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朱雄英出生啦!(求票)

字數:4073   加入書籤

A+A-


        朱桓終究還是死了,死在了老百姓們的唾罵裏。

    朱六九還試圖來一次劫法場,不過人才剛到就被朱元璋身邊的侍衛給攔了下來,看到朱桓被砍頭的那一刹那,朱六九當即就昏死了過去,縱然是朱元璋,看到自己從小到大的哥哥,竟被自己絕了後,也是有點不忍心看下去。

    待到法場行刑結束,朱元璋便回去了驛站之中了。

    砍頭,淩遲這種血腥的玩意,朱啟當然是沒有什麽興趣的,也跟著朱元璋回去了驛站。

    朱元璋自己在房間裏沒出來,朱啟也沒去打擾,尋思著啥時候回去應天府,當天晚上朱元璋便把自己給喊到屋子裏去了。

    朱啟才剛進去,就見到朱元璋坐在老爺椅上,臉上也沒有表情,不怒自威,朱啟心頭一顫,就聽朱元璋抬手說了一聲

    “你過來。”

    朱啟硬著頭皮走過去行了一禮,就見到朱元璋說道

    “我思來想去,這招數,鄭士元那耿直的家夥是想不出來的,也就隻有你個兔崽子能拿這個方法來勸諫我了。”

    朱啟聽這話就知道朱元璋肯定是什麽都知曉了,想想也是,人家可是元末亂世裏問鼎中原,統一天下的洪武大帝,什麽陰謀詭計沒見識過啊,即便是當時沒看出來,事後自己分析分析,再加上沒準還有暗哨情報之類的,要是不知道才有鬼呢。

    越是要挨揍的時候,朱啟越是頭腦清楚,不卑不亢的說道

    “爹,您曾經說過,既為了天下,那隻能舍棄了家了,您殺了朱桓,縱然是對不起朱皇叔,但您對得起天下萬民,對得起大明江山,更對得起咱們朱家天下!”

    朱元璋聽了微微一笑,說道

    “你這麽做我也多少能夠猜到緣由,你是不是看那鄭士元正直,怕他觸怒我,我會殺了他?”

    朱啟沒想到朱元璋連這個猜到了,尷尬的笑了笑沒有說話,也算是默認了。

    朱元璋繼續說道

    “鄭士元此人,為官剛正廉潔,行事一絲不苟,有唐朝魏征的風骨,若有他在身旁,就如同一麵鏡子,時刻可以反躬自省,你既已元服,以後是要去當塞王的人,身邊總得有個人能時刻提醒你的職責,從今天起,這鄭士元就留在你身邊當長吏,你以後也多跟他學學聖人的道理。”

    “啊?”

    這遼王長吏就相當於自己的導師一樣的職位,朱啟聽了一愣,朱元璋看到朱啟的表情,胡子一吹,瞪眼道

    “唐太宗稱魏征甚是嫵媚,鄭士元的嫵媚不輸魏征,我將此人留給你,怎的,你還不樂意啊?”

    曆史上,唐太宗評價魏征嫵媚,自然不是說他娘娘腔,而是因為有了魏征這樣敢說話的諫臣,而心情極好才如此說的,朱元璋將鄭士元比作魏征,可想而知朱元璋對於鄭士元的評價也是極高的。

    可惜的是曆史上的鄭士元,並未如同魏征那般坐到極高的位置,但無論是官場還是民間,對鄭士元的曆史評價都是非常高的。

    但對於朱啟來說,幫助名臣是一回事,但把這樣一個如同魏征一般的名臣放在自己身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啊!

    這鄭士元之前可是還想著去跟朱元璋說,你不殺朱桓,不如從今往後加一條法律,皇親國戚犯法可以減輕罪責好了。

    好家夥,這年頭誰敢對朱元璋說這等話啊?劉伯溫那種直性子的也得拐著彎說話吧?

    一想到鄭士元這死腦筋的家夥要留在自己身邊當長吏,朱啟就有點腦殼疼,自己這天天摸魚的性子,還不得被他噴死啊?

    朱啟趕忙拱手說道

    “爹,我覺得鄭士元有大才,這樣敢於直言納諫的人,在朝堂之上實在是不多,應該將鄭士元放去東宮,輔佐大哥才是啊,放在我這裏,實在是大材小用了啊。”

    朱啟說得有理有據,但朱元璋搖了搖頭,道

    “你大哥身邊的能臣不少了,而且他耳根子軟,說話的人多了,反倒是容易沒了主見,這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你也早早回去休息,明日我們啟程,返回應天府。”

    朱元璋都說到這份上了,自己還能說啥呢,隻能恭恭敬敬的退出去了。

    到了第二天一早,朱啟便和朱元璋一同啟程返回應天府去了,至於老皇叔朱六九的情況,朱啟就沒去多管了,反正是好不了的。

    這皇帝和王爺出行,一路上自然是浩浩蕩蕩的一大批人跟著的,百姓們一瞧見這架勢,就知道是遼王和皇帝要回去了,一個個的全都跑了出來,在街道兩旁夾道歡送,口中還山呼萬歲。

    朱啟坐在馬車裏,看著外麵的百姓們心中感慨不已,心想著若是天底下都沒有貪官汙吏就好了,但實際上,又哪有這麽簡單的事情呢?

    ——————

    隻花了一天的時間,朱啟便跟著朱元璋回到了應天府。

    才剛剛回來,便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太子朱標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朱啟還跟著朱棣一起去看了看剛出生一天的小寶寶。

    朱元璋也是大為高興,親自提筆起名為——朱雄英。

    至於說為何朱雄英的名字沒帶火字旁,那是因為《皇明祖訓》這時候還沒編纂出來呢,當然就沒有偏旁部首的要求了。

    不過看著可愛的小寶寶,朱啟看著可愛,但也是一陣擔憂,曆史上的朱雄英隻活了八歲就夭折了,馬皇後也因此一病不起,不久之後也跟著去世了。

    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樣的人倫慘劇,朱啟自然是不希望發生在自己家裏的,但朱雄英的死因,正史裏麵其實沒有任何的詳細記載,隻說是因病夭折。

    朱啟又不是醫生,就算是想幫朱雄英瞧一瞧,那也是有心無力,也隻能尋思著,等他長大一點之後,再教教他自己會的那些養生知識,希望他保重身體,多喝熱水。

    畢竟是我的親侄子呢。

    太子朱標自然是最高興的那個,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那就是父親。

    但高興之餘,他也沒忘記詢問朱啟有關定遠的事情,畢竟朱元璋去往定遠之後,朱標就知道露餡了,但他身為太子,還有實際上的監國職權,就算是想跟著朱元璋一起去定遠縣也沒得辦法。

    聽到朱啟說完了來龍去脈,朱標也是哀歎了一聲,評價了一句“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

    朱標和朱桓兩人顯然是有兄弟感情的,朱桓或許曾經也是天真爛漫過的少年,但終究是被權欲給腐蝕了個幹幹淨淨,這不禁讓朱啟有點警醒,自己身為大明的王爺,可千萬不能犯了朱桓這樣的錯誤啊。

    洪武七年的最後十來天,大明應天府的皇城,便在朱雄英出生的喜悅中悄然度過。

    很快,便到了除夕那一天……

    ————

    (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