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通氣

字數:3697   加入書籤

A+A-




    這下加上前麵長輩們也有添置祠田,王家村的祠田也超過一百畝了,王家村的人也比較有底氣了。

    祠田的作用相當大,王老太太年輕時遭遇過一次疫病,兩個孩子就是這樣沒得,六叔的壯年兒子也是那次沒得。

    那一次疫病王家村也有不少人沒躲過去,但就是憑著祠田的救濟,全村人勤勞苦幹又一次撐了過來。

    大家都明白祠田的要緊,祠田的土地是村裏人一起幹的,誰也不能偷懶,春耕時王毅回來就是為了祠田的耕種。

    自家的地是租給別人的,但祠田全村老小要一起幹,不幹或者偷懶的,要被記上一筆,以後你家有難別來求人。

    下午族長開了族會,玟玟和周琿被老太太圈在懷裏旁聽,沒有發言的資格。

    族長特意說了王毅家捐獻祠田超過了五十畝的事,包括老爺子走的時候也捐了幾畝薄田,加在一起確實超過了五十畝。

    還在族譜上記錄了下來,族人對王家都是很信任很友好的,自己富了也沒忘了族裏,修祠堂修墓地,請武師傅,買祠田,給族裏真沒少花錢。

    王家村的人對王毅有錢買茶園土地的事,有羨慕卻不嫉妒,人家確實心裏也想著宗族了,大家都或多或少都得著好處了,那還埋怨啥呀,說來都是一個姓的親戚,低頭不見抬頭見的。

    等族長說完了,王毅在族長的示意下站了出來,“買祠田也是因為這些年我們一家老小沒少得族裏照顧,我也是姓王這是我該做的,有這個能力了,自然要回饋宗族的。

    二麽,我常在林家走動,也學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很有些感悟。

    有一說一,我們王家和林家相比,確實還差了一籌,差的不是官老爺,而是底蘊。

    林家所有的孩子包括女孩都要讀書,女孩要織布管家,男孩要讀書種田打點庶務,很多東西不說樣樣精通,但起碼架子都是全乎的。而我們現在還做不到。

    要想讓兒孫更有出息,光靠一家一戶供應是不夠的,讀書科舉的路隻是其中一條,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功名,那麽其他人能做什麽,可以做什麽出頭,我們要好好的想一想。

    首先祠田的數目遠遠不夠,這是一個家族的根本,也是我們培育兒孫的基石。

    光有祠田還是不夠,我們必須開源,接下來我和族長以及長輩們還有很多計劃,這其中之一是讓姑娘們也讀書認字。有了這些祠田,以後姑娘讀書可以不用交束脩費了。

    我希望大家能認真考慮讓家裏的姑娘去讀幾年書,讀書識字明道理,便是說親也能說到更好一些的親事,也能抬舉自家的兄弟侄兒。

    例如我就得了林家不少的濟,一好變成了兩好,互相提攜幫助,王家才能乘風而起。”

    柱子第一個站了出來,“我認為毅哥說的是對的,不是所有兒郎都會讀書得功名,其他不能得功名的兒郎可以做別的事,但外頭的好活工錢高的,可都要認字會算數啊。”

    “對,我娘家那個村,隔壁的姑娘,家裏條件好,一直讀書認字,嫁的也可好,就是省城那邊地主家的兒子,聽說是童生,進門就管家,還給她兄弟找了個賬房的好差事。”

    “沒錯,我當姑娘時就在族裏讀書了,我家裏有四個兄弟,家裏嚼用少些,相對比較困難,我能嫁到王家來,也是因為公婆喜歡我讀書認字。

    後來我四個哥哥雖然沒有功名,可因為讀書識字的關係,找活機會都比別人多些,沒用幾年也翻了身。

    現在幫襯林家做船運,我兩個哥哥在南邊開店鋪,日子過得也很紅火,孩子們也讀書,有一個也有了童生功名了。兩個姑娘也嫁的是舉人,日子過得相當不錯,起碼婆家不敢欺負。”

    王老太太笑著和大家說了自家的情況,前後幾十年的對比。

    “族長,姑娘讀書真不要錢麽?”

    “對,不要錢,也不耽誤自家幹活,早晚一共四個時辰,姑娘不比兒子,也不用考科舉沒有那麽嚴厲,主要是學些道理。”

    族長耐心的解釋。

    “哦,對了,林家給話了,我讓林家幫我尋了個宮裏的教養嬤嬤,來族裏教導姑娘們。

    這可是宮裏的嬤嬤,她教導的都是京城的千金小姐,那可是抬身份的事。

    你們知道她教京城的姑娘們月銀需要多少麽?”

    王老太太和兒子商議過了,教養嬤嬤來送去族學一起教姑娘們,對整個王家都是有好處的,嬤嬤可以住在自家,也不耽誤玟玟學本事。

    “多少?”

    “我聽說過,別家請過省城的嬤嬤,一個月是十兩銀子,那家是官家千金,要嫁到京城去的,所以教了三年。”

    族裏有親戚略微聽過一點。

    “十兩,乖乖,三年……”

    有嬸子掰著指頭算計是多少錢,一個勁的咂舌。

    “她是宮裏出來的嬤嬤,千金小姐讓她教導了,那都是有臉麵抬身份的好事,嬤嬤的月銀是二十兩一個月,教多少時間她說了算。

    一般都隻先說半年為期限,半年後如果她覺得你家孩子不堪教化,會找個理由離開的,後麵還有不少排隊的人家呢。”

    “二十兩,大嬸子,這二十兩我們哪掏的起啊,你要說讓姑娘認字,我們是願意的,現在族裏也不要姑娘的束脩費了,我們自然願意送姑娘讀書的。

    可這二十兩太多了,我們分攤也給不起啊,要給得起,我早就送姑娘讀書了,我娘家小侄女認字嫁的就好,我們不傻。”

    別的嬸子無奈的歎氣,要是有錢哪至於非得委屈姑娘,他們村本來就不興薄待姑娘,幾代人了,王家姑娘是當家做主的,這規矩就沒變過。

    “嬤嬤的月銀我們掏,隻要你們把姑娘送來,別拖後腿就行,可不興今兒要幹活,明兒要姑娘納鞋底缺了她就不行,那樣我老太婆心意就白瞎了。”

    王老太太提前和大家打好招呼,反正都是一樣要掏錢的,不如送族學裏一起教麽。

    一隻羊是趕,一群羊不也是趕麽,再給嬤嬤多給些銀子就是了。

    “您掏,那麽多錢呢,這也不是一個兩個月的事,哪有這樣占人便宜沒夠的,我們不好意思。”

    嬸子搖頭,人家有錢是人家的事,何況毅哥也沒虧過自己人,不能逮著一隻羊使勁薅羊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