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疑軍之疑

字數:3818   加入書籤

A+A-




    孫權聽說鄧銅從於湖撤退的時候把糧食全都運走了,當時整個人都瓦特了。
    唯一的念想,就這麽沒了。
    孫尚香安慰孫權道:“他們人多,就給他們吃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現在於湖已經回到兄長的手裏,還怕種不出糧食來嗎?”
    孫權沒好氣的說道:“你什麽時候滾回李奇身邊去?”
    孫尚香:“……”
    李奇營寨。
    李奇與龐統商議的是,曹丕並非冒進之徒,更兼司馬懿沉穩,想來不太可能從後追擊。
    龐統道:“我料彼必趁我軍遠去而襲營寨。”
    李奇點頭道:“我也這麽想的,所以我們隻需要派一偏師向南而去,然後在營寨四周多設埋伏,必能大破魏軍。”
    於是乎,李奇隻派了吳蘭、傅彤率一隊人馬往濡須口方向而去,自與龐統、趙雲、關羽等在營寨設伏。
    卻說曹丕得到消息,說孫權派兵攻下於湖,李奇怒而整軍南下,要給孫權一點教訓。
    司馬懿知道說不動曹丕,便勸諫道:“李奇南下,合淝營寨必然空虛,可襲其大營,斷其在長江北岸的根基。”
    曹丕道:“李奇總兵力不過四五萬人,他既要渡江與孫權鏖戰,又豈會分兵兩處?朕襲他一座空營有什麽意思?不如趁機奪回濡須口,據江而守,再徐徐圖之。”
    遂不聽司馬懿建議,派張合為先鋒,朝濡須口而去。
    其實曹丕平時還是挺重視司馬懿的提議,隻是這次遇到李奇,糟心事情太多。
    李奇懟他也就算了,連個孫權的使者趙谘也懟他,真他娘的受不了。
    在曹丕看來,這不是能不能受氣的問題,而是自己作為天子,關乎國家體麵,如果不能暴揍李奇一頓,國家顏麵何存?軍心士氣何存?
    照司馬懿說的那樣去襲一座空寨,就算贏了,把李奇的寨子燒光了,勞兵勞力,一事無成,豈不惹人笑柄?
    所以,這一輪李奇和龐統算到了司馬懿的想法,卻沒算到曹丕的想法。
    看來還是受的刺激太大。
    就在張合臨行之際,司馬懿靠上去拽住其韁繩,叮囑道:“沿途小心慢行,謹防伏兵啊儁乂!”
    現在的司馬懿還沒想好要不要篡奪曹魏政權,再加上他也十分忌憚李奇這股勢力,故而是真心不希望張合死。
    張合道:“仲達放心,吾將多派斥侯於前方探查。”
    司馬懿語重心長的對張合說道:“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賊寇強盛,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儁乂好生保重!”
    這特麽說得張合都快感動哭了,他從沒想過一向陰柔狡黠的司馬仲達,竟然對大魏如此之忠心,對自己如此之關愛,什麽鷹視狼顧,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張合拱手道:“仲達保重,合去了!”
    行數十裏,張合不斷派出斥侯探查前方行情。
    有斥侯回報稱:“前方發現李軍部隊,統軍將領為吳蘭。”
    張合問道:“可曾見到李奇、龐統的主力軍?”
    斥侯道:“未見。”
    張合又問:“可曾見到關羽、趙雲、甘寧?”
    斥侯又答道:“未見。”
    張合道:“此必疑軍,不可追擊,再探。”
    與此同時,李奇麾下的斥侯也回報道:“曹丕以張合為大將,高覽、文稷等為副將,領兵三萬朝濡須口方向而去。”
    文稷乃沛國譙縣人,曹魏後期名將文欽之父,文鴦之祖父。
    李奇納了個悶兒,咋派這麽多人去濡須口?
    他為什麽不趁虛來襲取我的大本營呢?
    這不符合我們的猜想啊。
    李奇道:“張合、高覽乃河北四庭柱之二,實力非同小可,吳蘭和傅彤恐不是對手,要不要派人去救援?”
    龐統想了想,道:“雖然張合帶走了三萬人,但合淝城中尚有曹丕主力七萬人。以統之見,張合恐怕是以追擊吳蘭、傅彤為誘餌。我軍若派主力去救援,必中其奸計。再則,吳蘭、傅彤非我軍名將,張合必疑其為疑軍而不敢輕易出擊,他還怕中我們的計呢。”
    李奇:“那……我們繼續躲在這裏,等曹丕來襲。”
    龐統:“再等等看吧。一邊等,一邊想想如果曹丕不來的對策。”
    其實龐統也打心底懷疑曹丕派出張合的動機,是真的打算追擊到濡須口,截斷我軍與蕪湖、春穀兩城的聯係,還是引誘我軍前去追擊,然後在途中設伏。
    一切皆有可能,沒有什麽是一定的。
    就在龐統冥思苦想的時候,李奇突然探過頭來,道:“我有一計。”
    龐統:“計將安出?”
    李奇:“……”
    為什麽突然覺得你是主公,我是軍師?
    罷了,打了十多年仗,自己行情見漲也不是不可能。
    李奇道:“可傳令吳蘭、傅彤兵分兩路,分別朝東、西兩個方向迂回繞行,對濡須口形成夾擊之勢。這樣張合就不敢輕易攻打濡須口了。”
    龐統道:“那他就可以在吳蘭與傅彤之間二選一,隨便挑一個去打。”
    李奇道:“這就證明了張合不是引誘我們的疑軍,此時派一上將前去襲擊張合之後,曹丕必派人來援,而我們卻在途中設伏,給他來個‘圍點打援’,殲滅曹丕援軍。張合見勢敗,又孤軍深入,也隻能回撤了。”
    龐統道:“最好再讓吳蘭、傅彤兩路人馬沿途安排斥侯,隨時關注張合的動向,能夠相互救援。”
    李奇從之,遣使飛奔前軍,又令趙雲整頓一隊輕騎兵,隨時待發。
    卻說曹丕派出張合之後,一直留意李奇營寨的動靜和前線回傳的消息。
    當他得知李奇所派出的不過是吳蘭、傅彤兩員偏將時,略有不解:“似這等陣容,如何救得了江東三座城池?”
    蔣濟道:“聽聞於湖已經被孫權攻下來了,如果李奇想奪回於湖,這等陣容肯定是不行的。不過李奇也有黃忠及叛將張遼亦留在春穀、蕪湖,還有從於湖退出來的鄧銅也奔往蕪湖。他若隻是固守兩城,卻也遊刃有餘。所以以臣之見,吳蘭、傅彤這隊人馬無關乎痛癢,更像是引誘我們的疑軍。”
    喜歡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請大家收藏:(.)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