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來年桃花開時再相逢
字數:8591 加入書籤
沒有電視劇裏兩情相悅的依依相惜,藍仙兒將此事與朱啟說了一聲。
朱啟本來就有心理準備,畢竟在邀請藍仙兒當自己的護衛之前,便已經約定好了藍仙兒若是要走,絕不阻攔。
更何況藍仙兒也並不是一去不回。
二月初一的這一天,天氣晴朗,春風如沐。
又換回了一身江湖俠女打扮的藍仙兒,看著麵前前來相送的遼王殿下,輕聲說道:
“殿下,我回去苗疆,與家師說明之後,便會回來看望你,一來一回大約半年左右的時間。
若是師父願意,我就將師父也接過來。”
至於回來之後幹什麽,那當然是成就好事啊。
隻是藍仙兒不說破,朱啟縱然是很想先上車再補票,但在洪武這個觀念保守,這樣子做顯然不太合適。
況且藍仙兒是苗疆的姑娘,苗疆的姑娘對感情專一,更何況藍仙兒是武林高手,曾經的她就是冰山美人一個,朱啟倒也不擔心會有其他變故。
“真的不用我安排護衛跟著你一起嗎?”
朱啟剛問完,藍仙兒搖了搖頭,道:
“不用,我要回的地方,外人進不去,這一路上我也不需要護衛,有人跟著我,反而麻煩的多。”
朱啟也就是隨口一問,藍仙兒走江湖的經驗已經是相當豐富,自然是不需要額外的護衛。
朱啟點了點頭,想了想說道:
“如此也好,正好你不在應天府的這段時間,我來會會那個朱亮祖。”
一提到朱亮祖,藍仙兒先是一愣,隨後說道:
“殿下原來一直都放在心上嗎?”
朱啟點了點頭說道:
“即使你的仇人,那便是我的仇人,明著幹掉他不方便,總要收集一些罪證的。”
朱啟話音剛落,藍仙兒猶豫了一下,還是輕輕說道:
“我聽說,那朱亮祖是能征善戰的將軍”
朱啟心中一笑,自從去年遇見藍仙兒以來,她隻是一開始提過和朱亮祖的仇怨,後來便也不多說了。
多半是存了不希望自己為難的心思,畢竟自己是大明朝的親王,這朱亮祖則是大明朝的將軍。
雖然曆史上的朱亮祖劣跡斑斑,後來屢教不改,還把廣東的老百姓那是禍害的夠嗆。
被朱元璋連同他兒子一起召到應天府來,拿鞭子活活抽死為止。
而根據朱啟的調查,這朱亮祖在先前帶兵打仗的過程中,也確實有好幾次違反軍令,騷擾民眾的劣跡,隻是元末時候,兵荒馬亂的。
像朱亮祖這樣,能帶兵打仗的,隻要不是太過分,不去魚肉百姓,稍微驕橫一點,朱元璋也並未治重罪。
畢竟身為武將,想要從百姓身上撈好處,那可是難如登天,而想從朝廷這邊撈油水,帶兵打仗的武將也是很少有這樣的機會。
唯獨可以在打敗敵人的時候,偷偷多撈一點戰利品罷了,朝廷想要追究調查,查明證據,實際上也是非常困難的。
至於說能征善戰什麽的,洪武大明會缺將軍?
在將星輩出的年代裏,何須為了朱亮祖的能力,就容忍他惡劣的品性呢?
強如藍玉,也沒見到在曆史上,有朱亮祖這般魚肉百姓的行為。
真要是硬說藍玉有什麽汙點,也頂多就是捕魚兒海一戰,擒獲北元皇帝的後宮嬪妃和公主以後,任由將士們欺淩這些北元皇帝的後宮嬪妃和公主們。
憑現代人的觀點來看,確實有點不善待俘虜的意思。
但想想自北宋以來,遊牧對漢人的欺壓,什麽靖康恥,崖山恥,漢人被殺的十不足三,藍玉會這麽做也是情有可原。
至於其他的比如謀反之類的,那也不過是朱元璋在朱標死後,為了幫朱允炆鋪路,才不得不大肆殺害這些有功之臣。
因為朱允炆駕馭不住這些悍將啊,他才多大年紀,和這些將領有多大的交情啊。
當年李善長都七老八十了,隱居官場都十幾年了,不照樣被朱元璋拉出來給殺了。
所以說,藍玉那是貨真價實的政治的犧牲品,屬實有點可惜。
朱啟有著超越這個時代的曆史知識,對付朱亮祖是半點自責心理都沒有的。
就好像你穿越到北宋末年,還是有為青年的秦檜初入官場,知道後來曆史的你,要不要想辦法弄死啊?
