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曆史上的地理樞紐》引來的風波

字數:2761   加入書籤

A+A-


    1866年5月10日,法蘭西皇帝拿破侖三世和葡萄牙王國皇帝路易斯一世接受了威廉四世邀請,在海牙進行會麵,在荷蘭的調停中,兩位統治者都對各自的立場堅定不移,毫無進展。

    這使得在第二天進行的海牙國際法庭對巴拉圭和巴西由於烏拉圭引起的爭端,再次受到世人的關注,同時,也對海牙法庭的而調解機製表示懷疑。

    巴爾幹半島和北美的戰爭又開始繼續進行。

    1866年5月13日,沙俄帝國的媒體《沙俄之音》引述了一名英國niu津大學政治教授的講座,該報道問世後,竟然引起了在世界的軒然大波。

    甚至最後帕默斯頓子爵和維多利亞女王都不的不站出來表示他的論點不代表英國的官方立場。

    原來這名教授家客座教授是英國最知名政治學教授,在英國可是家傳戶曉的那種。他叫教出來的學生已經在英國政壇已經進入高層,他每次發表的觀點,都會受到社會的關注。

    據說最近他已經被英國托利黨拉攏了,成為了托利黨新領袖迪斯雷利顧問,準備幫助迪斯雷利參加下屆托利黨競選英國首相,因此最近他在位托利黨造勢。

    這位托利黨的競選顧問開始在社會上發表擊中執政輝格黨的軟肋地帶。

    其中,對米利堅聯邦國和沙俄帝國的攻擊是最多的。

    他在牛津大學進行的具有開擴性的《曆史上的地理樞紐》講座中,他指出,

    世界上已沒有可供帝國擴展的地了,因此,對現有資源的爭奪是比將進一步加劇。

    人口的分布和大陸構造都將製約這一競爭的進程。

    他繪製了一幅名為“強國的固有席位”的聳人聽聞的地圖,他把地跨歐亞兩大洲的沙俄帝國劃定為世界最佳的天然堡壘。

    這個心髒地帶的周圍,是“核心新月形”的半大大陸,其中英國和奧斯曼帝國和大清帝國等。

    再往外是海洋型的“外層新月形”,它把加拿大、米利堅、日ben和菲律賓群島、馬來亞群島連為一體。

    起初他還把普魯士也算在裏麵的,可是最近的崛起,使得荷蘭意圖不明,卻是令他在講座中警告英國政府,小心警惕普魯士和沙俄帝國可能存在的聯合。

    在最後這位牛津教授在講座中鼓吹建立一個由英、法、西班牙、奧地利、奧斯曼、印度次大陸、加拿大、荷蘭組成的新興工業國家組成的隔離帶,以阻隔沙俄、普魯士兩國。

    他甚至還在講座上發明了一個公式:

    控製了東歐,就控製了心髒地帶。

    控製了心髒地帶,就控製了世界島。

    控製了世界島,就控製了全世界。

    《沙俄之音》在波羅的海的銷量還不錯,因此這份報紙一刊登,受閱之人都對這位英國教授的“狂言”給鎮住了。

    可是靜下心來,卻是覺得他倒不愧是牛津大學的著名教授,他的觀點,卻是別樹一幟。

    可是這在聖彼得堡卻是迎來了許多人的不滿,特別是在英國和沙俄帝國正在巴爾幹半島進行交戰的情況下。

    突然收到“無妄之災”的柏林更是為此召見了英國駐柏林大使館。

    俾斯麥更是發表了譴責英國挑破離間普魯士和其他國家的友好關係。

    “我不明白英國的這位所謂知名教授的目的是什麽,他想從中得到什麽,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普魯士對外政策一向自主自立,不存在英國的所謂揣測,我們希望英國能夠多增加各國對他們的信任,而不是相反,搞陰謀論”

    響應俾斯麥的自然還有沙俄帝國的首相戈爾恰科夫。

    “這位著名教授的思想注定了會受到沙俄帝國所有人民的認真對待,我看過他觀點的人,都不得不警惕英國內部的這種劃分勢力範圍的思想潮流,這值得各國警惕。沙俄不怕挑戰,因為我們會給冒犯沙俄帝國之人一個個難忘的教訓,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就跟前段時間的巴爾幹半島上一樣。”

    之後,各國的政壇高層紛紛表態,對這位英國著名教授的不滿。

    如果隻是一般的教授也就罷了可是對方還是英國在野黨的競選顧問,在野黨當選的話,這可就是在為下屆英國政府的外交政策在背書,原因各國紛紛向倫敦施加了壓力。

    各國的媒體紛紛指責英國的傲慢,表示不滿對英國對各國外交政策指手畫腳。

    可是,英國這幾十上百年來順風順水,英國人民都高傲得緊,又哪裏會接受這樣的批評。

    於是在在野黨的推波助瀾下,英國媒體竟然跟其他各國媒體交鋒起來,就連一向支持輝格黨的報紙,為了銷量和影響力,最終也不得不加入了托利黨發起了對外攻勢,則是帕默斯頓子爵所料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