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非投金陵而投秦駙馬

字數:8788   加入書籤

A+A-


    

    “衝啊——”

    唐世榮立在船首大吼著。

    引領著身後的船隻迅猛撲殺出來。

    這水戰跟陸戰有不少的相似之處,那就是一鼓作氣,再而竭,三而衰。

    清軍就是第一炮沒打響,第二炮都沒法打了,其士氣已經大敗。

    而明軍呢?

    十五艘老閘船承受住了考驗,這就挺振奮軍心的。因為這是底線,&bsp&bsp代表著明軍已經穩立於不敗之地了。

    可這並不是他們的第一炮,明軍的第一炮是黃蜚親自率軍的反擊,那一炮打的非常響亮。

    現在黃蜚已經擊敗了對麵的火箭船,清軍的炮船就不得不出動了。

    所以唐世榮要好好的把握這個勢頭,不讓它衰竭下來,而是掀起一波更比一波強的猛烈攻擊。

    上三十艘二千石朝上的大中型沙船和僅有的六艘蜈蚣船,就全一股腦的湧上了。

    唐世榮親自帶隊。

    明軍戰船的火力明顯比對麵的清軍炮船要猛很多,&bsp&bsp至少那些沙船不會隻裝載兩門小炮,而且還有火槍和弓箭,&bsp&bsp當然火箭也一樣有。

    明軍戰船體量更大,火力更凶猛,接戰之後這當然能壓著對方打了。

    更不要說六艘蜈蚣船,這可是黃蜚拔拉了又拔拉才搜羅到手的寶貝。

    蜈蚣船是一種蒙元時候出現的多槳船,底尖而闊,出航快速,逆風也可以行,不畏大風大浪。上麵有千斤炮並火槍、火球、火箭等。

    這類船隻最多見的是珠江三角洲,長江這兒很少見這類戰船,黃蜚為了扒拉出這六艘蜈蚣船,那可是廢了老大力了。

    但是效果也很顯著啊。

    六艘蜈蚣船像是六把尖刀插入了清軍炮船隊列裏,不說具體的殺傷有多少,先就已經攪得清軍隊列零碎,人心惶惶。

    然後三十多艘大中型沙船湧到,炮火之下,&bsp&bsp清軍是慘叫連連。

    不過他們人多船多,上百艘清軍炮船呢,&bsp&bsp一時間倒也沒有一敗塗地,&bsp&bsp而是跟明軍戰船近距離的攪合在一起。

    長江並不寬闊的江麵上登時亂成了一鍋粥。

    炮火硝煙彌漫,你隨便看去,都能瞧見雙方炮船中炮的畫麵。

    實心彈貼近了發射,不管是體量大的明軍沙船,還是體量小的清軍漕船,誰的船側舷也扛不住炮彈的傷害,時不時的就有人浮屍江麵。

    鍾文廷哈哈的笑了起來,他覺得自己可以放心了。

    戰鬥進行到現在,清軍敗局已定也。

    因為比拚硬實力,張應祥絕不是明軍水師的對手啊。光是一個大炮,清軍就短缺的緊。

    更不要說雙方炮手的質量了。

    沒有了火船火箭製造出的場麵優勢,雙方比拚硬實力,張應祥那些個烏合之眾豈能是對手?

    “傳我軍令,升帆拔錨。”

    鍾文廷高吼著,現在怎麽看都是他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趁著雙方炮船混戰,他們這些船堅炮利的老閘船就直直的插進去。

    反倒是薛棄疾手中握著的後備船隊,&bsp&bsp需要繼續等待。

    “將軍,&bsp&bsp秦軍動了。”

    薛棄疾看著前方完全絞殺在一起的雙方船隊,心中本來想著要不要梭哈一把,把手中的本錢全都壓上去。

    因為隻要把清軍炮船給打垮,對麵就完了麽。

    這時卻猛地聽人稟報說鍾文廷動了,抬眼去看,一艘艘船體高大的老閘船真已經在拔錨升帆,薛棄疾心裏頭一下子就安穩了。

    這把徹底妥了。

    有了這二十艘老閘船的插入,清軍炮船絕對是頂不住的。

    那張應祥如果沒有後手,他就敗勢已定了。

    而就算他有後手,薛棄疾身後不也是枕戈待旦的後備船隊嗎?

    張經亮臉色慘白。

    對麵的大炮船已經開動了,馬上就能進入戰場,這叫他們怎麽應付的來?

