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崇禎帝一動不動
字數:4869 加入書籤
“什麽是公務員?身負公職,例行公務,是為公務員。”
“隻要你考了上,那就等於吃上皇糧了。地方衙門的各機關部門都能進。起薪都兩三塊銀元,還有補貼、福利,還有代金券。這可比廩生都要實惠。”
廩生,即廩膳生員。朱明一朝由公家給以膳食的生員,&nbp;&nbp;又稱廩膳生。
明府、州、縣學生員最初每月都給廩膳,以補助生活。名額有定數,明初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每人月給廩米六鬥。
“人家齊國公那裏行的可不是官吏分途。人家那兒再小再小的小吏,&nbp;&nbp;隻要幹得好了,&nbp;&nbp;也一樣能當青天大老爺。……”
淮安作為距離海州最近的重點城市,新聞報在這兒的銷售直接超過了五千份,雖然不知道會有多少報紙是通過這兒往南麵走的,但是淮安這兒的人消息真的很靈通。
隨著“公務員考試”的消息傳揚開來,淮安街頭巷尾的茶館飯堂裏就很快議論開了。
而且人家說的都還很言之有物。
“這話說的對,但我覺得吧,這更重要的還是這次考試的級別。”
“看看那規則。先縣裏頭統考,然後再府裏頭複試。這是什麽規則啊?秀才麽。”
“純粹就是在考秀才,或是說這連秀才把關的嚴都沒有。”
“這樣考出來的人都能吃上公家飯,銀錢還那麽的高,這齊國公真真的是財神轉世。要不然他哪來的那麽多錢糧養人啊……”
“這算啥壓。沒看那邊放出的小道消息說是能隱姓埋名麽?這是對著誰的啊?金陵城的皇帝老兒可要坐不住了。”
淮安大街小巷說什麽的都有,士林中也廣泛的掀起了議論,劉傑很快就搜羅了厚厚一捏言論,秦朗看了後是非常正規格的宴請了江哲一次。
那提議真太有用了。這會秦朗的那一套章法可謂是大大的出圈了一回。
但如此大的風頭照樣壓不住‘大批’讀書人從秦朗體製裏走人的消息,還是因為孔家。
金陵那邊倒挺有魄力的,直接把衍聖公的位置給了南孔,&nbp;&nbp;但孔胤植沒有被砍頭,而是被判了圈禁,&nbp;&nbp;終身性質的。
他十三歲大的兒子孔興燮被網開一麵,&nbp;&nbp;送去了衢州生活,按照金陵方麵的意思,這小子這輩子就別想走出衢州了。
孔氏一案引動起的風潮真的波及到了方方麵麵。
哪怕事情已經有了定論,秦朗依舊被無數人口誅筆伐,因為他明白無誤的把孔家給抄家。這根本就不是他捧上一祭祀官就可以彌補的。
可也正是因為‘大量’的人手離開,才更叫考試的風頭吹得更旺更盛的啊。這就是相輔相成!
而除了這上麵的事兒外,秦朗現在更大的一個煩惱就是整編兵馬!
那滄浪淵的人是不敢有半點的嘰喳,可榆林軍的頭領就不一樣了。
可不是所有的人都跟李國英一樣明目的!
榆林軍人多勢眾,名頭也不算壞。
齊魯的百姓說起滄浪淵都是以‘諸賊’稱之,可提到榆林軍那就是豎拇指稱讚的好漢。
再則山頭林立的榆林軍整體實力也遠遠強過滄浪淵。
這些人雖然誰都有被清軍打的鑽地洞的時候,可不少人也同樣‘風光無限’過。
攻城掠地,甚至是執掌一縣百裏之境,說真的,這些人的心氣兒比滄浪淵的賊頭們可高多了。
所以整編滄浪淵的時候,一切都順順利利。但齊魯戰事平靜了,開始著手整編榆林軍了,那就有怪聲出來了。
不是嫌官低就是嫌兵少,還有對學習班製度表達不滿的,&nbp;&nbp;更有人在叫嚷什麽用得著人時朝前,用不著人時朝後,&nbp;&nbp;過河拆橋……
“國公,這事兒鬧得……,太不好看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啊。”秦朗眯了眯眼,他本來因為榆林軍自始至終都堅持抗清,而真真的高看了他們一眼,但現在看他是太過心慈手軟了。
一些人已經不是在不滿意,就那些人的言辭和舉動,這已經是在煽動鬧事,抗拒改編了。
“不過這些人不仁,我秦朗不能不義。你傳信給閻應元,告訴他把話都給我挑明了。不願意跟著本國公幹的人,隻管拉著隊伍走人。大道朝天,各走一邊。告訴那些個孫子,我秦朗做事兒曆來光明正大,說放他們走就放他們走,絕不會半道動武,食言而肥。”
“給他們十天的時間,自己利索的走人。過時不候!”
