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榮歸故裏與酸甜苦辣

字數:8204   加入書籤

A+A-




    贛省,贛州一個小村莊裏麵,迎來了一次人聲鼎沸的;

    是的,這個小村莊,平時年輕人外出打工,老人小孩堅守在家,是典型城市化進程出現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更是貧富差距帶來的負麵影響;

    以往,他們知道外界信息,隻有靠電視新聞和返鄉回來的年輕人;

    因此,說是與世隔絕也不算誇張。

    但今天,這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莊內,所有人都非常好奇;

    是的,因為他們村子裏麵,回來了一輛車,而且還是人們認為的豪車。

    沒錯,這輛車是段浪開回來的“豪車”,一輛劉威給他們買的寶馬車。

    昨天秦大媽年會結束後,段浪也是酩酊大醉;

    不過,經過了一晚上的嘔吐和第二天的休整,已經沒有任何醉意;

    為了保險起見,還專門找了一個朋友,測了下看還有沒有酒精;

    好在,顯示是沒有的;

    這才有了段浪開車一路狂奔回家的場景。

    當然了,並不是隻有段浪一個人,還捎帶了一個同是贛州的秦大媽同事回家;

    而另外一個人是老司機,完全可以帶著段浪上高速。

    經過五六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段浪終於在晚飯之前到達家裏;

    到達那個曾經熟悉而又陌生的小村莊,在車裏的段浪也是感慨萬千;

    曾經,這裏,那裏,都有他的記憶,但又是那麽的模糊不清;

    那些過往,都是曾經不可磨滅的回憶;

    但現在,好像已經變得模糊起來,再也找不到曾經的影子了。

    當嶄新蹭亮的寶馬車停到家門口,老段家門口已經圍觀了好多人;

    現在,整個村莊的人,都知道老段家的兒子有出息,都已經是百萬富翁;

    當看到段浪從寶馬車裏麵下來後,所有人還是被震驚了;

    天呐!

    這還是曾經那個調皮搗蛋而且還有些執拗的浪小子嗎?

    隻見,筆挺的西裝在農村裏麵,鶴立雞群;

    隻見,稚嫩的臉上已經稍許成熟,少年英才;

    隻見,蹭亮的皮鞋上,稍有些泥土,但更顯蹭亮。

    “爸,媽,兒子回來了”;

    沒有特別煽情,也沒有過多話語,就是短短幾個字,已經表達出段浪的心情。

    其實,段浪在五六月份的時候,坐著劉威的順風車回來過;

    因此,思念之情並沒有之前那麽濃厚。

    “浪娃子,你算是有出息了,你爸媽以後跟著你享福了”;

    “大伯好,來抽根煙”。

    “浪娃子,還是你有出息,已經是成功人士了,明年把我家小子也帶出去曆練曆練”;

    “山叔,你這是埋汰我啊,我明哥看得上去賣菜嗎,如果不介意的話,明年可以一起去”。

    ……

    看著自家兒子在門前和街坊鄰居們聊天,段軍和趙華(段浪的母親)兩人滿臉欣慰;

    曾經,他們為了這個兒子,操心不已;

    曾經,他們為了這個兒子,日夜擔心;

    現在,可謂是榮歸故裏。

    ……

    段浪在贛州的小山村如此,趙雲也是一樣;

    一天的車程,開到自己的曾經生活的農村;

    一切都是那麽的熟悉和陌生;

    隻不過,物是人非!

    當年的趙雲,或許還是年少輕狂,我命由我不由天;

    經過了混社會那兩年的顛沛流離和朝不保夕,現在,已經徹底認清了自己;

    自己,還是曾經了那個自己,但又不是曾經的那個自己。

    自己能有如今的成就,有貴人相助,也有自己的努力;

    當然,前者是最為重要的,至少,趙雲這麽認為。

    當車停到老家門口,發現大門還是緊鎖;

    無奈,趙雲隻能去大哥家問問情況;

    一路上,遇到了以前的熟人;

    有村裏的長者,也有村裏的混子,更有外出打工回家過年的年輕人;

    路上,趙雲都是客氣問候,並遞上了華子,客客氣氣,沒有一絲成功人士的驕傲,也沒有以前那種混裏混氣,反倒是非常和善。

    “雲娃子,你這幾年混的可以啊,華子都抽上了”;

    “哈哈,混日子呢”。

    “雲娃子,你這西裝穿起來還有點意思,人模狗樣的,借我穿幾天”?

    “行啊,送給你都行,也不貴,這一身也就千而已”。

    ……

    就這樣,有真正恭喜的,也有夾槍帶棒諷刺的;

    但趙雲,可沒有受虐的傾向,該頂還是頂了回去;

    這些年,趙雲看人臉色的功夫可沒有落下,該慫的時候就得慫,該頂的時候就不能客氣。

    “大哥,爸呢,還沒有回來嗎”?

    “小雲,你回來了啊,先進屋暖和暖和,爸估計得晚上回來,我上午還打電話,他說上午臨時有一個活,脫不開身”;

    “那我先不進去了,這是給小明買的玩具,你幫我拿進去,我先把爸接回來,到時候再過來”。

    ……

    看著趙雲開著寶馬車離開後,趙雲的大哥和嫂子內心也是五味雜陳;

    誰能想到?