    “父親……”

    “慌什麽慌?越是這個時候越要鎮定。”

    張應祥嗬斥了一聲兒子,迅速傳下命令,讓剩下的火箭船和炮船不惜一切的燒毀明軍大炮船的風帆,然後最後的火船隊做好縱火準備。

    他真的很鎮定。

    畢竟這一幕張應祥這些天裏都已經想過十回還多,是盤算了又盤算,所以他很冷靜。

    迅速做出了最為有利於自己的判斷。

    岸上的尼堪等人全臉色很難堪。

    張應祥這一敗,他們這次攻取金陵生擒崇禎的期望是徹底泡湯了。

    “唉……”

    尼堪歎了一聲氣。

    雖然本來他們就清楚這次攻勢有點準備不足,更多是趁著左軍投降的勢頭,對金陵發起攻勢,水麵力量真的太差了,可當失敗來臨的時候,心裏還是不爽的很。

    當然,他們這幾人臉上全無擔驚害怕之色,張應祥敗了是張應祥敗了,與他們八旗大兵何幹?可不會覺得張應祥的慘敗會威脅到他們自身的安危。

    事實似乎也真的是如此。

    作為清軍主帥,阿濟格早就製定了多個戰略計劃,其中就有一個水師大敗後的籌謀。

    水路沒法走了,那我就走陸路麽。

    阿濟格並不覺得張應祥大敗了,清軍陸軍就也敗了,“當年我八旗天兵數次入關南略,無一不是橫行千裏滿載而歸,彼時可行,今時亦可行。”

    所以,他覺得哪怕大軍過不了湖口,那也可以沿著鄱陽湖南下,兜一圈子不一樣回到九江啦?

    有多鐸領著幾萬人馬坐鎮武昌,阿濟格放心的很,一點都不覺得明軍靠著江上的優勢能做多大的禍事來。

    尼堪、孔有德、尚可喜等明軍高層都知道阿濟格的計劃,也都認為阿濟格的思量沒錯。

    我水上過不了湖口,我還可以繞著鄱陽湖跑一圈,反正韃清已經拿下了半個湖廣,贛西之地早晚要入手的。

    拿不下金陵,那就去把洪都拿下來!

    當即三山磯下的清軍就停止了攻勢,依靠著李國英此前修築的營寨布置起了防禦,然後一些清軍引著大量的民壯拖著糧食物資火炮等,返回江寧鎮。

    稍後秦朗也收到了水戰大勝的消息,立刻就整頓兵馬向前開去。

    鄭鴻逵所部也即刻揚帆起航。

    等到金陵的崇禎君臣得知江上捷報時,秦朗的先頭部隊都已經出發了。

    “按駙馬的言語,我大明水師江上一旦得勝,則此戰就已勝券在握。接下來就是沿江於韃兵的千裏追殺……”

    崇禎帝心中有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感,但麵上卻始終很冷肅。

    這是多光彩的事情嗎?

    靠著女婿,靠著外藩才渡過了這次亡國之危?

    於一個皇帝言,這是再大不過的恥辱了。

    範景文、方嶽貢等彼此相互看著,都有點拿捏不定崇禎帝是什麽意思。

    “駙馬知兵善用,扶保國祚,實我大明之福。”

    崇禎嘴角翹了翹,他可不覺得自己那個好女婿是大明之福,真正的大明之福是南都京營,隻有京營能打仗,他才能真的安心。

    所以下一步繼續增強南都京營就是一必須,然後就是兵部一幹官兒們在此戰中的惡劣表現實在叫崇禎帝有些無法忍受。

    史可法先不說,就來說一說火箭。

    明明秦朗在徐州使出火箭之初,這製作方式就已經被轉交給了兵部。可清軍都率先把火箭用到戰場上了,大明的火箭還在火藥局倉庫裏躺著呢。緊急火燎的送到前線,也質量低劣的很,黃蜚連用都懶得用。

    那可是軍國重器,兵部就搞成這個樣子?

    還有就是在銅陵大敗後,清軍水陸齊發,直至金陵。

    這個期間兵部又幹什麽了?

    他們一沒能從外頭抽調兵馬回援金陵,鳳陽也就罷了,淮揚的路振飛手下可是有不少的人馬,隻要錢糧供應上了,那未嚐不可以拉出來一戰,兵部是什麽都沒有做。

    二沒有組織起青壯守城,甚至連金陵的防禦策略,他們都沒能拿出一個確切的。就更別說守城所需的各類物資了。

    這什麽意思啊?

    是不打算守城了嗎?

    還是覺得他崇禎既然在燕京逃了一次,就還會在金陵逃第二次?

