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華夏之外有世界

字數:3140   加入書籤

A+A-




    夏侯淵半路返回,哪裏知道鄴都的情況,隻好應道:“陛下洪福齊天,一定能夠化險為夷。”
    曹丕也不過是隨口一問,現在有夏侯淵的兵馬護送,返回鄴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行不數裏,又有一支兵馬殺到,為首大將丹鳳眼,臥蠶眉,麵如重棗,正是關雲長。
    關羽傲慢的將青龍偃月刀緩緩提起,道:“曹丕小兒,還不快快下馬受降。”
    典滿揮刀上前:“休傷吾主,典滿在此。”
    關羽不答話,縱馬上前,戰不三合,將典滿一刀劈於馬下。
    夏侯淵怒道:“關羽匹夫,安敢如此?今日吾便送你去見劉備。”
    說罷,正要上前,曹丕力阻。
    典滿上前的時候,是先出馬,再喊話,曹丕沒來得及阻止。夏侯淵先喊話,表示自己要上,然後才出馬,曹丕便有機會阻止了夏侯淵。
    在曹丕看來,夏侯淵即便在全盛之時也很難戰勝關羽,而今我軍疲憊饑餓,對方以逸待勞,在這種情況下,夏侯淵幾乎沒有勝算,故而出言阻止。
    所以,做同樣的事情,順序很重要。
    順序不同,可能就是一條性命的區別。
    久聞關羽淩強而不辱下,既然武力不能勝過關羽,曹丕便開始示弱,道:“關將軍神威,吾等無以為敵。還望關將軍念在往日與家父的情份下,放過朕的這一班文臣武將。朕……甘願受縛。”
    說罷,眼淚奪眶而出,整個一曹孟德翻版。
    關羽見曹丕一逼我見猶憐的樣子,頓時於心不忍,便答應道:“好吧,那就擒汝一人回去。”
    曹丕:“???”
    劇本好像不對呀!
    他不應該見我可憐兮兮的,便不忍下手,盡數放走嗎?
    魏將們也是愣了片刻,隻見唐軍士卒已拿出麻繩要綁曹丕了,紛紛湧上前來:“休傷吾主!”
    關羽冷笑道:“爾等若是想要表忠心,逞英雄,關某倒是不介意。”
    開玩笑,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拿捏我關某人的軟肋的。
    堂堂大魏國,忠心護主的倒是真有,可是窮途末路之下,哪裏是關羽精銳的對手,轉瞬之間就被滅了個七七八八。
    關羽生擒曹丕,押解回唐軍大營。
    李奇聞得消息,列隊迎接,替關羽壯聲威。
    末了,李奇令曹丕來見,道:“自漢末以來,諸侯征戰殺伐,天下人口銳減,黎民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朕不願再起刀兵,使生靈塗炭,未知子桓意下如何?”
    明麵上,李奇是在征求曹丕的意見,但實事上,曹丕沒得選。
    這個時候的曹叡尚未成年,朝中也無肱骨之臣可以托孤,並且曹丕並不喜歡曹叡,而是有打算把皇位傳給徐姬之子曹禮,但曹禮也屬年幼,比之曹叡,曹禮在朝中毫無根基。如果曹丕拒絕投降,肯定是身死異鄉,而魏國也會因此支離破碎。
    幾經權衡,曹丕表示願意接受大唐的招安,李奇封其為漢平侯,食一縣之邑,下令釋放曹丕家眷,使其家人團聚,然後移居巴蜀涪陵郡。
    消息傳至徐州,孫權竊喜:還好站隊成功,好歹是個王,待遇遠在曹丕之上。
    公元220年,吳國太去世,李奇以吊唁為名,率軍前往江東,勸孫權領吳王之爵,守吳郡之土,並將朱桓、徐盛、丁奉等兵馬重新整兵,收歸國有。
    公元222年,賈逵意圖聯合王淩等大魏忠臣營救曹丕,光複大魏。李奇遣關羽率兵擊之,大破賈逵,夷賈、王其三族。
    公元223年,李奇封張遼為征東將軍,令公孫氏為其提供糧草輜重,率軍北擊高句麗、夫餘國,南滅伽倻、新羅今朝鮮一帶)。張遼挾陣斬塌頓之餘威,大破敵軍。自此天下大定,短期之內再無戰事。
    不久之後,李奇又借故將河內司馬氏問罪。
    至公元230年,李奇先後清除清河崔氏等數個世家大族。將世家兼並的土地收歸國有,再轉租給因戰亂失去土地的流民。並在各郡縣開辦學校,傳授知識。
    一日,太子李渭來見李奇,問道:“自漢以來,世家勢力盤根錯節,父皇屢對世家下手,難道不怕引起群體反抗?”
    李奇笑道:“兒啊,為父今天便教你一句最重要的話:槍杆子裏麵出政權。世家有資源沒錯,但我有兵權,我就能掠奪他們的資源。昔日曹操殺楊修,殺崔琰,逼死荀彧,他們哪個不是世家大族?何以不能群起反抗?道理很簡單,兵權在曹操的手上。當然了,你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世家的勢力不容輕視,須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還需要出師有名,不可為了除掉世家除掉世家。”
    李渭又問:“何以出師有名?”
    李奇道:“給他們做官,他們就不可能不出錯。至少貪腐這一項,就沒有幾個人逃得掉。”
    李渭又問:“兒臣聽聞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今父皇大力推廣學堂,令百姓識字明理,豈不是與古訓相悖?”
    李渭所引用的這句話出自於《道德經》,從字麵上的意思來看,屬於典型的愚民政策。
    有時候,民眾之所以難以治理,就是因為他們有知識,有文化,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朝堂難以駕馭。統治者不讓黎民百姓識字明理,僅僅把他們當作是耕種農桑的工具人,並使其終日為生計而奔波,這樣一來,天下為數眾多的黎民百姓便沒有時間多想,也沒有能力起來造反,從而維係社會的穩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