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譚泰的麻煩大了

字數:8395   加入書籤

A+A-


    

    “帶李額駙、陳中丞下去休息!”

    譚泰一番噓寒問暖的廢話之後,揮揮手讓人把辛苦逃出生天的李率泰和陳錦帶下去安歇。將來這倆人要被怎麽問罪,那就不是他可以決斷的了,需要京城的回複。

    李率泰、陳錦兩個也很是知趣,知道現在的譚泰必是一片的焦頭爛額,他可沒太大精力來招待他們兩個敗軍之將。

    當下就告謝一聲,退出了大帳。

    然後看著一片忙忙碌碌的清軍大營,二人對視一眼,&bsp&bsp麵上堆滿了苦澀。

    曆經了之前的順暢之後,清軍於膠東的攻勢就急轉直下。

    先是柯永盛大敗,然後是李率泰部全軍覆沒,到現在和托還沒有身影呢,然後急忙增援高密的續順公沈誌祥也是一場大敗,幹脆利索的丟了快一半的兵。

    要不是後者手中握著一支騎兵,震懾著秦兵不敢追擊的太過,隻那一戰,沈誌祥就可以直接宣告完蛋大吉了。

    剛到高密就完蛋大吉。

    所以可想而知清軍在秦朗手中已經吃了多大的虧了。

    等到秦兵的大部隊陸續趕到高密,沈誌祥和柯永盛求援的急報已經一封封送到濰縣,所以沒看清軍對濰縣的攻勢已經停歇了麽?

    李率泰心裏頭很平靜,這回大敗,他能逃回一命已經是很難能可貴了。沒看身手更好的和托,現在連影兒都沒有嗎?

    朝廷削職削官他都認了。

    畢竟敗了,還折損了不少的八旗健兒,他認打認罰。

    大不了沉寂一兩年,然後再東山再起麽。

    但是更叫李率泰擔憂的是接下來的齊魯局勢,大軍主力遲遲拿不下濰縣,而秦兵主力卻已經在高密城外匯聚,這一波攻勢多半是要無功而返的。

    那麽接下來韃清即便坐擁堅城益都,&bsp&bsp可以把明軍的威脅遠遠隔離濟南之外,&bsp&bsp但秦兵也在膠東徹底站穩了腳了啊。

    那他們的水師戰船就能繼續對渤海一線,&bsp&bsp甚至對遼東發起擾襲了,這不知道還要牽製住韃清多少的兵力呢。

    在眼下韃清兵力不富裕,錢糧也很緊缺的情況下,清廷還要沿海布置重兵防衛,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直接牽製到了韃清的軍事重心。

    而此番清軍大舉南下的一大戰略重點——擊破登州水陸明軍,解決沿海危急,也可以徹底宣告失敗了。

    並且秦朗手下的那支水陸軍,在一連串與清軍的對碰中,一次次顯露出強大的實力。

    幾乎可以預料,這支隊伍必然會成為韃清席卷中原的一個強大絆腳石,李率泰腦子裏都想到了五百年前打的女真狼狽不堪的嶽爺爺了。

    當年完顏家橫掃大遼,勢如破竹的殺入中原,可不就跟眼下的韃清一樣,開局也是順順利利。

    但隨著趙九妹的南遷,那兩邊的戰局是一點點的扭轉開來,待到嶽飛第四次北伐,朱仙鎮大捷的時候,&bsp&bsp金國的統治真心有點搖搖欲墜的感覺了。

    然後趙九妹很是忙了大金一把,連下金牌召回了嶽飛,&bsp&bsp繼而又一刀砍了他。

    那麽現在的大明呢?

    似乎也很可能重現當年那叫親者痛仇者快的一幕。

    李率泰挺能打仗的,但他的出身就決定了他絕不是鼇拜那種純粹的武夫,又因為身份足夠高,很是能了解一些韃清對江南偵探到的機密消息。

    所以金陵君臣對秦朗的不滿,崇禎帝這個老丈人對自家女婿的戒備,他都清楚的很。

    這肯定是個能夠利用的點。

    或許他們翁婿君臣彼此間的矛盾,將會是清軍徹底解決秦朗這個大麻煩的關鍵因素呢。

    李率泰這個時候倒是沒有對韃清席卷天下的信心產生動搖。

    因為跟當初的南宋比,大明更加稀爛,更加的弱。

    南宋時候,其內部雖然也有楊幺這樣的農民軍勢力,但楊幺如何能跟李自成張獻忠比啊。

    而且南宋初期的宋軍,雖然也有軍閥化的苗頭,但看看大明的左良玉、鄭芝龍,還有這位新鮮出爐的駙馬爺,南宋趙九妹兵權之穩固能吊打崇禎的。

    所以李率泰依舊堅信韃清必能席卷天下,重現當日蒙元之功業。

    “報——”

    李率泰和陳錦剛剛被請去歇息,譚泰這兒就又收到了急報。

    “高密丟了?”