    人生際遇,各不相同;

    曾經,所有人認為趙雲會是一個一事無成的拖油瓶;

    誰能想到,現在竟然開著豪車回來,而且還是身價上百萬的百萬富翁呢?

    ……

    “爸”!

    在汽車車站,趙雲看到了肩上扛著蛇皮袋子的父親趙江濤;

    說實話,趙雲之前對父親有偏見,認為自己父親不愛他們,不然的話,他也不會成為留守兒童;

    在學校被欺負的時候,父親不在;

    被老師誤解的時候,父親不在;

    被鄰居家孩子誤會的時候,父親不在;

    就好像,父親這個角色,在趙雲印象中,基本不存在。

    之後,叛逆,愛打架,執拗等等,成了趙雲的標簽;

    不過,在秦大媽店鋪工作的時候,段浪和那些老頭老太太們時常聊天,也知道父親這個角色的沉重;

    上有老下有下,夾在中間,壓力越來越大、開支越來越多、積蓄越來越少、身體越來越差;

    這或許就是父親這個角色的沉重吧。

    因此,看到自己父親這幅形象,趙雲徹底淚崩了;

    一聲爸,道盡無盡理解;

    一聲爸,話別無盡委屈!

    從車上下來,直接走到趙江濤麵前;

    一時間,趙江濤都不敢認自己這個兒子,變化太大了,尤其是這一身西裝,特精神。

    直到趙雲把他手中的蛇皮袋子抗到自己身上,趙江濤才回過神來

    “我背吧,這個袋子髒”;

    “沒事,我來吧”!

    這個袋子髒,已經說明了趙江濤對兒子的愛,同時也說明了內心的自卑。

    “爸,上車吧”;

    看著自己父親在外麵磨蹭,尤其是拍了拍身上的灰塵,趙雲知道什麽原因;

    不過,沒有去糾正;

    有時候,順其自然,比所謂了硬拉到車上讓人感覺更加舒心。

    “小雲,這車是你買的”?

    “不是,老板送的”;

    “這車不便宜吧”?

    “嗯,35萬落地價”。

    趙江濤不知道什麽叫做落地價,但也能猜出來,估計是花了35萬買的車。

    ……

    回到家後,趙江濤家門口,已經聚集了很多人;

    大家,都想看看老趙家兒子的新車。

    “爸,給你兩包煙”;

    說完後,趙雲硬塞到趙江濤手上,目的很明顯,就是讓自己父親下車後,給大家發的。

    “老趙,你家雲娃子有出息了”;

    “老趙,你以後享清福了”;

    “老趙……”;

    趙江濤全程沒說話,隻是散煙,隻不過臉上的笑容,讓所有人感覺到他內心的喜悅。

    ……

    邱風,家在川蜀的一個縣城裏麵,生活條件比趙雲和段浪強太多了;

    再加上,邱風還是家裏的老幺,上麵有兩個姐姐;

    因此,邱風以前在家裏根本不知道什麽叫做怕;

    這與邱風是家裏獨子有關,也與兩個姐姐的照顧有關;

    正因為此,也讓邱風養成了一些獨生子的壞毛病;

    自大、自我、固執,這才有了邱風離家出走去羊城。

    當邱風的車,停在樓下的時候,左鄰右舍都探出頭來觀看,想要知道誰家的車子或者是誰家的親戚;

    在縣城生活的邱紹華,住在筒子樓裏麵,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左鄰右舍都是真正的左鄰右舍。

    “娃他爸,你看看,那是不是老邱家的那個小兒子”;

    在二樓一戶人家裏,通過窗戶看到邱風從車裏下來,驚訝道。

    “這有啥大驚小怪的,前段時間,新聞不是說老邱家兒子都已經身價百萬以上了嗎”?

    “嘶,這還是寶馬車啊,30多萬呀,看來老邱家兒子的確是有出息了”。

    類似這種討論,出現在各家各戶。

    “爸,大姐二姐,我回來了”;

    進門後,邱風直接跪在地上;

    從小,沒有母親的邱風,是被父親養大,而姐姐們相當於是母親;

    與段浪和趙雲不同的是,邱風在年中的時候,並沒有回來;

    這一次,是這幾年內的第一次回家;

    看到父親額頭上的斑白,姐姐臉上的皺紋,一下子,讓邱風沒有了以前那種執拗,內心的柔情被觸動;

    也不管平時珍惜的這套價值數千的西裝,直接在自家地上跪了下來;

    這一跪,跪出了自己以前的不懂事;

    這一跪,跪出了自己的懺悔;

    這一跪,跪出不一樣人生。

    “小風,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想死大姐了”;

    “讓二姐看看,帥氣多了,也成熟多了,有沒有女朋友啊”。

    “爸,兒子回來了”;

    從姐姐的問東問西中突圍出來後,邱風走到邱韶華麵前,短短幾個字,道盡了無盡心酸。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

    ……

    這一幕,出現在很多人家裏,大同小異;

    秦大媽的家書,也是通過快遞,飛往各地;

    讓所有秦大媽集團員工的家人,都為自己孩子在秦大媽工作而自豪;

    去年,總共幾十份,都是馬毅搏最後署名,並蓋公章;

    而今年,高達三千多份,都是由各自部門的最高領導直接署名,最後蓋上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