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我不是道祖

字數:5814   加入書籤

A+A-




    轟!

    此話一出,無數人皆是心頭巨震。

    “好狂。”

    許多來此聽李耳講法的人,都忍不住齊聲說道。

    一些暗中關注此事的大能,也不禁咋舌。

    佛祖以萬卷佛經,構建出無比龐大、精深的佛法,將世人從苦海中度化。

    但現在,卻有人隻用堪堪五千字,就敢說要演繹世間萬道。

    “終究,是太過狂妄了。”

    就連原本對這場激辯持中立態度的人,都忍不住這樣說道。

    “阿彌陀佛,施主慎言。”

    迦南和迦葉尊者念誦一聲佛號,目光灼灼。

    他們二人手持念珠,鼓蕩周身法力。

    刹那間,飛沙走石,顯化金色大日異象。

    許多大能感受到這些異象傳來的靈氣波動,都忍不住暗暗吃驚。

    佛祖,開創了修行法門!

    “這是佛家一脈的修行法門,或許是在打破肉身的極限!”

    一些大能察覺出端倪,這種情況,是以肉身引動天地靈氣共鳴。

    佛家,走的是以肉身煉成各種法身,藉此尋求長生的路子。

    據說,佛祖的境界更高,隱隱約約捕捉到世間因果,集中香火之力,實力更強。

    但下一刻,他們就發現,不論兩位尊者如何催動肉身之力,李耳卻是巋然不動。

    “怎麽可能?!”

    眾人瞪大了眼,心間掀起了滔天巨浪。

    要知道,迦南迦葉尊者追隨佛祖身邊,時日頗久,已得真傳,卻不能撼動李耳半分!

    迦南和迦葉尊者皆是麵色凝重。

    他們此行,代表佛祖意誌而來。

    此刻,他們光溜溜的腦袋上已經冒出了涔涔汗珠,被太陽照得發亮。

    眼前的李耳,一襲青灰色衣袍,隨山風而動。

    給他們的感覺,就好像與這片天地融為一體般,難以撼動分毫。

    “此乃妖法!”

    “不足一提!”

    迦南迦葉尊者開口,佛祖此行派他們來,自然讓二人來駁倒李耳的。

    可現在,這個目標似乎頗為困難。

    “尋常人豈能讓林中野獸都靜靜臥在一旁聽講?”

    “此乃大妖!唯有妖,才能與野獸溝通!”

    “待吾將此大妖度化!”

    緊接著,二人席地而坐,手中盤起念珠,口裏念誦佛經。

    周圍的人都不由自主遠離李耳,唯有一頭青牛伴於他身側。

    見二人口誦佛經,眉頭緊鎖,李耳也不惱,隻是微微一笑,淡淡說出幾句話。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每說出一句,迦南和迦葉尊者的眉頭就皺緊一分。

    當最後一句‘道法自然’落下,兩人的心神皆受到重創,臉色慘白,忍不住噴出一口鮮血。

    眾人見狀,心中的震驚一點都不比迦南迦葉尊者小。

    “萬卷佛經,難道真不敵李耳的五千字奧義?”

    “李耳,在‘釋道’。”

    有一直在此聽講的人說,亦是目露震驚。

    先前迦南和迦葉尊者率先發難,質問李耳,連金身塑像都沒有,何來資格傳道?

    當時,李耳隻回了一句話“道法自然”。

    現在,李耳又說出幾句話,解釋這句“道法自然”。

    短短幾句,便將人、地、天、道、自然盡數囊括。

    “難怪說,五千字,可演繹世間萬道!”

    有人感慨不已,由衷佩服李耳的智慧。

    迦南迦葉二尊者不由敗走,狼狽離開。

    經過此事,李耳名聲大噪,傳遍大江南北。

    許多王公貴族想要分封李耳為諸侯,並給予封地、美女。

    “清靜無為。”

    “功名利祿皆是浮雲。”

    李耳淡然一笑,騎上青牛,繼續感悟天地。

    雖然李耳拒絕了王公貴族,但他的名聲非但沒有因此受損,反而愈發響亮。

    “五千字對抗萬卷佛經,這真是人的智慧所能及的嗎?”

    某個小國中,一個名為孔丘的人感慨萬分。

    他周遊列國,也想創立自己的學說。

    聽聞李耳有如此大智慧,他也不禁想要前去拜訪。

    如同孔丘一樣的人,還有很多。

    許多人千裏迢迢,就為了前來追隨李耳。

    對於這些人,李耳都不去理會。

    隨他們跟在身後,既不驅趕,也不主動交談。

    有時候李耳有所感悟,喃喃自語的一句話,就會讓這些人如獲珍寶。

    有一天。

    孔丘的馬車終於追上了李耳。

    眾人看到這樣的事情,都驚訝萬分。

    “有傳聞稱,孔丘也在創立自己的法!”

    “我曾去聽講過,似乎有些意思,但不完善,和李耳前輩相比還差得遠。”

    “但我聽聞,孔丘所創之法,在帝王之中,頗受歡迎。”

    眾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盡管意思各有不同,但他們都認為,孔丘是民間一位頗具影響力的人。

    但即便是這樣的人物,也過來聽李耳說法,可見其法非同一般。

    見聚集過來的人越來越多,李耳不得已,停下來與眾人論道。

    一座野外的大山中,李耳席地而坐,講道七七四十九日。

    眾人聽得如癡如醉,即使像孔丘這樣的大人物,也是獲益匪淺,連連道謝。

    “快看!”

    “梅花,蘭花、竹子、菊花都主動探過頭來,簇擁在李耳前輩周圍!”

    有人驚訝地發現,就連植物,好像都在聽李耳講道!

    “這五千字奧義,當真玄妙無雙!”

    聽講之人皆是讚歎不已。

    從此,李耳以五千字道德經對抗萬卷佛經;以及講道七七四十九日,感化梅蘭竹菊,令其開智,化作四君子一事,更讓天下人震驚。

    再加上孔丘也對李耳推崇備至。

    一時間,李耳風頭無兩。

    看著越來越多的人追隨在自己身後,李耳也不能無視了。

    於是,他創立道教。

    並且,李耳勸說這些人回到當地,建立道觀,自己種田養活自己。

    許多人聽從李耳的勸告,紛紛回到了祖地,繼續修行參悟。

    一時間,各地道觀興起,許多道士都將李耳奉為‘道祖’。

    但是,此事很快傳入了李耳的耳中。

    他不禁皺起眉頭。

    “《道德經》並非我所創,何來道祖之說?我當澄清此事。”

    李耳來到終南山上,宣布七七四十九日後,要宣布一件大事。

    天下道士一聽,紛紛動身,前往終南山。

    就連非道門之人,也在密切關注。

    李耳,以五千字奧義對抗萬卷佛經的大智慧之人,竟然有大事要宣布?

    連此等人物都覺得重大無比的事件,究竟是什麽?

    七七四十九日過後,終南山下黑壓壓一片,人頭攢動。

    許多人都目露期待,等待著大事宣布。

    見眾人都來了,李耳輕聲開口,如同一陣微風。

    聲音不大,卻將這句話送入每個人的耳中。

    “道教道祖,居於十萬大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