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先祖故事(1)
字數:4223 加入書籤
二爸聽了這話,微微一怔。
“吳家村老祖宗的故事?什麽意思?”
我爸擺擺手,說。
“老二啊,你好像也不知道啊。我也是最近才聽村裏來深市打工的阿牛說起,關於咱們這吳家村當初建立的一些故事……”
二爸也來了興趣,我爸便趁著酒勁兒,把過去的故事——或者說是曆史,講述給了我們聽。
……
川渝,雖然偏居西南,但自古以來便是繁榮富庶之地。
尤其是成都平原周邊,號稱是天府之國!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尚未統一天下的秦國就已經對這裏進行了有序的開發。到了漢唐之時,已經成為天下聞名之地。
據《四川通誌》:“巴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
意思就是說,川渝地區從漢唐開始就非常繁榮,但是後來經過明朝末年的天下大亂混戰之後,人口已經大幅度減少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1685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四年時,清廷進行全國人口統計,震驚地發現經曆過大規模戰事的四川含渝)僅餘人口一萬八千零九百人!
要知道,1620年,也就是明光宗泰昌元年時,明朝最後一次進行全國人口統計,川渝尚有四百多萬人。
短短幾十年之間,川渝人口從四百萬銳減到一萬多……
於是,從康熙年間開始,一場規模巨大的人口遷徙開始了!
清廷以兩湖兩廣地區為主,輔以雲貴、江西等地,或強令或鼓勵,讓當地人遷徙往川渝一地。
清朝雍正年間。
某天,在洞庭湖畔的某處,兩個吳姓兄弟剛去縣城裏幫一位富貴人家做了法事,一起往家裏走。
兄弟倆老大叫吳始,老二叫吳元。
兩人在湖邊各修建了一個院子,相鄰而居。
也都各自娶妻生子,兒女雙全。
吳始有兩子三女,吳元有一子二女。
兩家人加起來,有十二人。也算是一個“大家庭”了。
比較神奇的是,兄弟倆不是普通人!而是挺有本事,懂點靈異之事的陰陽先生!
所謂陰陽先生,是指懂風水、陰陽八卦、五行命理、會點兒法術的人。他們為別人推算禍福吉凶、生老病死,選陰宅陽宅,還兼抓鬼除妖等等。
陰陽先生雖一般都是民間散修,但往上追溯基本都和道門宗派有些千絲萬縷的關聯,同屬道教中人。
陰陽先生算是一種統稱,所學的東西多而雜,稱得上是玄門中的“多麵手”和“萬金油”。
吳始和吳元,兄弟倆就是陰陽先生。
哥哥吳始擅長抓鬼除妖,弟弟吳元擅長風水卜算。
當然,並不是說哥哥吳始就完全不會“風水卜算”了,隻不過是兄弟倆各有所長,其餘的法門就稍微要略遜一籌。
這天,兄弟倆回家路上,遠遠就看到官道上有官兵騎著馬在飛奔,似乎在各個村子和有人居住的地方傳達什麽消息一樣……
吳始有些疑惑道。
“弟弟,最近感覺到處都是官兵在來回奔忙,似乎有什麽大事要發生。”
吳元笑嘻嘻地說。
“兄長的記性,簡直是一如既往的差啊!弟都已經跟你說過多少遍了,這是朝廷在發動百姓前往西邊的四川,去那裏定居和耕種呢。”
吳始的修為還算不錯,麵對尋常的妖邪鬼祟,不說手到擒來,但一番打鬥之後總能獲勝。因此在十裏八鄉甚至縣城也都是小有名氣的陰陽先生。
但偏偏這記性非常之差!
而且不擅言辭,和人打交道之類的事兒,都得靠弟弟吳元。
用現代的話來說,吳始可能有些輕微的“社恐”。
吳始被弟弟取消一番,也不氣惱,也嗬嗬笑著。
“為兄這記性從小就不大好,估計是在娘胎裏時,被你給搶走了。”
在弟弟麵前,吳始還是能說會道的。
他倆是雙胞胎,關係極親昵。
吳元想了想,又說。
“兄長,這幾天我也在考慮,要不我們也聽從朝廷的號召,前往四川定居如何?”
哦?
吳始一怔,有些不解。
“弟弟,這洞庭湖畔住著不好嗎?為什麽我們要跋涉數千裏,去那遙遠的四川定居呢。”
吳元正色道。
“兄長,我聽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你我雖不是儒生,但是年幼時也上過私塾,讀過書。”
吳始和吳元,兄弟倆就是陰陽先生。
哥哥吳始擅長抓鬼除妖,弟弟吳元擅長風水卜算。
當然,並不是說哥哥吳始就完全不會“風水卜算”了,隻不過是兄弟倆各有所長,其餘的法門就稍微要略遜一籌。
這天,兄弟倆回家路上,遠遠就看到官道上有官兵騎著馬在飛奔,似乎在各個村子和有人居住的地方傳達什麽消息一樣……
吳始有些疑惑道。
“弟弟,最近感覺到處都是官兵在來回奔忙,似乎有什麽大事要發生。”
吳元笑嘻嘻地說。
“兄長的記性,簡直是一如既往的差啊!弟都已經跟你說過多少遍了,這是朝廷在發動百姓前往西邊的四川,去那裏定居和耕種呢。”
吳始的修為還算不錯,麵對尋常的妖邪鬼祟,不說手到擒來,但一番打鬥之後總能獲勝。因此在十裏八鄉甚至縣城也都是小有名氣的陰陽先生。
但偏偏這記性非常之差!
而且不擅言辭,和人打交道之類的事兒,都得靠弟弟吳元。
用現代的話來說,吳始可能有些輕微的“社恐”。
吳始被弟弟取消一番,也不氣惱,也嗬嗬笑著。
“為兄這記性從小就不大好,估計是在娘胎裏時,被你給搶走了。”
在弟弟麵前,吳始還是能說會道的。
他倆是雙胞胎,關係極親昵。
吳元想了想,又說。
“兄長,這幾天我也在考慮,要不我們也聽從朝廷的號召,前往四川定居如何?”
哦?
吳始一怔,有些不解。
“弟弟,這洞庭湖畔住著不好嗎?為什麽我們要跋涉數千裏,去那遙遠的四川定居呢。”
吳元正色道。
“兄長,我聽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你我雖不是儒生,但是年幼時也上過私塾,讀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