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2章 沒有這麽玩人的

字數:5919   加入書籤

A+A-




    麵對朱元璋的問話,朱允熥“驚恐”地看看四周,又瞅了一眼朱允炆。

    “皇爺爺,孫兒對此不太懂,隻是覺得,二哥所言,大抵不差。”

    朱允熥說完,不自覺地又向後退了小半步。

    屁股差一點拱到了兵部尚書齊泰。

    朱元璋微眯眼睛,這個小滑頭皇孫,還是不肯顯露半分!

    還在裝!

    「嘿嘿,內閣與部門有衝突,這不正是皇帝想要的結果嗎?」

    「你兵部都成鐵板一塊了,皇帝怎麽辦?」

    「如果兵部尚書被自己屬下的內閣成員給架空了,這個兵部尚書有個屁用?換了就是。」

    「要防止內閣成員成為各部的傳聲筒、代言人?皇帝是幹嘛吃的?連這一點都看不出來嗎?」

    「而且一年一考核,六年換一茬,流動這麽快,怎麽可能讓他們形成利益集團?」

    「內部成員與六部尚書吵成一團才好呢!」

    「不僅有利於皇帝掌控局麵,更有利於決策更加科學合理。」

    「正所謂,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有爭論不可怕。沒有爭論才真正可怕。萬馬齊喑究可哀!」

    「朱允炆呐,還是不懂陛下的心思啊。」

    聽到這裏,朱元璋更加慚愧。

    剛才,根本沒有想到這些。

    三孫說得極是!

    自己廢掉丞相,不就是為了防止權力集中某一人嗎?

    就像百官都聽胡惟庸的,這就是萬馬齊喑啊。

    讓臣子相互鬥爭,皇帝居中調停。

    這是帝王心術,朱允炆怎麽可能懂得?

    但是,朱允熥懂!

    不僅如此,朱允熥還說“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這又是一大好處!

    自己當年打天下的時候,徐達、劉伯溫、鄧愈等等,經常為仗怎麽打而相互紅臉,甚至破口大罵。

    越是爭得厲害,最後製定出來的決策就越是合理!

    三孫居然能看到這一點,難得!

    有了朱允熥的心聲,朱元璋感到處理起朝政來,輕鬆自如!

    以後,自己也有空思考一下長遠和全局,有空去民間轉一轉。

    真想挽起?子,下田幹幹農活啊。

    朱元璋想起了小時候在田地的情景,嘴角浮起了一絲微笑。

    朱允炆一直在觀察朱元璋的表情。

    陛下,居然笑了!

    這說明,他對自己的回答十分滿意!

    再看看身邊這個窩囊三弟,實在是爛泥巴扶不上牆。

    給他表現的機會,他也表現不出來。

    為了防止露怯,隻好順著自己的意思說,什麽叫大抵不差?

    為什麽不說完全讚同?

    朱允熥在附和自己意見的時候,都是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忽然,朱元璋的臉色一板:“齊泰從兵部選擇一名內閣成員,如果他和齊泰發生矛盾,說明齊泰馭下無方!如果他和齊泰鐵板一塊,哼哼,內閣其他五人難道是擺設不成?”

    “還有,內閣成員半年一考核,排名末位的提拔至從三品。三年後,內閣成員應該換得差不多了。”

    “這樣,隻要有才能,每個正四品以下的官員都有機會進入內閣。”

    “內閣成員因工作繁重,薪俸是同品級官員的三倍。”

    大殿之中,響起驚歎之聲。

    陛下,果然是大手筆,出手不凡!

    從中可以聽得出來,陛下早已是深思熟慮。

    不管發生什麽,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內閣輪流快,出去就可以提拔半級。

    為了防止內閣成員有鍍金和臨時思想,陛下居然用三倍薪俸來吸引人才加入!

    「不會吧,老朱的思想如此超前?事業留人、待遇留人,雙管齊下,妙啊!」

    聽到朱允熥內心的表揚,朱元璋內心高興異常!

    這個方法雖說是受朱允熥啟發的,但畢竟是自己想出來的!