    譚泰有些不敢相信的道。

    沈誌祥和柯永盛雖然一直在求援,但高密城中有兩千多清兵,城外還有一支千人左右的馬隊在遊弋,怎麽看都不是要陷落的意思啊?

    秦朗軍對之的攻勢也僅僅是炮擊。

    但高密城防完善,城牆在天啟年間才得到修繕,之後的多番廝殺,比如曆時一年半的吳橋兵變,對之也並無損害。所以譚泰判斷,秦兵隻用大炮轟擊,沈、柯二人還是能支撐一陣子的。

    怎麽現在高密就陷落啦?

    灰頭土臉的沈永忠跪在譚泰跟前,眼淚都掉下來了。

    高密怎麽陷落的?那純粹是被秦兵用藥粉給炸塌的。城牆都塌了,守軍還有幾分勇氣啊?

    他叔父人直接就被埋進了坍塌的城牆裏,要不是他一直跟著騎兵在城外晃蕩,保不準他的小命也一起沒了。

    “續順公人沒啦?”

    譚泰驚訝的嘴都合不住了,高密丟失就丟失了,清兵又敗一場就又敗一場了。可他根本就沒想到沈誌祥會死。

    那可是韃清的續順公啊。

    三順王一順公裏的續順公,世襲罔替之公爵,這放到八旗裏也是一等一的顯貴了。

    而且沈誌祥部足足有五個牛錄,這五個牛錄的兵佐家眷還都沒有編入八旗漢軍中,而是歸續順公府治下。(三順王也是一樣,他們在清軍建製中就等於是弱小版的吳三桂,小號的軍閥)

    這放在八旗中也是一等一的實權了。

    五個牛錄,這就是一千五百個家庭,全都是沈家的奴才,知道現在的多爾袞手裏才多少人嗎?

    吞並了豪格正藍旗二十三個牛錄之後,他手下直領的人馬也不過個牛錄。

    所以,沈誌祥活著的時候,譚泰可以仗著自己的身份輕輕鬆鬆的壓沈誌祥一頭,但沈誌祥這麽一死,事情就大發了。

    清廷必然要以續順公應有的待遇來鄭重對待這一切的。因為沈誌祥旁邊還站著三順王和吳三桂呢,兔死狐悲啊,多爾袞必須處理的叫那麽四個心滿意足才行。

    也所以,譚泰的麻煩大了。

    而柯永盛這個時候的是死是活,根本就不再譚泰的眼中,他哪裏還管得了柯永盛啊。

    譚泰甚至都不敢下令沈永忠閉嘴,因為沈永忠不僅是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三等男),沈誌祥這麽一死,作為沈家的繼承人,沈永忠的身份地位陡然間就有了一個極大的提升。

    別看他剛才老老實實的跪在譚泰跟前,但等他精神鎮定下後,你再看他的表現?

