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招攬信

字數:2101   加入書籤

A+A-


    第437章招攬信

    所以這會兒,當他從武植的口中聽聞這套理論的時候,頓時也對武植極其具有前瞻性的想法,大為讚歎。

    而且這件事對於他來說,實施起來也沒什麽難度。

    如果說難的話,那就難在了最開始的人員招收階段。

    雖然宿元景在天下文士當中,頗具號召力,且門生也多不勝數。

    但那畢竟是他在朝中,當太尉的時候。

    而他現在呢?

    不僅丟了官職,而且還成了逃犯。

    最最重要的,還落草為賊了。

    在這麽一個忠君報國思想極為濃重的時代裏,又會有幾個讀書人,僅憑宿元景大手一揮,便毫無顧忌的上山做賊呢?

    這,誰都說不好。

    說不定在那數以千計的文人當中,僅有數十個會響應宿元景的號召。

    沒準是十幾個,亦或者一個都沒有。

    當武植聽了宿元景的種種顧慮之後,他心中也無奈的很。

    畢竟這個時代就是這樣。

    而武植這時候,也是有點被逼急了。

    如果他們水泊梁山之上,盡是飽學之士的話,那他還犯得著采用這種方式嗎?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若他這水泊梁山上,全都是飽學之士的話,那還是賊窩了嗎?

    最後,武植給宿元景定下的最終要求是,隻要他盡人事聽天命就好。

    至於到時候,到底會招攬到多少飽學之士。

    武植則沒做硬性規定。

    當宿元景得到武植的囑托之後,便步履匆匆地返回了住處,準備以自己的名義,向文人圈子以及自己那些門生當中,去一封信。

    因為他想看看那些人,在收到他這封信之後,又會是怎樣的態度。

    若能紛紛來投的話,更好。

    如果石沉大海的話,那這件事,便隻能從長計議了。

    待宿元景走後,武植又向李誡詢問了自行車的研發情況,以及那紅薯的種植與生長情況。

    而那李誡,由於其需要負責的事務較多,且對於務農之事也不十分精通,於是便把與紅薯種植相關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徒弟劉老三來負責。

    這個劉老三,雖然也不是一個正經的莊稼人。

    但最起碼他在種田方麵,要比他的師傅李誡強上一些。

    自上次武植離開梁山之後,那一小包紅薯種子,就被劉老三種了下去。

    而那種植地點,劉老三為了觀察方便,於是便選在了後山。

    所以,從紅薯種植到現在,已經過去兩個月了。

    此時的紅薯秧子,長勢頗為喜人。

    可就是不知道,待成熟後的產量如何。

    武植對於劉老三的種種顧慮,他的心中也沒什麽特別好的解決辦法。

    畢竟他也沒在這個時期,種過這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