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從來不聽朝廷號令

字數:5982   加入書籤

A+A-




                      鎮北伯兵馬眾多,他也有所耳聞,但至少鎮北伯的各位大將,已經被提為總兵,朝廷還指望他們能相互猜忌,現在聽許必成的意思,天津總兵,薊鎮總兵,山東總兵,登萊總兵等各地總兵,都還是丁毅的人。

    但這還是小事,丁毅若有心入衛京師,現在叫齊四鎮總兵,絕對可以和李自成一戰。

    但丁毅的意思,並不急著和李自成打。

    謝誌良低頭不語,陷入沉思。

    曆史上他先赴京師,然後京師陷落,又赴江南,接著又到福建,到處扶明,謝誌良絕對是大明忠臣。

    他猶豫了好一會,終於抬頭問“為何不現在不叫各路總兵,快馬加鞭入京護衛?”

    “論打仗,鎮北伯從來沒有輸過。”許必成緩緩道“你是統兵大將,我覺的和靖粵伯能談的通。”

    “現在五十萬賊兵在山西,準備從山西進入北直隸,若是按朝廷要求,鎮北伯各部兵馬從四麵八方,匆匆忙忙的入衛京師,必然敗多勝少。”

    “打仗不是兒戲,那些廟堂的文臣一竅不通,胡亂指揮,大明之前打了多少敗仗?”

    “鎮北伯打仗沒輸過,就是因為從來不聽朝廷號令。”

    “更何況,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現在各部都在籌集糧草,想和五十萬賊兵決戰,並且把他們一擊而潰,一定要選好決戰之地,準備埋伏的兵馬,再三小心,不能犯錯。”

    許必成這種話和蔡懋德說未必有多少效果,他肯定叫著讓丁毅集合所有兵馬來打賊兵。

    但是和統兵大將謝誌良說就可能有用。

    謝誌良想想也有道理啊,大明朝的皇帝和內閣大臣們都喜歡亂指揮,特別是遼東戰事,這也使得之前明軍與建奴大戰幾乎屢戰屢敗。

    隻有丁毅,從來不聽朝廷號令,卻是屢戰屢勝。

    打仗,還得按丁毅的來。

    想一戰打敗五十萬賊兵,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於是,太原總兵謝誌良也被許必成成功忽悠了。

    巡撫蔡懋德還是不肯走,要留下來守太原。

    許必成也不和他多比比,上去一巴掌直接打暈,叫人抬走。

    接著謝誌良先派人護送巡撫蔡懋德和文官前往大同,然後按照許必成所言,把太原的糧草全部帶走,最後走時有五千兵馬、五千精壯農夫,近萬百姓,一路逃往大同。

    許必成忽悠成功了太原兩個重要人物,但到代州時,忽悠失敗了。

    山西這時還有一個總兵,就是山西總兵周遇吉。

    此時他正駐在代州。

    周遇吉京軍出身,也是明末為數不多的良將之一。

    當然,這時的明末,隻要敢和賊兵和建奴打的,就能稱良將,何況周遇吉還曾以少擊多,打敗過清兵。

    崇禎十五年(1642年)冬季,周遇吉接任山西總兵官,赴任之後,他淘汰老弱殘兵,修繕兵器,加強練兵,積級備戰。

    此後,明軍在與農民軍的幾次關鍵戰役中屢遭慘敗,主力喪失殆盡,失去了對農民軍作戰的主動權。

    去年冬季,李自成攻占陝西,準備取道山西進攻北京,周遇吉與山西巡撫蔡懋德分別布置河防,並向京師求援,但當時北京已無兵可調,僅是象征性地派遣副將熊通率領二千士卒助戰,周遇吉留下熊通防守黃河之後,趕赴代州為北京建立阻擊防線。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平陽守將陳尚智投降李自成,勸降熊通,並讓他遊說周遇吉歸降。

    周遇吉見到熊通後,怒斥道“我受國家的厚恩,怎麽可能跟著你叛逆?!你統兵兩千,不去殺賊,為什麽反而要做說客?!”周遇吉怒斬熊通,將首級送往北京,以顯示自己效忠明朝的決心。

    丁毅知道他也算是個明末少見的良將,想救他一命。

    許必成把太原的人馬忽悠到大同後,又快馬加鞭,還帶著丁毅的親筆信來找周遇吉。

    他當然還是一樣的套路,勸周遇吉放棄代州,退向大同。

    周遇吉勃然大怒“若不守代州,賊兵必長驅直入京師,若守住代州,賊兵必不敢入京師,鎮北伯若真有心報效朝廷,當派兵前來,與我一共鎮守。”

