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四人齊聚
字數:5440 加入書籤
“徒弟們,我去之後,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門裏鬆枝頭向東,我即回來;不然,斷不回矣。”
玄奘法師手持九環錫杖,身披袈裟,寶相莊嚴。
眾徒聽罷,牢記在心裏。
不少圍觀之人爬上洪福寺的外牆,看著玄奘一身寶衣,金光閃閃,都忍不住露出讚歎的神情。
“不愧是觀音菩薩贈予的九環錫杖和袈裟,當真不凡!”
“我聽人曾言,穿著這身袈裟,可不墮輪回,不入地獄!”
眾人又是一陣嘰嘰喳喳,言語中盡是羨慕。
就在這時,一位黃門官到了洪福寺,展開黃卷軸,朗聲道:“禦弟法師朝門外候旨!”
“好個榮華富貴!”
“皇上認了玄奘法師做禦弟,取經回來後,便是享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布匹、金銀!”
洪福寺外早簇擁了人群,在那裏看玄奘法師。
甚至,還有掩麵作羞澀狀的姑娘。
“法師,上馬!”
這時候,孫悟空牽著一匹馬走了過來。
他此生隻認一個師傅,自然不會再認玄奘當師傅,因此便稱呼法師。
而且,這馬也不是白馬,而是一匹經過精心挑選的汗血寶馬,棕色的皮毛,渾身發亮。
行至朝門外,緊接著便有人宣玄奘入殿。
孫悟空拿著九環錫杖,在外邊等候。
“禦弟,今日是人專吉星,堪宜出行遠路。”
“這是通關文牒。朕又有一個紫金缽盂,送你途中化齋而用。”
唐太宗一臉喜色,將東西遞給玄奘法師。
唐玄奘領了,謝過,又接了通關文牒。
又是一陣寒暄,最後,唐太宗送孫悟空和唐玄奘到了城外,方才依依不舍的回去。
此時,靈山諸佛,見玄奘法師終於開啟西行之路,頓時鬆了一口氣。
“此番西行,幾多波折,所幸還是成功了!”
如來不禁感歎,玄奘法師已經踏上了西行之路,接下來便是渡過他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難了。
“阿彌陀佛!”
眾佛陀也是大感不易,隻道是好事多磨。
此番西行,先是經曆了地藏菩薩之事,而後天蓬元帥的事情也沒有按預料中的發展,最離譜的是,孫悟空竟然沒有反天庭!
種種反常,讓西行之路還沒開始,就曆經波折。
如來又觀察了一番,見孫悟空和玄奘法師到了鷹愁澗,便知一路再沒什麽變數,這才放心下來。
夜裏。
唐玄奘和孫悟空借宿在一座寺廟中。
“悟空,我等何日往東行?”
一座廂房內,唐玄奘語出驚人。
原來,自從‘本相鏡’在唐玄奘心中埋下一顆種子後,他便對所謂的西行取經,越發不感冒。
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那還有什麽好說的?
不管路途中遇到何種艱險,都會感到無趣。
“法師,不急!不急!”
“待到時機成熟,我自會說與你聽!”
翌日,孫悟空和唐玄奘渡了鷹愁澗,水麵上突然躍出一條龍。
刹那間水花四濺,驚得汗血寶馬都連連嘶鳴。
隻見那條龍似乎有目標一般,飛過來,一口就吞下了唐玄奘的汗血寶馬。
孫悟空眼疾手快,衝著那條路使了個眼色,便將唐玄奘一把撈起。
“沒了腳力,卻當如何?”
唐玄奘一臉愁容。
孫悟空卻抬手在眼睛上方搭了個遮陽棚,朝天空望去。
“這條孽龍,我原是著你在此等候取經人,怎的卻將他腳力給吞了?”
“罷罷罷!”
觀音菩薩騰雲而來,點化西海三太子,令他變作一匹白馬。
“你且受些委屈,待我與天蓬、卷簾大將會和,便一同向東。”
孫悟空在白龍馬耳邊悄聲低語。
白龍馬也聽得懂,當即揚起蹄子,鳴了兩聲。
“這一切,也太過巧合!”
唐玄奘看著白龍馬,暗自歎氣。
剛沒了腳力,便有觀音菩薩來此點化西海三太子化作白馬。
而且,那句‘我原是著你在此等候取經人’,更是將現實赤裸裸地剝露了出來。
“不過是他人安排好的行程罷了!”
唐玄奘騎上白龍馬,無心西去。
待到了高老莊,與天蓬元帥會和之後,隊伍又壯大了一分。
“猴子,多虧了你!”
天蓬一見到孫悟空,便忍不住激動抱拳道謝。
多虧了孫悟空提前告知,不然他肯定要中了奸計,錯投豬胎。
到時候,便毀了一張英俊的臉蛋。
“媳婦兒,待俺取經回來看你!”
天蓬對著高翠蘭招了招手。
高翠蘭也是一臉嬌羞,含情脈脈道:“夫君,你可得早日回來!”
靈山。
“取經人到了何處?”
如來端坐於蓮台之上,向眾佛陀詢問。
“取經人已經到了高老莊地界。”
有人站出來稟報。
聽到回話,如來心中鬆了一口氣。
這一次,總算沒出什麽岔子了。
一直到高老莊,中間發生的一切,都按預想的在進行。
眾人一路順風順水,來往妖怪,見到孫悟空,便都不敢再出手,來來往往,也不過是擺樣子的花招罷了。
直到眾人到了流沙河。
“這水流如此湍急,如何渡過?”
“要不,幹脆往東走算了。”
唐玄奘對著兩人說。
“莫急!莫急!”
孫悟空勸了一句,一個猛子紮入流沙河中。
他掐了一個避水訣,分開水流,尋到了卷簾大將在水中的府邸。
留下天蓬元帥在原地目瞪口呆。
他早聽孫悟空說過,唐玄奘乃金蟬子轉世,心智彌堅,結果遇到渡不過去的河,便嚷嚷著要回去?
這嘴快的,把他的台詞都搶了。
“這就是取經人?意誌根本不堅定!”
天蓬元帥在一旁細細觀察。
最後,他發現取經人一直往東看,目光那是相當的堅定。
“難道說……取經人也要跟著我們一起東行?”
天蓬元帥腦海裏升起了這個荒誕的念頭。
隨即,他暗自搖頭。
這怎麽可能?!
孫悟空之前對他說,是要帶著他和卷簾大將,都去投奔十萬大山的神明。
唐玄奘乃佛門中人,西行路都是給他鋪好的,怎麽會被孫悟空說動呢?
就在他疑惑之時,觀音再次前來,點化卷簾大將,讓他加入了取經隊伍。
靈山。
如來聽聞觀音稟報,四人已齊,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這四個最大的變數都已經定了下來,接下來的路,都是些安排好的妖怪,想來不會出什麽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