    崇禎帝現在就覺得是時候給馬士英換個位置了。

    老馬在這場戰事中雖然沒什麽表現,但比起大大失分的史可法來,可就強的太多了。

    最後就還是秦朗。

    這個好女婿一舉拉出了三萬人馬,還有那麽多的水軍,這麽強大的力量就一直窩在鬱洲山島,那就是再老實也讓崇禎帝感到鋒芒在背啊。

    說真的,知道自己女婿一舉拉出了三萬人馬時,崇禎帝先就是高興。因為用得到麽。

    可現在危機似乎解決了,皇帝的本能就讓崇禎帝感到不舒服了。

    崇禎帝寧願讓秦朗挪去登萊,也勝過他窩在鬱洲山島。

    “那陛下的意思是?”

    方嶽貢、範景文等神態好不驚愕,皇帝該不會真像自己想的那樣吧?

    王承恩嘿嘿一笑。

    一些話崇禎帝不好說出口,但他有的是方法把自己的意思傳進一些人的耳朵裏。

    這次借秦朗立下大功的機會,給他封公,然後讓他帶著自己的家底兒滾得遠遠的,這不失為一個好法子。

    反正登萊已經被他吃掉過半了,就登萊眼下的情況下,那不遲早是他的口中食?

    “鬱洲山島商貿繁盛,錢糧進出巨大,於駙馬是至關重要。他怎可能舍棄?”

    “皇爺也沒讓駙馬舍了鬱洲山島啊。那鬱洲山島是駙馬爺從無到有辛苦數年經營出來的上善之地,自然還是駙馬爺的麽。”

    鬱洲山島作為秦朗的一個商貿中心,和這裏作為秦朗屯兵藏糧之重地,那是兩個概念。

    方嶽貢悟了,範景文覺得自己也明白皇帝是什麽意思了。

    然後兩人想了想,你還別說,是有那麽一點道理。

    當初的徐州之戰,秦駙馬傾力而出也不過一萬人,可這才過去幾天啊?拉出來的人馬就已經變成三萬了。而且島上依舊還有大量的兵員,這真心挺嚇人的。

    秦朗人都還在前線,連李國英的大營都還沒有啃下來呢,後頭的老泰山就已經在想法子對付他看,這絕對出乎秦朗的預料。

    就像他現在看著手中的書信,一臉的驚疑。

    “李國英要降?”

    我去,之前打仗那麽下勁兒,他現在給秦朗說他要降?

    “怕不是被韃子留下了斷後,……”李猛呲牙冷笑道。覺得韃清沒把自己當自己人看,覺得沒指望啦?所以就索性投降啦?

    李爛(李國英兒子真就是這個名)低著個頭,一言不發。

    李國英之所以生起了投降的念頭,還真是因為他被尼堪留下來斷後了。

    本來他部就在之前的進攻戰中損失慘重,現在又被留下來斷後,韃清這哪裏還有把他們父子當自己人啊?

    就這李國英還要被屯齊吆五喝六的。

    那心中是氣的發狠了,索性就一股腦的發作出來,投降秦朗了。

    “行啊,降書我受了。但我先給你說明,朝廷會給你們父子什麽位置,可不是我能決定的。”

    並不知道曆史上的李國英平定川蜀,剿滅夔東十三家,夢庚諸將,老李是績最高功最顯的秦朗一口答應了李國英的投降。

    這是大大的大好事麽。

    一可以叫清軍內部生疑,李國英都投降了,投奔清軍的左軍諸將能不受懷疑嗎?

    二這李國英也同樣是一麵大旗,金陵怕是很樂意把他豎個標杆的。

    李爛咽了口吐沫,舔了舔嘴唇,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一樣,說道“駙馬明見,小人父子想要投奔的乃是駙馬,而非金陵。”

    當初左良玉活著的時候,左軍諸將就都已經知道秦朗了。

    畢竟老左是金陵朝廷最大的藩鎮,他當然希望能多找幾個同伴報團取暖了。

    胡建的老鄭家和鬱洲山島上的秦大駙馬,那都是左良玉看好的對象。

    而等到他們這些人降了清軍之後,那是更能從清軍諸將的言辭中感受到他們對秦朗的重視。

    所以對比金陵,李國英覺得自己跟著秦大駙馬混似乎更好。

    至少錢糧不缺啊。

    秦朗這次一舉拉出了三萬人馬,那可不止讓金陵嚇了一跳,就連清軍也陡然一驚的。

    三萬陸軍加上水軍,再加上秦朗在齊魯的人馬,這算一算可就五萬水陸軍了。

    還都是精銳,這可是很強大的一股力量。

    李國英想想大明朝昔日裏的破爛事,怎麽看都是一副行將就木的模樣,反倒是秦大駙馬的勢頭很好很棒。

    “你們想投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