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明神機軍
字數:5805 加入書籤
崇禎帝看著鄭芝龍發來的求援折子,麵無表情的扔到了一邊。
還來向他求援?這不笑話麽。
鄭芝龍跟李自成把狗腦子打出來才叫美。
老鄭雖然不比左良玉跋扈囂張,也不比秦朗叫金陵朝野上下寢食不安,可這也不是個好東西。
鄭芝龍與左良玉、秦朗都是一丘之貉,都是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
這就跟殺人一樣,左、秦、鄭三人合夥殺了老朱,全都上了刀子,老朱死後有靈,會因為新鄭的刀子捅的最少,插的最短,而就覺得老鄭是個大善人嗎?
這不是笑話,什麽還是笑話?
所以崇禎帝對粵東戰局的發展是很滿意的,鄭芝龍本錢雄厚,敗了一陣又一陣,卻依舊能站住腳跟,這怎麽看都不會丟了廣州。
而隻要廣州不丟,粵東戰局就不會有顛覆。
那這個泥潭就會一直存在,一直消耗李鄭二者的實力,金陵朝廷坐山觀虎鬥,盡收漁翁之利,美死了呢。
“太子,你繼續說。”
朱慈烺一欠身,眼見老爹根本就沒把南麵傳來的‘緊急軍情’當回事兒,他就也繼續說道起自己的神機軍計劃了。
整個隊伍建製儼然是照抄秦朗的作業,三千人為一營,但為了挽尊,秦朗的連長營長的職稱,朱慈烺是不會取的。轉而用了戚家軍的官位職稱。
比如伍隊、旗、司、局、營,然後營一級主官那至少也要配參將銜。
“工部努力至今,火槍、戰甲皆已為之配齊,紅衣重炮亦已配齊。唯一欠缺者,乃旗、司一級的小炮輕炮,還需兩三月之功……”
曆經了工部的曆練後,朱慈烺身上明顯少去了先前的稚嫩,氣質老成了很多。
連秦朗現如今都開始關注起了這個便宜小舅子。
後者坐鎮工部,實實在在的革新了不少工部的弊端,把責任追究製度施行於工部,施行於槍炮兵甲質量上,不失為一步好棋。
工部這些日子裏出產的槍炮兵甲質量比之先前明顯好了很多。尤其是鳥槍,合格率從之前的一兩成堪用者,一下子暴增到了接近百分百。
那玩意兒跟兵甲還不一樣,上手之後很快就能察覺出質量如何。然後責任追究,那不管是落下印記的工匠,還是工匠的上峰,全吃不了兜著走。
隻憑這一點秦朗就高看了自家這小舅子一眼。
千萬別覺得這是小事兒,或是說很容易辦到的事兒。
任何改革都會深深的觸動原本的既得利益集團,更別說大明的工部早就爛了一二百年了。朱慈烺的改革,簡直是讓自己在工部舉世皆敵。
那些人可全都是標準的官場老油子,一個個心思深沉著呢,想都知道不會有人明麵上抗拒朱慈烺這位太子哥,但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那背地裏的陰司手段呢?
秦朗也不是剛穿越來的他了,現在的秦朗,腦子輕輕一轉就能想出好幾個給朱慈烺挖坑的法,這位小舅子愣是能把事兒做成了,那不管他背後是不是有崇禎強力支撐,不管他是不是掉進過坑裏多少回,這都是極難得的。
最近這大半年裏,金陵工部下屬的兵仗局、藥粉局、槍炮局之類東東,所出產的刀槍兵甲和藥粉槍炮全都有了極大的增進。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
對比坐在皇位上沒什麽動作的老丈人,秦朗就更關心自己這位小舅子究竟能走到哪一步了。
崇禎看著日漸成熟的兒子,內心十分之欣慰。
沒什麽威脅不威脅的,大明朝都已經到了這個份兒上了,說不準什麽時候自己就要無顏見列列宗了,他朱由檢還害怕兒子篡奪自己的皇位麽?
甚至崇禎都想要一個老祖宗那樣的兒子。
因為他清楚,現如今的大明啊,想要力挽狂瀾,重振天下,那就需要一個有大能耐的人當政。
太宗皇帝(明成祖)也好,再興漢室的光武帝也好,哪怕是三興漢室而半道崩殂的昭烈帝呢,那都比他朱由檢有本事。
接近一年的時間,金陵京營不但恢複了之前的兵力,還數量更增添了一萬人。
但是這一萬人卻不是今天廷議的主體。
今天廷議的主體是金陵的一萬神機軍。
滿編三個營,也就是秦朗那邊的三個整編團,再加上中軍,總人數接近一萬三千人。
火槍、腰刀、棉甲、大炮,近萬人的火器部隊配置可謂是齊全。然後是總數三千餘人的冷兵器部隊,長槍大刀,盾牌兵甲,無一欠缺。
可以說除了軍中應該配置的小炮輕炮還沒到位,然後軍中缺乏騎兵也是一短處外,這支軍隊與秦朗軍全然是一模一樣。
就連操練操演規章章法也清一色抄襲的秦朗軍,還有優厚的錢糧待遇。
這一萬三千人的隊伍,其軍資耗費足足超過了傳統京營四萬還有餘。
操練這麽一支部隊,崇禎帝的壓力不可謂不大,決心也不可謂不大。
要知道,南都京營如果再加上四萬人馬,那可就標標準準的十萬大軍了。這可是一股極強大的力量。
但崇禎帝依舊選擇了編練火器部隊。
隻因為他的敵人中不止有李自成和韃清,還有了他自家的好女婿。
秦朗數次以弱勝強,以寡擊眾,靠的不就是火器犀利麽。
而且十萬南都京營又如何?能擋得住清軍的鐵騎嗎?