秦朗沒有說怎麽不侯,但想也知道真把秦朗惹怒了的後果的什麽。
十天時間足夠一些人做出選擇了。如果還憋著壞搗亂,那就是存心跟他秦朗過不去了。對於這樣的貨色,不殺了還留著過年嗎?
劉傑利索的應允了下。
秦朗放下手裏的茶碗,心中罵了一聲操蛋。
這金陵朝廷到底是怎麽想的?
就這種小打小鬧除了惡心人殺傷力隻有5的爛招,他們層出不窮的搞出來幹嘛?
榆林軍頭領裏有的是往日士紳大戶出身的主兒,這些人腦子裏想的是啥誰也說不清楚,麵對人生抉擇口的時候,自然也會做出各自不同的選擇。
橫豎有些人是投了金陵。
秦朗不想對那些人的選擇給予評判,時間是最公正的判官,日後一切都會再明白不過的。
秦朗搞不懂的是金陵那班人的想法。
就這樣的小手段有必要嗎?
自己那老丈人與其操著榆林軍的心,他還不如多關心關心兩廣之地的戰事,或者是看看贛西、淮西的戰事。最不濟也多看兩眼自己組織起來的南都京營啊。
幹什麽不比勾搭榆林軍強?
秦朗不知道怎麽去評價自己的老丈人,甚至他都已經有點懶得去關注崇禎了。
這位爺才跑到金陵的時候還有幾分要振作的拗性,尤其是對兩淮鹽政果斷下手,真可謂是一步絕佳的妙棋,徹底打開了局麵。
然後一心一意的經營金陵的新建京營,這也決不能說錯。
唯一可惜的就是清軍來的太快,沒有給崇禎足夠的時間,讓他更進一步的發展壯大手中的軍事力量。
如此長江之戰結束以後,崇禎帝大力恢複南都京營,還叫大舅哥朱慈烺出宮曆練,並且朝政上一直在打壓東林黨為首的江南士紳集團,平衡朝政。
講道理啊,秦朗那時候還真的很好奇自己這老丈人能最終走到哪一步呢。
因為就崇禎到金陵之後的一係列舉動,那除了軍事上繼續拉跨外,還真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秦朗就睜大眼睛看著,看著老丈人接下來的動作呢。
然而誰知道,沒動靜了。
長江之戰到現在這都快一年了,崇禎這邊呢?啥動靜也沒有。
“他腦子裏到底想什麽呢?”
秦朗是百思不得其解。
你說你手中都握著實打實的兵權了,那接下來還不是想幹啥幹啥?先從中央反腐,或者是開京查大計,把一批跟江南士紳集團利益牽扯深重的人給搞下去,換上一批北來之人。這不也是一步好棋麽?
隻要注意點分寸,別讓江南士林覺得是要對他們趕盡殺絕,那就是很好的一步棋麽。
亦或是改革稅製,不需要跟秦朗那樣改的天翻地覆,隻要在幾個要害地方設卡,在商稅厘金上想想招兒,那再養幾萬精兵的錢不就有了嗎?
而且海禁製度既然已經廢除,那就直接開海關呐,別扭扭捏捏的隻在胡建月港搞事,多設立幾個經濟特區,然後收稅,這不又是一個來錢的招數嗎?
秦朗都等得花都要謝了,崇禎還是一動不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