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君山銀針
字數:3766 加入書籤
君臣兩人,興奮的商談,隨後李世民覺得不過癮,那股興奮之情需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於是又叫來長孫無忌等心腹重臣,想要把計劃完善,商談該如何操作。
整整一天,禦書房隻有人進去,沒有人離開,許多知情者都在猜測,又有什麽大事發生,隻不過第二天,一片風平浪靜,有人試探詢問那天進入禦書房的人,但是並沒有得到任何答案。
…………
嶽州,洞庭湖邊,嶽陽樓。
“諸位,王郡侯素來有點金手之稱,這次邀請我們前來,可是我等江南世家的機會,一定不能讓其他地方的比下去了。”主位上一個中年人說道。
“朱家主說得有理,前幾天岑侍郎傳信,陛下對嶽州非常重視,投入頗大,對王郡侯也給了很大的權力。”
“陛下對嶽州的重視那是當然的,不然也不會安排吳王前來,不過我們朱陸顧張與王郡侯並不熟悉,隻能請謝家出麵了。”
“謝姑娘還沒來。”
“如今應該叫謝夫人才對。”有人嘴角浮現一絲嘲笑說道。
都是江南世家,對於地盤上的事情,自然非常了解,解語花突然回到江南,而且大著肚子,這讓不少人驚訝不已,都在猜測謝家到底和誰聯姻了。
最大的嫌疑就是王牧和韋爽,因為他們兩人和解語花在長安接觸最多,關係也最近,不過兩人都是成了親的,不可能拋棄現在的妻子而娶解語花,謝家也不可能做小的。這成了近一年縈繞在各大家族心裏,最大的懸案。
“妾身來了!”解語花抱著一個孩子,從樓梯口緩緩出現。
生了孩子的解語花,不像以前那麽英姿煞爽,多了一股女性的柔美,一股為人母的氣質,褪去青澀,身材也更加風韻,在場的雖然都是經曆大風大浪的人,還是忍不住心頭狂跳。
“謝夫人請坐!”
“謝家主!”
“諸位的意思,妾身已經明白,隻可惜我幫不上你們,郡侯做事,一向很公正,也不會在公事之中,參雜私人感情,諸位大可放心。”解語花並沒有落座,隻是抱著兒子,輕輕的拍了拍說道。
“這…”眾人麵麵相覷,沒想到解語花會直接開口拒絕。
“王郡侯做事,一向隻認實力,投入越多,他越重視,想必你們都能夠看出來,所以走關係,完全沒有必要,既然發了帖子,肯定會有大家好處,剩下的就看大家決心了。”解語花又說道。
“嗯,縱觀王郡侯做事,確實如此,這次謝家不參與嗎?”朱家主問道。
“妾身要照顧孩子,這次就不參與了,祝大家旗開得勝,妾身就先告退了。”解語花說完,微微一禮,抱著兒子就下了樓。
那風韻背影,讓不少人暗自咽著口水,直到背影消失,才回過神來,環顧四周,哈哈笑著掩飾自己心裏的尷尬,一時之間,嶽陽樓歡聲笑語一片。
…………
“王兄,這麽大的動作,怎麽不叫我,莫非做了郡侯,就忘了兄弟?”韋爽抱怨道。
“怎麽會呢,隻不過這次都是水上的事情,所以沒有叫你。”王牧笑著說道。
韋爽這人,值得深交,見到他來,王牧很是開心。
“沒關係,沒事情,我就當來看望你好了,一直窩在長安,都沒出來走一走。”韋爽不在意的說道。
“你這確實像出來遊玩。”看著韋爽帶的護衛,美眷,王牧羨慕的說道。
“嘿嘿!”
“先安頓下來,晚上去嶽陽樓給你接風,那裏是嶽陽一景。”
“那感情好!”
有朋友遠道而來,王牧自然要好好招待,沒有去知味樓,提前讓人去嶽陽樓打了個招呼。
傍晚的時候,兩家人結伴殺向嶽陽樓。
“八百裏洞庭湖,煙波繚繞,真是壯觀。”韋爽站在窗口感歎道。
“說起來我突然想到兩個產業,可以做一做。”王牧說道。
“哦!王兄快說,你出主意,我出人,五五分賬。”韋爽高興的說道。
“你看眼前,什麽東西最多?”指著遠出,王牧問道。
這裏是湖泊,王牧當然不會問是不是水,凝神看了看,韋爽說道:“蘆葦?”
“沒錯,蘆葦可是造紙的好材料啊,這裏數量這麽多,成本可就降低了。”
“這蘆葦造紙的技術,隻有皇家才有…莫非也是出至王兄之手?”
王牧微微點點頭。
“太好了,我這就傳信長安派工匠前來。”韋爽笑著說道。
“不急。”王牧擺擺手道。
“對,對,你說還有一個生意。”韋爽連連點頭道。
“洞庭湖上有個君山。”
“傳聞娥皇女英,埋骨之處。”
“正是,君山上據說有幾株茶樹,堪稱極品中的極品,可見君山上水土很適合茶水生長,要是在上麵種植茶樹,想必可以賣個好價。”王牧說道。
君山銀針,可是大名鼎鼎,和眉山毛峰齊名,當然,指的是那幾顆古樹,王牧自然聽說過,畢竟作為一個川人,喝茶就像吃飯一樣,屬於家常便飯,每天都接觸到的東西。
想到這裏,王牧就有些迫切的想嚐一嚐,距離自己這麽近,不據為己有,簡直太浪費了。還有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更有傳聞之中的武夷山大紅袍。
王牧暗自盤算,等有機會,就讓人去把這些地方,多種植一些茶樹,包括一些名山大川,都種上,這樣一來,幾百年以後,就都是古樹了,也算為後人做了貢獻,不但增加了品種,還增加了數量。
“這個辦法不錯,喝慣了王兄的茶葉,其它茶再也難以下咽,以後自己有了,還不是想喝多少喝多少。”韋爽讚同道。
“嗯,你安排人打聽一下,如果是百姓的土地,我就給他另外安排,如果是空地,就直接賣給你。”王牧並不介意,用手中的權力,做一點私事,反正又沒有占朝廷便宜,一切按照正規途徑走就是,搬遷百姓,給一些補償,想必百姓也不想一直生活在島上。<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