    所以濰縣城外的清軍隊伍裏,很快就傳言開了。

    連李率泰、陳錦都很快聽說了沈誌祥的消息。

    二人麵麵相覷,突然間覺得自己的下場已經很好很好了。

    不看堂堂的續順公都死了嗎?還有柯永盛這個膠州總兵,也死的無聲無息……

    ……

    就在膠東戰場發生大逆轉的時候,登州水師,安義飛準備多時的水路攻勢也開始發力了。

    一艘艘平地沙船輕鬆的越過了大清河口的淺灘暗沙,順利的駛入了大清河。

    然後利津、蒲台、青城幾縣根本就沒有絲毫的阻礙,輕輕鬆鬆就拿了下來。

    當地,也就是濟南府的東北部地區,守衛不是一般的空虛,你根本就見不到一隊經製清兵,隻有一個個麵黃肌瘦的民勇民壯。

    在水師部隊大炮都沒開火的時候,就一窩蜂的全都逃散了。

    以至於輕輕鬆鬆的,安義飛率部就已經殺到了濟陽。

    這地方是濟南東北最後一座城市,一旦安義飛帶領船隊越過了這裏,他們的大炮就可以直接轟向濟南城了。

    坐鎮濟南的韃清齊魯巡撫方大猷,本來隻是井陘道,但因為投降的快麽,所以輪了個齊魯巡撫的差遣,可以說是連升三級啊。

    但他絕不是一個多麽有能力的官員。

    韃清在齊魯,一憑借的是強勁的兵鋒,二憑借的是招撫大臣王鼇永那張臭臉。

    後者是齊魯名宦,現在已經去益都坐鎮了。

    眼下的濟南城中除了方大猷外,就隻剩下柏永馥了。

    這廝和馬化豹在投效韃清之後,一直都很賣力氣,現在馬化豹坐鎮濟寧州,與滋陽明軍對壘,柏永馥部則由兩個兒子柏天毓和柏天儲帶走大半,在譚泰軍前效力。

    柏永馥前兩天才接到了李率泰部覆沒的噩耗,兒子柏天毓是死是活還不知道,他心底裏一邊痛恨秦朗軍,一邊對李率泰破口大罵,不過兒麵上卻是什麽都不顯。

    哪裏想得到,這心頭的傷口還沒半點愈合呢,秦朗軍的水師就已經殺到跟前了。

    那麽他該如何是好呢?

    是領兵前往濟陽拒敵,還是老老實實的縮在濟南呢?

    柏永馥心底裏當然傾向於後者。畢竟秦朗軍隻是一群水師,他們的戰船又開不到陸地上,而濟南城距離大清河卻還有段距離。

    可他知道這事兒不是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斷絕的,城內畢竟還有方大猷這尊巡撫。

    收到東北各縣的急報後,他是趕忙去尋方大猷。

    說來也吸怪,這急報不可能不送到巡撫的手中啊,怎麽方大猷現在也不使人來招他?

    “方中丞可來尋過我嗎?”

    “沒有。”

    留守總兵衙門的侄兒柏天敏立刻回道。

    濟南城中兵力甚是空虛,柏永馥部投降時的上萬人,先是分出三千人去了東昌府,然後柏天毓柏天儲兄弟二人又帶走了三千人馬,同時還有上千人被派去泰安鎮守,這濟南城內那是就隻剩了三千兵。

    偌大的濟南城,平安無事時,三千人當然可以鎮住場麵,但一旦起了兵禍,少少的三千人馬如何能守住?

    至於征召城內的丁壯守城,那是想都別想。

    濟南城內的百姓與清兵有著血海深仇的人還少嗎?

    讓他們上城助守,那是幫清軍的忙的啊,還是幫明軍忙的啊?

    再有就是濟南城內囤積的大批糧草,也時刻需要兵丁看守,這就又減去了一部分人了。

    柏永馥心中本已經打定主意,一旦方大猷詢問起來,就回說堅守泉城為上。絕不再分兵濟陽去阻擊秦朗軍。

    但他想的再好,你也要先見到人不是?

    怎麽到現在方大猷還沒出頭露麵啊?

    柏永馥心中升起了一股不好的預感。

    卻也忙跨上馬背,帶著一群家丁奔向了巡撫衙門,關鍵時刻巡撫卻連影都沒有,這怎麽能行?

    到了巡撫衙門,柏永馥直接闖入,向一文書問道“方中丞何在?”

    那文書指了指後方道“柏總兵,中丞大人人在書房呢。”

    他們這位巡撫大人是每臨大事要靜氣,不叫外人打攪的。

    “書房?”柏永馥對巡撫衙門並不陌生,大步向書房方向走去。

    “方中丞。”柏永馥叫了一聲。

    方大猷剛放下手中的筆,也不知道他在寫些什麽東西。

    “是柏總兵啊。本官知道總兵來意,然本官一介書生,對兵陣之事一竅不通,如今泉城局麵隻能全托付於總兵了。”

    “一切之事宜,柏總兵隻管放手去施展,後果本官一力擔之。”

    方大猷給了柏永馥一個叫他很意想不到的答案,但你還別說,這還真的挺不錯。

    “那末將就立馬使人召回東昌、泰安之兵……”

    “柏總兵不需多言,隻管決斷就是。”

    方大猷伸手阻止了柏永馥的話,“本官一言既出,絕不反悔。”

    他早就方寸大失了,腦子裏亂哄哄的,想不明白怎麽明明是韃清在攻勢如潮,就突然被人打到眼皮子底下了?真不如放手叫柏永馥去施展來的更好。

    至於他自己,在書房裏一心為將士為濟南祈福,都比他胡亂瞎指揮更有效用。

    柏永馥臉上帶上了笑意,如果方大猷是這態度,他也不是一點信心都沒有的。

    起身告退,剛走出不幾步,柏永馥就聽到身後傳來一陣祈禱的聲音“……爾時,救苦天尊,遍滿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諸眾生。得離於迷途,眾生不知覺,如盲見日月……”

    這是道家的經文吧?

    柏永馥有些無語,但旋即又釋然了。

    人家都放手讓他施展了,那還要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