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攤丁入畝和降稅

字數:6067   加入書籤

A+A-




        連續三年優秀者,可以破格提拔,五年一優秀者正常提拔,五年合格者,平調,第二個五年還是合格,則降職。

    若五年中有二年不合格,降職,三年不合格,免職。

    這樣考核的話,地方官員所謂的人事權,其實和丁毅這皇帝一樣,隻是一個任免權,晉升調動,都是要看考核。

    地方督撫也是一樣,由中\央諸部直接考核全省的各項指標。

    軍將們同樣都需要考核。

    “像山東省,在朕手上,每年稅銀三百五十萬,稅糧二百萬。”

    “朕現在交給蔡懋德,如果你每年稅銀二百萬,稅糧一百萬,這肯定就是不合格的。”

    “當然,糧食產量受天氣影響,百姓失收,消費也會降低,所以可以根據天災,上下有所調整。”

    丁毅現在剛建國稱帝,一切考核還是以數據來說話,先讓朝廷能正常運轉起來,有足夠的收入可以開支。

    下一個五年,就要全麵考核民生,注重民間的呼聲,鼓勵百姓進京告禦狀。

    他要現在接受告禦狀,下麵的鄉紳地主們還不潮水般的往京城來,個個告他這大乾皇帝。

    群臣聽完,也都臉色凝重起來。

    丁毅看似放權,但考核嚴格,其實所有人都沒有權,所有的權,都在你為官一任的表現上麵。

    其實曆史各朝,都有對官員的考核,但從來沒有像丁毅寫的這麽細。

    丁毅每個省每個府每個縣,根本人口和田地數,都要製定相應的農田稅和商稅,甚至連有多少學校,多少學生,多少醫生,都有規定。

    每年當地征兵多少也有替定。

    考核之細,短時間在場的官員都看不完,他們越看越是心驚。

    “這些東西,你們好好看看,每個人都要看完,看完後放下,不得帶走。”

    “然後有什麽疑問,或覺的不妥之處,大夥都提出來,一起改。”

    丁毅給他們每人差不多一疊資料,都是這次的改革資料,眾人光看就要看半天。

    當下,所有人也不再說話,低頭細看起來。

    寫在最前麵的,當然是一些比較重要的改革。

    比如丁毅學自清朝的‘攤丁入畝’又叫攤丁入地,地丁合一。

    這個政策,原本在雍正時期開始實行。這種製度的實行,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勞動者有了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賦稅規則的簡化減少了官府打馬虎眼任意加稅的可能。

    攤丁入畝的實施,直接導致中國人口的爆炸性增長,從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人口突破1億,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突破3億,再到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全國人口突破4億,占世界人口超40(1830年全世界人口為10億),奠定了中國人口大國的基礎。

    明朝,丁銀與裏甲、均徭等四差銀一起,都由地方官員征用,並不上繳明中\央政府,實際上這項收入多落入官吏的私囊。在明朝中央政府那裏,也沒有全國丁銀的統計數字,隻有戶丁的總數,在行政及政策製定方麵,中\央政府也未涉及丁銀的處理以及如何支配的問題。

    丁毅在山東省等自己控製的地盤,都是按田畝數來收稅糧,不收銀子,與明朝也不同。

    丁毅自己的方式其實就是清朝的攤丁入畝,不過清朝收的是丁銀,丁毅收的是糧。

    而且丁毅在山東各省收時,比清朝還狠一點。

    清朝十畝以下每丁(一個成年勞動力)每畝為兩分錢。

    假設一家五口,有兩個成年勞動,大概是一畝四分錢,十畝為四錢。

    四錢銀在明朝,那怕是一石一兩銀的低糧價時候,才不過四鬥糧。

    而丁毅十畝以下收兩成糧,按一畝兩石產量計,十畝二十石,兩成就是四石糧。

    所以丁毅的稅收表麵上看是清朝攤丁入畝的十倍。但清朝的攤丁入畝是以‘丁’為基礎,丁毅是田為基礎,收稅主體不一樣。

    比如清朝一家五口有兩個成年人十畝田,就是兩個丁,收稅按兩個丁乘十畝算,丁毅這邊,你一家五口隻有十畝田,還是按十畝田算。

    整體比較起來,肯定沒有十倍,當然,丁毅的稅的確比清朝時重了點,這也是他前期有大量糧食,支撐他席卷天下的根基。

    而他收稅收糧和清朝收銀與是時代不同的原因,明末糧食奇缺,白銀也不流通,大量的白銀在富人的地下窯子裏藏著,所以丁毅收稅以糧為主。

    現在天下平定,丁毅還收商稅,所以他決定改正稅率,降低百姓的壓力。

    同樣是攤丁入畝,根據清朝時用‘丁’當收稅主體,全國統一標準,十畝以下,零點二成。

    從兩成降到零點二成,降了足足十倍,這樣田少的百姓,稅率非常之低。

    十畝到三十畝,每丁零點五成。

    三十一畝到六十畝,每丁一成。

    六十一畝到一百畝,每丁一點五成。

    一百畝以上,每丁兩成。

    一千畝以上,每丁三成。

    另外,家中有人當兵者,免三年。

    從清朝實際的統計情況來看,當時天下三十畝以下,約占百分之八十,這部份是交稅主體。

    看到這裏,陳有富率先提出異議“皇上仁德,體涼百姓,但這樣稅收直接大降,比我們在山東濟州大員等地,少了足足十倍?”

