師長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他的目光緩緩地掃過眾人:“這些話,你們兩人回去之後都要傳達下去!”
“慶幸的是,太南軍區的部隊在正規化方麵已經提前走了兩步,兩個進攻方向上也都有太南軍區的部隊,回去之後要讓下麵的同誌好好交流一下!”
“戰術的道道很多,我也去太南幹部學校聽過課,一共總結了三點:一是土工作業。平原地區作戰,大部隊攻殲,怎麽才能接近敵人呢?必須要有隱蔽點,否則就是等著挨打。敵人不是有壕溝嗎?”那好,我們也挖壕溝,一直挖到他們眼皮子底下,盡可能地縮短進攻距離。”
“二是爆破作業,石門大大小小的碉堡數都數不清,全靠炮兵去摧毀,是不可能的。壕溝之間的暗碉,主要靠炸藥。此次總部調配的補給中就有一批炸藥包,要讓戰士們學會使用,提高爆破技術”
“三是步炮協同。過去我們沒有炮,小米加步槍,現在除了總部派來的兩個炮兵團之外,前線部隊的火炮數量加起來還能有兩個炮兵團,有了炮,就要充分發揮炮的作用,特別是步、炮要協同好!”
“總的來說就是以坑道作戰接近敵碉堡,用炸藥爆破、大炮轟擊以後,迅速用步兵奪取敵陣地。”
師長說完頓了一下,而後看向周維漢,笑眯眯的說道:“怎麽樣,周維漢,我總結的沒差吧”
“師長,您可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論戰術素養以及戰略眼光能甩我兩條街,我哪敢跟您比啊!”周維漢打趣道。
周維漢這話倒是發自內心而來,難怪師長最後去了軍事學院當了院長,論及軍事素養,放眼整個八路軍恐怕沒有幾個人可以比肩的。
“哼,這麽長時間不見,拍馬屁的功夫倒是見漲!”
“我跟你們說,時間寶貴是不假,可是我寧可讓戰士們在戰前多學習一下,還是那句話,兩個進攻方向上,都有太南軍區的部隊,兄弟部隊之間要虛心學習,戰前磨刀,不快也光!”師長再次強調道。
“是,回去之後一定馬上落實!”周維漢與陳起身回道。
“時間緊急,前線離不開你們,一會讓參謀長帶著你們去分區炮兵團以及輔助作戰的地方部隊,師部等著你們的好消息!”師長最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