一樣的道理嗎。
不過這些話朱啟是不會對藍仙兒說的,這可是收獲一大波好感的大好機會啊!
朱啟雙手一背,說道:
“要說這人有過人才學還好,若說能征善戰的將軍,也不見得這朱亮祖比得上我遼王朱啟。
更何況,我私下了解以後,這朱亮祖也並非是什麽愛民的將軍,元末時候當義軍,也曾有諸多害民行為。
如今他要調任廣東,說不得會為禍一方。
更何況,對付朱亮祖是為了仙兒你,我朱啟是義不容辭!
於情於理,都沒有什麽不妥之處。”
朱啟霸氣說完,藍仙兒臉色也頗為動容。
不過藍仙兒終究不是徐妙雲那樣的小丫頭,不至於說兩句甜言蜜語就嚶嚶嚶的撲在懷裏。
藍仙兒也是不在多說,隨後帶著行禮轉身離去,女俠風範盡顯無餘。
隻是看著藍仙兒離去的背影,朱啟那是頗為惆悵,他正想著要不要說點什麽。
藍仙兒卻突然停下腳步,而後轉身快速走到了朱啟的身邊。
朱啟還未反應過來,藍仙兒便傾過身子,一雙朱唇輕輕的覆在了朱啟的唇上。
雖隻是輕輕貼上,但已讓朱啟感覺到頗為心神蕩漾。
這可是自己的初吻啊
藍仙兒複又回過身子,身旁桃花落葉悄悄落下一片,灑落在藍仙兒與朱啟之間:
“待來年桃花開時,小女子再與殿下相逢。”
藍仙兒的背影漸行漸遠,朱啟站在原地,看著藍仙兒離去的背影久久出神。
邊上的一個內官猶豫再三,上前問道:
“殿下,若真是舍不得仙兒姑娘,便與陛下說一說,陛下下了旨意,管她家裏什麽情況,都得聽的啊。”
朱啟白了內官一眼,心想著天底下漂亮姑娘多了去了,這樣又能打有漂亮的你能找幾個啊?
都像選妃那樣,挑的都是貼在身邊的柔弱小鳥,那有什麽的意思嗎。
這叫戀愛,強迫不來的。
當然,朱啟也就是心裏想想,不會直接說出來,隻是歎了一口氣,呼出心中惆悵,說道:
“走吧,事情還多著呢。”
待到來年桃花開,再相逢吧。
————————
洪武九年,二月中旬。
李祺的婚事很快就定了下來,朱元璋特意下了旨意給賜的婚。
好家夥,給李祺那高興的啊,嘚瑟的不得了。
朱啟也是難得的清閑了幾天,不過很快他又忙碌起來了。
原因無他,就是朱元璋這個極度重視數術的皇帝,在發現應天府裏,竟然鮮少有人能答得出朱啟出的題目,在朝堂上就說了:
“都看看,這胡元統治不到百年,我中原文化退步到何種地步了,我聽聞曾經的天元術如何了得,如今還有人會嗎?”