    “而皇上到處征兵,增加吏員,全國要在一年內增上百萬的吏員,數十萬兵馬,這些稅糧夠用嗎?”

    這是東江鎮所有官員擔心的事情。

    丁毅大幅降稅是好意,但是收下的糧食會夠用嗎?

    丁毅想了想,隻能繼續用數據來說話“按1502年明廷統計為8357萬頃數,到現在為止,全國隻有多不會少於這個數。”

    “咱們進入京城後,已經在各地征兵,囤田,統計糧田數。”

    “沒收了所有皇室田莊,宗室田地,大量反抗的縉紳地主後,朕估計,到明年春天,全國的真實數據能出來,從目前匯總的數據來說,最少會有九百萬頃到一千萬頃之間。”

    農業部尚書杜如海這時道“除雲南,安南,廣西、貴州,還在統計中,目前匯總已經有九百一十萬頃。”

    丁毅大笑“那最少會有一千二百萬頃。”

    明軍攻下安南,加上雲南,廣西、貴州這幾個地方,將來也要改土歸流,肯定田地越來越多。

    清朝就對廣西、貴州等地進行改土歸流,廢除土司製度,重新丈量農田,之前說過,幾個地方居然弄出其他近一個省的田地數。

    現在丁毅剛剛平定天下,下一步肯定要學滿清改土歸流,廢除土司,更說現在雲南那邊,還有土司做亂,又是很好的借口。

    “就以全國一千萬頃來算,十億畝。”

    “加上我們紅薯,玉米、土豆的推廣,年產量可望達三石,現按兩石計。”

    “平均收稅按最低零點二成計,則可收四千萬石。”

    丁毅現在財政供養人口大概是一百萬軍隊加一百萬吏員官員左右,但這一百萬吏員還沒全到位,估計兩到三年後才能到位。

    這兩百萬人一年能吃掉五百萬石糧就算不錯,加上發資,上次算過,也就五六千萬石。

    而且丁毅以後發工資以銀子為主,糧食主要用來在各地平抑糧價,讓老百姓也吃的起。

    加上他明年要開始收商稅,商稅足以應付工資,糧稅就可以省下來自用。

    “四千萬石?”崇禎時期的幾位明朝官員聽的目瞪口呆,顯然有點不敢相信。

    “咱山東去年就兩百多萬石,四千萬算多嗎?”杜如海洋洋得意。

    當然了,丁毅現在都是按最大數來算的,如今天下剛定,丁毅在地方的建設剛起步,今天全國能有一千萬石稅收就算成功。

    就算隻有一千萬石,也足以養的起他的一百萬軍隊和一百萬官吏。

    而這兩百萬人的工資,現在一半要靠糧稅,一半靠商稅。

    將來是可以全部糧稅,不用靠商稅。

    東江鎮的官員則是另一種想法,丁大人從東江鎮兩成的稅收,少到零點二成,足足降十倍,還能搞這麽多稅收?那丁大人在東江鎮時,有多黑?比大明朝還黑啊?

    丁毅在東江鎮和山東能收這麽高稅,一是他田種的好,二是他田都是自己囤的和搶的,不要錢送給百姓,三是他的田產量高,所以百姓願意。

    而大明朝表麵收的稅低,其實各種加派,所以不但比丁毅的高,還收不上。

    “皇上,全國現在需要有一百萬官吏嗎?”吏部尚書張忻有點不敢相信,現在大乾要這麽多官吏,他也提出異議。

    百萬軍隊就算了,原本大明朝就有這麽多官軍,雖然能打的不多。

    “每縣五百吏員,每州府一千,加上各局官員,數量的確遠超前明,但增這麽多官吏,是為了更好的控製村鎮縣,以及有大量的人來朝廷辦事,必竟很多基層的事情,都需要人去處理。”丁毅緩緩道“大明朝時全國大概一千五百個縣府左右。”

    “每縣五百大概就要七十多萬人,加州府和京官,和其他官員,百萬人差不多剛剛好,後繼,可能還會再增加,以科舉的名義來增加。”

    言外之意,一百萬都可能不夠。

    “縣的吏員,還要深入鄉村,鄉鎮辦事,為朝廷宣傳朝廷的政策,旨意,包括現在丈量農田,征收商稅,都是吏員在辦,他們,是在為咱們收稅收錢,並且是上傳下達,連接朝廷中\央與鄉村的橋梁啊,這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