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曲線移民
字數:2793 加入書籤
“嗯!完了給興業農場通知一下,讓他們每十日將進展情況給本官匯報。興業農場事關全州興衰,本官心裏甚是記掛。還有、你們確定個時間,盡快安排本官視察興業農場建設的事宜。本官要對興業農場進行一次全麵的摸底,好做到心中有數。”
大員興業農場,是黃超結合安民農場以及鄭芝龍向大員移民時所采用的辦法,設立的一個官方開發機構。這個機構,主要幹的事就是從內地雇人到大員,然後開墾大員的土地做甘蔗種植園。
“去海內招工的,從哪個地方招的人最多?”
來大員別人覺得是受苦,黃超卻發現出了離家和朝廷遠以外,其它都遠超預料的好,莫說是吃苦了,自己的生活算享福都不為過。就比如正在吃的甜膩的菠蘿,北方的那幫可憐人們,有幾個見過的?可憐啊!一輩子都沒吃過正經的好東西。
“還是福建一帶的人最多些,上岸的五千人中,近七成是從閩地招來的。”
“閩地地少人多,謀生活的人自然多。但咱們還是得想辦法多從其它地方招些人過來,如此、才會對大員的常治久安打下好基礎。再一個、設學,以及官話的普及要緊跟,不管是哪地方來的人,隻要來了就是大員人,同鄉聚族的事一定要竭力避免,不然就如閩地和兩廣一樣,土客矛盾頻發,再想根治就難了。”
黃超在新修的大員州衙中,吃著一個菠蘿。蘇軾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這應該不隻是牢騷之言,肯定是有真情實感在的。南方的物產豐饒,是北方人很難想象到的。就說這時節,在北方吃個時令水果,怕是難如登天吧?而到了大員,四季裏上好的水果沒缺過。
至於人來了之後,留下他們又有何難?你們在老家是無產者啊,留在大員,有地有產還有掙錢的門路。隻要是能來大員打工,剩下的事水到渠成。通過這種方式,一年轉換出來兩萬左右的正經移民還是很有把握的。積累上十年,大員的漢民接近或達到五十萬還是可以想想的。
當年鄭芝龍靠著幾兩銀子的待遇,就給大員島弄來了三四萬人口哪。現在一年掙數十兩銀元的待遇擺在麵前,還就不行引不來人!
曲線移民用好了,興旺的大員便為期不遠。黃超的想法是在自己這一任上,將基礎打好、搭建好讓大員持續發展的平台,這一任主官就沒白當。不管是對自己的前途,還是對自己的官聲,都能產生長久性的影響。
目前來說、大員的財政主要靠朝廷輸血,盡快擺脫這種情況是當務之急。指望農稅,肯定是指望不上的,哪怕大員的人口有一百萬,收上來的農稅又能有多少?更別說,目前的大員也就剛過十萬而已。靠農稅沒法實現財政自足,人口規模上不去,工商業也搞不上去。哪怎麽辦?黃超想了好些日子,就想出了辦官營種植園這麽個騷操作來。
為此事,黃超專門給朝廷打了報告,最後還是朱由檢斟酌再三才批準的。甚至針對這種情況,還專門出台了一個政策,一些新開發的地區,才有資格獲得由當地官府親自下場經營產業的批文。除了像大員這樣特殊情況,其它地方原則上是不容許直接除地產租賃買賣以外的任何經營性業務的。發展地方經濟,官府可以牽頭引資,一定要嚴防搞私產。
官府就是官府,別弄的像後世那樣,亂七八糟弄一堆官營產業出來。搞到最後,也沒見賺多少錢,反倒是擠壓了民間資產的生存空間、弄出了一大堆負擔、還將市場搞的大部分人指望著官府生活。在大明、國營資本就宮產係統一家為好,其它的能杜絕就杜絕。特殊的官營產業,批複權得勞勞把持在皇帝和朝廷手中,其它各級官府,老老實實從稅收和商業地皮上弄錢就行。
辦甘蔗種植園,以及配套的製糖產業,黃超知道肯定是能賺大錢的。今年他的想法是招三四萬職業農民,開七八十萬畝專門種甘蔗的田。按一畝地產出七兩銀元算,一兩年後興業農場的產值就能達到五百萬兩左右。拋去人工和其它成本,一年淨利過一百萬兩銀元不成問題。有了這項收入,再加上其它稅收,大員財政擺脫對朝廷輸血的依賴還不是水到渠成。
直接讓人過來移民,很多人顧慮重重,飄洋過海來大員打工,卻吸引到人。月工資開到兩三兩,福建哪一帶的人會想著法來的。這份待遇,哪怕是在江浙一帶,都很有競爭力。
設這麽一個機構,一方麵是為了從內地曲線移民,同時通過大規模的種植園的方式盡快讓大員甘蔗產業上規模和上檔次,從而帶動全州農戶廣泛參與到這個產業中來。另一方麵,就是要通過甘蔗種植園讓州財政變寬裕。
“州台的指示,職下回去後盡快整理成文,下發到各級衙門,讓他們落實。”
82
來大員、差不多一年,黃超對自己的工作成就想打一百分。全朝上下,哪個幹新地開發工作的,能想自己這樣,第一年就完成了糧食自給的工作?又有那個在第二年的時候,就想帶著百姓奔向致富路?
依現在的節奏來看,用不了幾年、大員就能成天下有數的富州,並且是那種官民皆富的富。
美美的吃了一顆上好的菠蘿,心中同情了一把北方同僚後,黃超擦了擦手嘴,才開始想正經工作。
人啊、還是要少享受些,多操心些正事,不然把嘴養叼了,以後調到其它地方任職,不就是要受苦?
“安排到海內招工的人,有沒有回過來信?這項工作,目前進展到什麽程度了?”正式幹工作的黃超,叫來州衙秘書處長詢問自己最關心的工作進展情況。
“州台,已經招來了五千多人上岸,去海內的人回報說,開展是越來越順利,相信能如期完成州衙安排的招工任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