    周遇吉可不是蔡懋德,那這麽容易被忽悠。

    李自成就是打下太原,想去京師,肯定也要把代州打下來,不然代州的明軍,隨時可以過來切斷他們的補給線和後路。

    文官蔡懋德不懂軍事,周遇吉當然懂。

    許必成一看,得了,這就是丁大人口中的大明忠臣。

    丁大人有句話很經典啊,明末的時候,忠臣們很難為我所用,但是像高起潛,駱養性這樣的人,一定要好好保護,為我所用。

    他當然心中敬重這樣的大明忠臣,可雙方立場不同,也沒什麽好說的。

    許必成又好心勸了幾句,周遇吉反勸他讓丁毅出兵代州,奪回太原,守住太原就是大功。

    兩人最後不歡而散,但一天之後,謝誌良的兵馬,把從太原卸下的幾十門火炮,派人送到寧武關。

    周遇吉大喜,隻是謝誌良送到寧武關,沒送到代州,讓他覺的有點奇怪。

    二月初五,李自成兵馬到太原城下,太原已經沒有守軍,不戰而下,李自成甚喜。

    城中晉王求降,這家夥和原曆史上一樣,不敢走。

    因為明朝有規定,宗室不能離開駐地。

    你看人家慶王就很能跑,榆林寧夏兩地跑。

    李自成抄了晉王的家,果然如周遇吉所說,並沒有派兵長驅直入往北直隸,代州就在太原邊上,肯定是當釘子一樣要拔掉。

    二月十六日,李自成的兵馬到了代州城下,先勸降,不果,然後開始攻城。

    大概是前麵平山西各地和陝西各地有點痛快,加上太原也是不戰而下,李自成有點飄了。

    結果一打起來,發現這裏是塊硬骨頭。

    雙方大戰十幾天,賊兵死傷上萬餘,代州城依然沒打下。

    這戰是把李自成打出一身冷汗,因為之前他十幾天,連平陝西和山西,一路順利的不得了,沒以在一個代州就被擋了十幾天。

    這要明軍每個城都這麽守,他何年何月才能打到京師。

    好在這時周遇吉也有點頂不住,因為兵少糧少,隻能退向寧武關。

    周遇吉一走,代州官員立馬就降了。

    李自成又帶著兵馬進逼寧武關,還給周遇吉下通牒,五天內不降,攻破之後,必屠城。

    寧武關位於山西中部,傳說由鳳凰所變,故有“鳳凰城”之稱。寧武是由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明朝景泰年間建築關城,與偏關、雁門關一起成為防禦韃靼騎兵的山西三關之一,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但無論周遇吉如何備戰,以山西孤旅是無法與李自成數十萬大軍相抗衡的,寧武關地勢險要,而農民軍又誌在必得,此次戰役進行得相當慘烈。

    原曆史上,周遇吉先用火炮猛轟,打到彈盡火藥絕,僅用火炮就讓農民軍傷亡上萬人。

    這次丁毅故意讓謝誌良又送他幾十門火炮和大量火藥。

    周遇吉火炮更猛,李自成又打了十數天,打到三月還沒打下,部下死傷兩三萬,損失慘重。

    李自成又和曆史上一樣,被重挫了士氣,不想打了,打算繞過。

    所以說李自成這種人成不了大事,遇到挫折就想退縮。

    又是他的部下紛紛勸他,特別是王衛國極力要求再打,王衛國道“明軍火炮總有炸膛之時,火藥也有用盡之時,我們五十萬大軍打不下小小寧武關,讓其他明軍看到,到時紛紛仿效,每城死守,我們什麽時候才能打到京師?”

    “當攻破寧武關,盡屠之。”

    眾將紛紛大叫,要屠之。

    李自成想想也是,咬咬牙,決定再攻。

    雙方接著又打,周遇吉用兵也很有一手,曆史上的招數都用盡。

    火炮和火藥很快用盡,他帶兵肉搏,率數千兵馬突然衝出城,農民軍再次大敗。

    晚上,周遇吉又選200名勇士,從城牆上下去,夜襲農民軍,農民軍營地一片混亂,又敗。

    李自成被周遇吉打的焦頭爛額,直接撤軍二十裏,遠遠的圍著寧武關。

    來啊,有本事你再來襲營,李自成把兵馬撤出二十裏,準備長期圍困寧武關。

    此時已經是三月份。

    遠在榆林的嚴雄,這時大敗袁宗弟,消息還沒有傳來,傳過來後,李自成也沒空理那麽遠的事。

    周遇吉在寧武關一共守了近二十多天,還是沒有等到援兵。

    當然,此時山西和北直隸所有能打的明軍,都是丁毅的,自然沒人來救援。

    周遇吉沒辦法,後麵連糧食也沒有了,於是和曆史上一樣,準備詐降。

    李自成這貨又信了,派了一萬多人過去接降。

    結果剛進城就被堵住,周遇吉放下門匣,把這進城的一萬多農民軍又幹了。

    這把李自成給氣的,他也來了小脾氣,老子就是不去京師,也要把這寧武關給打掉。

    李自成也集中剛從代州搶來的大炮,猛烈轟擊,終於轟塌了寧武關的東城牆,全軍一湧而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