但秦朗卻能一次次擊敗清軍……
崇禎選擇編練火器部隊就也腦子一熱的一時興起,而是真正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
秦朗已經用槍炮證明了這東西的威力,時代真的已經變了,不再是往日裏的舞刀弄槍,騎馬射箭就能稱雄的時候了。
你霸王在世,李元霸重生,武藝天下至強,一炮打過去,也照舊是一灘爛泥。
所以槍炮,所以火器部隊,那才是未來。
崇禎帝咬緊牙關憋出了一支火器部隊,現在裝備已經到齊,人員也早有定數。
從京營各部抽調一部分骨幹,再配合著訓練已經有幾個月時間的新兵,再整合整合,一支強軍可不就要新鮮出爐啦?
崇禎是隻要想一想心裏頭就高興,甚至覺得肩膀上的負擔都輕鬆了不少。
不過這神機軍萬裏長征已經走到最後一步了,最關鍵的人事之爭也到了必須要敲定的時候了。
無論是神機軍總兵,還是副將、參將,這可都是極重要的角色,非但武將們一個個都睜大眼睛盯著瞅著呢,就連文官也不太消停。
總兵的位置沒人敢肖想,那必是崇禎的禁臠。甚至就連三個營的實權參將,那都沒人敢出聲。
下麵的人爭的都是其他的位置。
比如局一級的主官,再比如軍中的教習。一切照抄秦朗軍事製度的神機軍,也有了教習教員。再或者是參讚參畫,亦或是後勤補給方麵的頭頭腦腦。
反正是多少插進去一些人,好讓他們對神機軍保持一定的了解和認知。
錢謙益、高弘圖、呂大器、薑曰廣等人臉上紛紛露出喜悅顏色,皇帝真太給麵子了,竟然把史德威調去做參將,然後錢謙益的學生鄭森也謀得了營教導一職,這可真太出乎意料了。
馬士英也沒有吃虧,他妹夫越其傑是副總兵,還有越其傑的外甥楊文驄,也進了神機軍。
現在最主要的一個位置就是神機軍總兵花落誰家。
秦朗很快就拿到了消息,看到神機軍這支被崇禎帝即以厚望的的軍隊總兵一職竟落到了籍籍無名的盧鼎之手,他十分的不理解。
這盧鼎有什麽能耐力壓眾人?
是,他是大明的忠良之臣不假,當日左軍降清,那麽多人的隊伍裏,隻有其中王允成、盧鼎部沿江退往了湖口、彭澤,馬進忠率部南下洪都。可以說是丟人到了極致。
而現在鄱陽湖戰場,明軍全然維係於馬進忠一身,所以馬進忠是萬不能有動的。
而王允成雖然也是一員老將,可這人的戰績著實有些難堪,反倒是讀書人出身的盧鼎入了崇禎帝的眼睛。
“這算什麽?矮個裏頭拔高個?屁。這他麽是侏儒裏頭選巨人!”
秦朗很是不屑。
盧鼎中人之才也,崇禎讓他去統轄神機軍,那還不如選劉肇慶呢。
而且這支神機軍還被他小舅子插了一腳,因為秦朗他老丈人這會沒有用太監去提督軍事,或者說做監軍,而是把這個職務交給了朱慈烺了。
秦朗很莫名的想到了前世看過的一戰爭巨製《大決戰》裏的一個情節黃百韜大致說徐州是金陵的大門,委座應該派一員虎將去鎮守,沒有虎,也該派一狗看門,如今派了一頭豬,可能大門都守不住了……
或許崇禎現在就有了那個時候花生米的覺悟。
用忠不用賢。
他要首先保證神機軍絕對的聽話聽從命令。
而且說真的,現下金陵太缺合格的將領了,而很多已經湧現如此的人,則幾乎都跟各方麵有著一定的聯係。
就比如乙邦才、馬應魁、莊子固幾個,他們跟劉肇慶關係密切,而劉肇慶則跟史可法關係密切。崇禎帝已經把史可法的嗣子弄來當參將了,劉肇慶也的確不適合進神機軍。
其他的一些個角色,選來選去,能入眼的真就沒幾個。盧鼎在崇禎帝眼中保不準真的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