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愁雲密布

字數:3964   加入書籤

A+A-


    

    “姐姐,你說這叫什麽事?短短數日,天翻地覆也。”

    朱慈烺整個人衰老了十歲一樣,眉宇間全是掩不住的疲憊。

    他跟秦朗、長平十日前還見過,那時候金陵城上烏雲散盡,明軍在兗州死死的擋住了清軍,司吾山秦朗軍一小部都大敗南略的清軍馬兵,擊殺過五百騎,光首級上報的就有二百之多。

    那個時候的朱慈烺,躊躇滿誌,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勃勃生機。

    可眼下……

    長平心疼的看著弟弟,想開口勸,卻什麽也說不出來。

    短短數日,那江北的戰局真就有了天大變化。

    博洛六百裏急襲,輕取合肥,劉良佐軍中諸將的家眷妻兒盡數被俘。

    後者本是大明的淮西支柱,現在卻一下子成了清軍的馬前卒。

    也就是鳳督馬士英見機的早,得知合肥落入清軍手中之後,立刻宴請秦大鵬等劉軍軍將,於酒席上把之一網成擒,然後再以標營彈壓那群龍無首的鳳陽劉軍,算是穩住了鳳陽的局麵。

    但現在劉良佐已經起兵南犯,還有鼇拜所領的數千清軍馬兵助陣,鳳陽之南的廬州地界,博洛也似在秣兵曆馬,隨時都能出兵去捅馬士英的後背心,鳳陽背腹受敵,情況危如累卵。

    救援折子以最快速度送到了金陵,但金陵朝堂又能怎麽辦?

    上上下下麵對這驟然而來的危機,全都是目瞪口呆。

    隻能火速命黃得功進援之。

    這是一必然的結果。

    金陵朝廷就這幾隻兵馬,高傑、金聲桓和淮揚軍已經被牽製在了兗州,餘下人馬隻多能守住各自的老巢,左良玉的大軍更是想都不要去想,那就隻剩下黃得功和秦朗軍了。

    後者暫且不用去想,前者領的兩萬人本是要趕赴兗州戰場的,現在已經達到了淮安,前軍五千人更已經抵到邳州,後續的宿遷也有京營駐守,但現在看,似乎轉去鳳陽更緊迫。

    無論動不動用那剩下的三萬金陵京營,以黃得功引淮安京營增援鳳陽那都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他是距離鳳陽最近又最有實力的一支部隊。

    但這事兒可才是一個開始,而非結束。

    黃得功引著淮安的上萬京營進入鳳陽,很大可能能保得住城池。畢竟鳳陽城內糧秣軍械全都不缺,有了黃得功坐鎮,他又帶來了上萬京營,那城中軍心人心就都已經穩固了,守住城池還是有很大可能的。

    哪怕多鐸引著韃清主力都殺去了鳳陽,黃得功手下有兩萬人(包括秦大鵬部),那也不是多鐸說吃就能吃掉的。

    可金陵朝堂諸公也都不是笨蛋白癡,他們很快就發現了一個要點——如果多鐸分出一支兵馬進入鳳陽,卻不是為了攻下鳳陽城池,而隻是為了換掉鼇拜、博洛兩支騎兵之一,換這幾千騎兵去馳騁淮揚之地,切斷兗州明軍的糧道……

    那局勢發展又當如何呢?

    朱慈烺並不是知兵之人,但他腦子也不笨,人也不白癡,當一切都清清楚楚的擺在他麵前的時候,那局勢的困難和未來的艱辛,他可不就都能看的清楚了?

    也怪不得這個才十五歲的少年煎熬成了這般模樣,的確是太亞曆山大啊。

    更不要說這情緒上的大起大落——看看這場戰事,從大悲(劉澤清)到大喜(兗州)複到大悲(劉良佐),成年人怕都hold不足,更別說朱慈烺這個小年輕了。

    秦朗也不知道該如何說了。

    這幾天的風雲變幻,說真的是出乎他預料。

    秦朗一直以為兗州戰場上的明軍會拉跨呢,自身並非什麽名將的料的他,隻是潛意思的不相信明軍的戰力,是萬沒想到韃子是如此巧妙的解決了劉良佐。一下子淮西的力量對比就徹底失衡了,從而影響到了淮揚的安危,影響到了兗州戰場的勝負。

    雖然這最終結果與他預料的相同,但這進程走勢可卻大大的不相同了。

    所以接下的戰局他還能怎麽說呢?

    整個戰局的關鍵點一是黃得功能不能及時趕去鳳陽,最不濟他也要穩住泗州,否則整個淮揚之地的側翼就全暴露在清兵的鐵蹄下了。

    冰封的運河就是清軍進出淮揚的最好通道,從淮安到揚州,沿途二百餘裏,誰有哪個能耐能盡數堵住?

    而一旦堵不住,那繁華的淮揚之地,就立馬會變成一片片廢墟。

    二就是兗州的戰局。

    隻要糧草補給的上,兗州戰局似乎就能一直這麽堅持下去。

    可兗州之戰的最大問題在於,當淮西被清兵盤活了之後,多鐸還會不會帶領大軍在兗州跟明軍對耗了?

    如果多鐸引兵轉向淮西,高傑、金聲桓和淮揚標兵,乃至劉澤清部殘兵,可就紛紛被調動了起來。這一動可就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了。

    而且金陵始終沒有明確下一個主帥,或許他們之前是等著黃得功到位呢,後者的實力和資曆也的確夠鎮壓高傑與金聲桓。

    但現在黃得功分身乏術,這要還沒一個主心骨,令出多門,那明軍豈能得好?

    朱慈烺在府上待了一下午後走了。

    他此來並不是要向秦朗尋求什麽支持,哪怕眼下局麵裏,大家誰都清楚,兗州戰場的糧食轉運問題秦朗軍最適合接手,但崇禎不先表態,沒誰會跟進的。

    朱慈烺再是年輕,他也知道這個道理。

    這次來更多是把公主府當垃圾桶,吐槽吐槽,隨便隱隱的向秦朗表明自己態度——他對秦朗軍接手軍糧一事是持支持態度的。

    朱慈烺走的時候依舊是一副愁容,他之前已經跟著崇禎帝跑過一次了,北都失陷;現在真不想再跑第二回了——南都再陷。

    而長平的情緒就更加低落糟糕了。

    “你別這麽看著我,你看我也淨白瞎,這事兒不是我說什麽就是什麽的。”

    “兗州戰局,黃得功走後,鬱洲山島是最適合接手軍糧轉運事宜的,但這話兒老泰山不先說,那就誰也不成。”

    “而至於金陵的安危,這點你盡管把心放回肚子裏。哪怕黃闖子進不了鳳陽城,甚至把泗州都給丟了,韃子也打不過長江來。”

    就是江北的各部明軍有些不太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