說實話,朝堂上大部分的人一聽到天元術都有點懵逼。
不過還是有一些見多識廣的知道什麽叫天元術。
所謂天元術,其實就是利用未知數列方程的一般方法,與現代代數學中列方程的方法基本一致。
宋朝時候發展到巔峰,元代的時候,也有數學家進行總結。
可惜的是到了元朝中後期,天元術就因為戰亂和其他各種原因,逐漸失傳了。
朱啟也是在和朱元璋在和親比賽上,說起數學的重要性的時候,提到了天元術這個例子,沒想到朱元璋卻在朝堂上拿出來詢問臣工們。
看到臣工們的數學本事都如此之差,朱元璋那是氣得不打一處來,常常說起唐宋時候,古人數術是如何如何厲害,現在卻全都忘得幹淨等等。
所以朱元璋一麵在推廣算盤做努力的時候,又希望能夠見搞這些快要失傳的“數術絕技”重新複興起來。
畢竟洪武一朝,從頭到尾都在專注於對漢文化的複興。
可惜曆史上的這種複興,是無論糟粕統統都要,其實是很不可取。
比如說朱程理學,創造的本意是好的,希望能夠維護社會定,人人安居樂業,但實際操作起來,卻變得越來越教條,學出來的很多人,甚至和書呆子無異。
好在後來還有王陽明的心學橫空出世,給逐漸走偏的儒學打了一個大補丁,更新了一下版本,才漸漸煥發了新的生機。
而後到了清朝,一切以維穩為主,結果自然是又不用多提。
到了後來,大部分心學的著作,竟然還需要去日本拿日文版進行翻譯,可以說是非常的悲哀了。
所以朱元璋就給了朱啟一個任務,那就是讓這些唐宋失傳的數術,重新支棱起來,往後官學裏也要加入數術這一門課。
至於說科舉考試考不考,如何考,那還用問嗎?
現在發通告,三年以後,統一考試!
事情是好事情,畢竟朱啟借著和親比賽的時候,故意強化了一下數學的重要性,在朱元璋邊上吹風,可不就是為了國家能夠對數學重視起來嗎。
但這事情你竟然要我一個漫畫家來做,這就實在是有點強人所難啊
眾所周知,畫漫畫的能有幾個數學好的啊?
元首也不見得數學很厲害啊!
數學厲害的話,我還畫個屁的漫畫啊。
出點題目糊弄糊弄人還好說,但要是讓自己係統總結,再去官學裏麵教學,那可真就是開了國際玩笑了。
朱啟立馬就是拒絕的,拒絕的理由也很直白:
“爹,孩兒何德何能,能堪此大任,您還是另選高明吧!”
朱啟這真的不是在謙虛,而是說的是真話。
但先前三番兩次的謙虛經曆,讓朱元璋是壓根不相信朱啟不會的,那是半個字都不帶信的。
要知道,這朱啟可是連軍功都能讓給別人的啊,謙虛到這種地步也是沒誰了。
朱元璋也說的很直白:
“老三,這件事情已經決定就是你了!”
好家夥,這是下了死命令了啊。
這邊春闈考著,朱啟這邊竟然也感覺到好像回到了上學年代一樣,開始沒日沒夜的將那些上學學過的數學知識給列舉下來。
托了穿越的福利,朱啟意料之外的竟然對這些東西還記憶深刻呢,尤其是上課時候學過的那些知識,竟然記得的還不少呢。
但問題又來了,記得歸記得,教學那就是另外一碼子事情了。
朱啟壓根沒當過老師,怎麽把自己肚子裏的那些墨水倒給別人,成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了。
尤其是朱啟寫出來的都是阿拉伯數字,這年頭能認識阿拉伯的數字,那真的是屈指可數
認識阿拉伯數字對了啊!
可以找外國人來教啊!
朱啟一想到這裏,那可是立馬就興奮了起來。
這年頭在大明的外國人可不少啊。
其實早在宋末元初的時候,就已經大量的西方人,阿拉伯人等等來到中國。
這都是蒙古大征服帶來的效果,以前中原就是東亞這一片地方,等到蒙古征服了大半個歐亞的時候。
在帶給當地居民莫大痛楚的時候,也帶來了難得的文化融合和交流的機會。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機會,許許多多的外國人都過來了,比較著名的就是馬可波羅了。
不過這個時間點,
可以找外國人來教啊!
朱啟一想到這裏,那可是立馬就興奮了起來。
這年頭在大明的外國人可不少啊。
其實早在宋末元初的時候,就已經大量的西方人,阿拉伯人等等來到中國。
這都是蒙古大征服帶來的效果,以前中原就是東亞這一片地方,等到蒙古征服了大半個歐亞的時候。
在帶給當地居民莫大痛楚的時候,也帶來了難得的文化融合和交流的機會。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機會,許許多多的外國人都過來了,比較著名的就是馬可波羅了。
不過這個時間點,
這都是蒙古大征服帶來的效果,以前中原就是東亞這一片地方,等到蒙古征服了大半個歐亞的時候。
在帶給當地居民莫大痛楚的時候,也帶來了難得的文化融合和交流的機會。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機會,許許多多的外國人都過來了,比較著名的就是馬可波羅了。
不過這個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