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李泰的心思

字數:1884   加入書籤

A+A-




    “這些都是王安之教你的?”李世民沒想到李泰會說出這麽一番話,這和印象中熱愛讀書識字的兒子,大相徑庭,頓時臉色不渝的問道。

    “不是,王安之並沒有和我說這些,都是兒臣自己所想。”李泰搖搖頭道。

    “自己想的,你不想做大儒,也不想成為法家,名家,那麽你告訴朕,日後誌向如何?”李世民不動聲色的問道。

    李泰注意到了李世民剛才臉色不渝,但是第一次沒有害怕,鼓起勇氣說道:“兒臣成年以後,想要領一支人馬,遠征南洋,西方的大食,波斯,為父皇開疆辟土;如今的話,兒臣想要試著整理古籍,把以前的所有古籍,能收集到的,通通整理一下,然後印刷出來,讓書籍不再有孤本,後人才能學習,不至於失傳。”

    “嗬嗬!誌向不小,但是你可知道,想要遠征,你得懂領兵,治軍,甚至安民;而行軍打仗,又得懂天文地理,甚至是星象。不懂這些,你又如何能夠遠征?”李世民神色緩和下來,笑著問道。

    “兒臣不需要全懂,隻要懂得用人就行,朝廷擁有眾多良臣猛將,征伐的事情交給他們就是。?

    正所謂下者用己之力,中者用人之力,上者用人之智;兒臣隻需要明白該如何用人,如何取舍就好。”李泰心下安定,認真的說道。

    “算你說得有理,那麽整理古籍,你又想從何入手呢?如果隻是把古籍全部印刷,也用不著你一個皇子去做,朝廷有的是人員。”李世民又問道。

    “以經史子集雜,山川地理,星象農業等來歸類整理,建一座大型圖書館,讓所有想要看書學習的人,都有書可看,尤其是寒門的學子,他們想要學習,又沒有書籍,圖書館正好合適他們借閱。

    圖書館可以分幾層,第一層所有大唐百姓都能看,第二層則需要花錢,或者對國家做出一定貢獻,至於三層或者之上,則隻需要更大的功獻。”李泰解釋道。

    “哦!星象農業,為何要單獨來說?你說大唐百姓能看,那麽其他國度的不允許觀看是嗎?”李世民頗感興趣的問道。

    “回父皇,每當天氣變化,這天上總有一些預兆,像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這些諺語,有經驗的百姓都知道,無論是領兵作戰,還是治理地方,都可以學習一下;至於說農業,您看安之就知道,學得精了,整個國家都受益匪淺。

    至於說為何不讓別國之人觀看,因為這些知識,都是先人的智慧,別的國家學去,就多了追趕我們的可能,即便不是現在,將來也可能,當國家虛弱的時候,他們就會用從我們中原學到的知識,來攻打我們。”李泰恭敬的解說。

    李世民眼神閃動著問道:“這些是王安之告訴你的吧?”

    “有些是安之閑聊所言,有些是兒臣自己所想。”李泰回答道。

    長孫了解李世民,擔心他多想,笑著說道:“王安之常有奇怪的言論,雖然有時候不太理解,但大多數時候還是很有道理。”

    李世民自認看人不會看錯,對於王牧的性格,他也了解,就像剛才長孫說的,有時候會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不過總體還行,那些事情最後證明,還是可靠的。

    李世民本來還想和兒子談一談,轉念一想,讓他受點挫折也不錯,於是點點頭道:“你想做事,父皇也不阻攔,不過人手你得自己找,宮裏的藏書你可以隨意使用,但是你得做出成績,就按照你說的,先弄一份地裏的文獻吧,隻要大家都說好,就沒有問題。”

    “兒臣遵旨!”李泰自信滿滿的一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