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貴妃磨墨,力士脫靴

字數:5835   加入書籤

A+A-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往來才子,內心皆是狠狠一顫。

    眾人皆是呆呆立在原地。

    “這等想象力,即便是長安城中最博學的才子,都不能及!”

    賀知章忍不住感歎。

    他身旁的一眾才子,早已羞愧得低下了頭。

    他們平日講究詞藻瑰麗、押韻、對仗工整。

    光顧著這些表象的東西,而忽略了詩作更深層次的內涵。

    看著那些詩句,眾才子唯有折服,在心中默默歎了口氣。

    先前的嘲諷之言,皆無人再提。

    經此一事,李白的詩名在長安城中傳開了。

    “陛下,這是那李白所作《蜀道難》。”

    皇宮之中,早有人將詩作遞給唐玄宗看。

    “噢?”

    唐玄宗露出饒有興趣的神色。

    他伸出手接過竹簡。

    近些時日,他在宮中,聽到許多大臣、妃子都在議論李白的詩句。

    更有人說,他是天上的太白金星轉世,是貶下凡的謫仙人。

    今日倒要看看,這李白,究竟有何不凡之處?

    隨著唐玄宗將竹簡展開,一股淡淡的墨香縈繞在鼻間。

    “噫籲嚱……”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唐玄宗越讀越心驚。

    李白的一字一句,皆有仙氣。

    視野開闊無比,想象奇特,不像是凡間之人所作。

    “好一個李白!”

    看罷,唐玄宗高興不已。

    “來人,擬旨。”

    “命李太白入宮,為翰林供奉。”

    宮裏的太監暗暗心驚,一個從未參加過科舉的人,居然能有翰林供奉之職,實在是如夢如幻。

    實際上,唐玄宗並不會因為一首詩便任命李白為官。

    這次舉動,是各方催動的結果。

    比如賀知章,身為工部侍郎,老在宮中琢磨著李白的詩,終日讚歎聲連連。

    還有玉真公主,也親自向唐玄宗舉薦裏邊。

    道士吳筠,也大力舉薦李白,說他是有高強本事的異人。

    就連躺在唐玄宗身邊的楊貴妃,也在吹枕邊風,嚷嚷著要讓李白來給她作詩一首。

    多方權衡之下,李白最終才坐上了翰林供奉之職。

    隻不過,在好友家中接到皇帝聖旨的李白,雖然嘴上喊著謝恩,心裏卻不是很高興。

    因為,所謂的翰林供奉,並無實權。

    說明白點,就是有編製的藝術家。

    這和李白的理想相去甚遠。

    他雲遊四方,結交社會名流。

    有名的道士、劍客,都與李白有些關係。

    二十四歲,他就辭別家鄉,仗劍遠行。

    其野心、抱負都遠非常人能及。

    可惜,到頭來,也隻混了個翰林供奉的職位。

    也正應如此,李白鬱鬱不得誌,飲酒度日。

    就在這時,唐玄宗又有一道聖旨降下。

    李白接過,方知是要讓他給他的寵妃楊玉環作詩。

    看到這個聖旨,李白又高興起來。

    楊玉環是唐玄宗的寵妃,若寫的詩能得到她的賞識,說不定還能再進一步,在朝中做做大官,施展自己的抱負。

    不過,此時的李白正喝醉了,醉呼呼的,也沒管自己身上的衣服破破爛爛,便跟著太監一塊兒入了宮中。

    太監引著路,帶李白來到沉香亭。

    亭子一側,是白蓮池。

    唐玄宗正與楊貴妃在此尋歡作樂。

    “李白的衣物,怎如此破爛?”

    “成何體統?”

    “來人,賜他一件新的衣裳!”

    唐玄宗一聲令下,不一會兒便有一位太監端著全新的衣裳走到李白跟前,要讓李白換上。

    結果李白因為醉酒的緣故,早喝得爛醉如泥。

    因此,他也脫不掉自己的靴子。

    “高力士,你替我脫一下靴子。”

    李白仗著酒氣,對高力士說。

    高力士一愣,他雖是太監,但卻是唐玄宗身邊的大紅人。

    並且,他的官位可比李白高多了。

    身為冠軍大將軍渤海郡開國公內侍監首領,他權傾朝野,眼下竟然要給一個翰林供奉脫靴?

    脫靴是什麽事情?那是卑微的仆人給主子做的事情!

    這是何等奇恥大辱?

    高力士皺了皺眉,剛想要找借口拒絕,卻瞥見唐玄宗和楊貴妃的臉。

    於是,剛到口中的話便咽了回去。

    他身為太監,一路走到今天的高位,自然比任何人都懂得察言觀色。

    也正因如此,他敏銳地察覺到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情緒。

    今日,唐玄宗召李白入宮為楊貴妃作詩,本是大好的日子,若因為自己攪黃了,豈不是大罪過?

    高力士想到這裏,便默默蹲下去,替李白脫了靴子,換了衣裳。

    “筆……筆來!”

    李白明顯喝醉了,聲音也是斷斷續續。

    旁人見狀,便將筆墨紙硯在他身側備好。

    李白抓起筆,剛要寫,卻發現硯台上沒墨。

    “來!貴妃娘娘,替我磨墨!”

    此言一出,唐玄宗和楊貴妃都心中一驚。

    “果然如傳聞中的那般,狂!”

    唐玄宗感歎。

    磨墨一般是書童來做的,李白這般,卻是把楊貴妃當作書童來使喚!

    “想來李白喝醉了,便說些胡話,無妨。”

    唐玄宗三言兩語便將尷尬化解。

    這樣便不會拂了皇家的顏麵。

    “李白素有詩名,世人稱其謫仙,不是沒有道理的。”

    楊貴妃也沒有扭扭捏捏,她早就想得到李白的詩作,又怎會因這點兒小事而放棄呢?

    於是,在一群驚掉下巴的眾人麵前,楊玉環充當李白的書童,替他磨好了墨。

    做完這一切,李白終於動筆開始寫作了。

    他極盡所能吹捧楊貴妃,各種比喻都用上了。

    把楊貴妃和唐玄宗看得心花怒放,賞賜許多銀兩布匹,讓他回家去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自此,李白名聲更甚往昔。

    “貴妃磨墨,力士脫靴!”

    “好氣魄!”

    “當真是我輩楷模!”

    每每在茶前飯後談起李白,眾人無不讚歎。

    這貴妃不是尋常的貴妃,而是當今皇帝最寵愛的妃子。

    這太監更非尋常之人,而是當今皇帝身邊的大紅人,開國公內侍監首領。

    讓兩位大人物給自己做仆人才會做的事情,多少人連想都不敢想?

    而李白,不僅想了,而且還做了!

    長安城裏,雖然是一片讚揚之聲。

    李白卻仍然愁眉苦臉。

    皇帝隻是賞賜了他一些財帛,並未給予他官兒做。

    這讓他又陷入了苦悶之中。

    俗話說得好。

    有人歡喜有人愁。

    李白這邊愁了,十萬大山中的林楓卻樂了。

    【詩文證道:在遊戲中成為一名詩人(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