    朱允炆沒料到朱元璋變臉如此之快。

    剛剛還在微笑,轉眼之間就黑起了臉。

    雖然沒有直接批評,但是陛下的意見卻相當於蒲扇大的巴掌,把他的臉啪啪打得生疼。

    再看一下朱允熥,心情好受多了。

    盡管自己提錯了意見,總比隻會附和他人、沒有自己主見的人強吧?

    誰人不犯錯呢?

    說不定,自己所提的意見,正是皇爺爺希望看到的。

    沒有自己錯誤的意見,怎麽能引出皇爺爺英明的決策呢?

    沒有自己的主見,被別人所左右,這樣的人,怎麽能擔當重任?

    現在看,陛下能想出內閣這種製度,與朱允熥一點關係都沒有。

    陛下能趕走暴元、建立朝廷,豈能看不出一個人的素質高低?

    他近期對朱允熥特別好,一方麵是因為朱允熥的母親死的早,另一方麵可有就是做給自己看的。

    就是看自己能不能沉得住氣。

    朱元璋間接否定了朱允炆的建議,大臣們都不敢提出反對意見了。

    從皇帝的角度講,陛下提出的這個內閣製度的確是合理的。

    這個製度可以說是朝廷治理的一大創舉!

    所以,除了六部尚書和三品以上官員以外,其他的官員們都很讚成。

    最終,這項製度得以通過。

    朱元璋讓六部先報上三至四人的名單,遞上來由他定奪。

    此事一畢,朱元璋就問起了戶部尚書範敏:“你前日所奏事項,說是百姓不願意用寶鈔,隻願用通寶和銀兩,這是為何?”

    範敏說道:“寶鈔攜帶方便,但老百姓不習慣使用。宋朝時曾經發行過交子,因推廣不力,百姓不習慣而最後消失。”

    朱允炆見狀,立馬建議道:“皇爺爺,孫兒認為,要像宣傳《大誥》一樣大力推廣寶鈔和通寶,如果用銀兩交易,雙方均要坐牢受刑。”

    朱元璋微微點了點頭,朱允炆的建議,真是說到心裏去了。

    印寶鈔、製銅錢,有利於交易和收稅。

    而銀兩交易起來十分麻煩,因為銀兩沒有統一的標準,交易之時都得用秤。

    而寶鈔、通寶都有明確的麵值,老百姓應該是歡迎的。

    之所以如此,不僅是宣傳不力,更是處罰不夠!

    治理國家,不能一味講什麽仁政,必須用鐵血手段。

    隻要是為國家好就問心無愧。

    “嗯,允炆所提建議,的確在理。”朱元璋正要往下說呢,忽然腦海中傳進了朱允熥的心聲:「朱允炆的提議在理,理在哪裏?老百姓的交易,各地每天都在發生,誰來監督是不是用銀兩了?」

    「想要監督到位,得用多少人手?」

    「如果讓人們之間相互揭發,可能人們連活都不幹了,隻顧盯著別人了!」

    「不搞大揭發,就必須用人手。但,財政負擔得起嗎?難道大明的國庫很厚實嗎?」

    「宋真宗時代,每年財政收入是一億六千萬兩白銀,而大明永樂年間,每年國庫收入是三千零七十八萬兩,隻相當於宋朝的百分之十九。」

    「朱允炆,你不了解國庫,就敢胡咧咧?」

    大明永樂年間?這是什麽年代?

    肯定是自己百年之後的年代了。

    三孫居然記住這些數字!

    他能夠通曉未來,是千真萬確的事!

    再一想,朱允炆的建議,的確是不現實。

    自己已經殺了好幾萬官員了,有些官員還是戴著刑具辦公的。

    根本沒有多餘的人員去監督這些瑣事。

    費時費力費人,還沒有什麽效果!

    “允炆所提建議,的確在理。”朱元璋忽然語氣一轉:“然而卻不合理。道理上說得通,實際上行不通。”

    啊,朱允炆此時的感覺,就如同剛吃掉半個包子,才發現長滿綠毛。

    皇爺爺,你能不能把話一口氣說完?

    沒有這麽玩人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