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藍玉的暗中觀察

字數:8774   加入書籤

A+A-


    朱啟眉頭一皺,說到:

    “嗨,我問的不是什麽稱頌不稱頌的事情,我問的是這遼陽的百姓是否吃得飽,穿得暖,有沒有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之人啊?”

    劉伯溫笑著說起自己在外麵所見:

    “回殿下,遼陽的百姓, 雖不能說完全吃得飽,穿得暖,但這戰亂之後,大部分人,都還是活得下去的。

    即便是那些流浪於街頭之人,我軍也已經安排他們,去做了一些苦力活,賣些力氣換些吃食還是可以的。”

    朱啟點了點頭,這些安排看來都已經落到實際上了。

    劉伯溫又說到:

    “殿下愛民如子之心,老夫佩服至極。

    我大明有殿下,實乃我大明之幸。”

    朱啟抬了抬手,說到:

    “快別給我戴高帽子了,我既然是遼王,以後也要就藩遼地。

    往後下半輩子沒準就住在遼陽了,以後還得靠遼陽的老百姓們生活吃飯。

    現在讓他們好過些,以後我才好過些啊。

    跟愛民如子什麽的談不上,互利互惠,互利互惠。”

    劉伯溫一愣,問道:

    “殿下,靠的遼陽百姓吃飯?”

    朱啟手一攤,說到:

    “我以後就藩遼地,每月可不能從內務府繼續領錢了。

    這遼陽就是我的采邑, 吃穿用度,都要靠遼地的百姓養活了。

    這遼陽百姓交的稅,可不就是我以後的生活來源了,他們不是我的衣食父母又是什麽呢?”

    劉伯溫還是頭一次聽到這種說法,以往都說當地的知縣知府是父母官,遼王殿下,反倒是稱呼起百姓為衣食父母了。

    他不禁感慨說到:

    “殿下真有古之唐太宗的風範啊,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個道理啊。”

    朱啟聽著劉伯溫誇讚的話,也是有點不好意思起來,但他說的也確實是實話啊。

    這明朝洪武年間,最大的特點就是塞王。

    所謂塞王,其實就是類似周朝時候的天子與諸侯的分封製度,效仿春秋戰國諸雄侵奪夷狄土地,實行“諸王靖邊”的策略。

    所謂“諸王靖邊”,就是給秦、晉、趙、齊、燕、遼等十三個塞王, 以極大的自主權。

    這些塞王不僅擁有自己專門的衛所軍隊,在財務上, 還有流官統計收入, 但這些收入,大部分都會交給這些塞王。

    有兵有錢,這些塞王的任務也不是在領地內享受的。

    他們的任務,是侵奪遊牧土地!

    周朝剛開始的時候,即便算上天子加上諸侯的領地,也僅僅隻是在黃河流域附近。

    而經過數百年按的發展,領土擴大了數倍有餘,靠的就是那些諸侯們不斷的擴充領土。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讓十三塞王,主動打出去。

    每年都會讓這些塞王們,出去圍獵,所謂圍獵,就是去搶遊牧的地盤。

    朱啟是遼王,也是塞王之一,以後肯定也要走上這樣武德充沛的道路。

    尤其還是遼地這種地方,說實話,光是想一想就覺得有點頭疼絕望。

    不過該做的準備工作還是要做的。

    劉伯溫那邊匯報結束以後,又開始說起了戰事的事情,分析了起來:

    “此時我軍已經占據了遼西與遼東,與元軍分遼河對峙。

    陛下的目的已經達成,想必很快就會安排專人來處理遼東防務之事。

    說不定很快就會有人過來接替殿下的職務,殿下被召回應天府後,應該要不了多久,就會就藩遼地。”

    劉伯溫所說的事情,朱啟也想過。

    之前沒有就藩,那是因為封底沒打回來,還在北元手裏。

    如今遼西遼東已入了明軍之手,怕是自己就藩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畢竟自己,都已經二十歲了啊。

    洪武年的塞王,哪個不是二十歲的時候,馳騁草原沙漠的啊?

    藍玉一路上率軍橫掃遼西,隨後便收到了遼王殿下,安排他負責全麵防務的命令。

    說白了,就是將全體軍務都交給藍玉來負責了。

    一聽到這個命令,藍玉的那些下屬們,一個個的都跟著說了:

    “哼,這遼王終歸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知道比不過咱們的藍玉大將軍。”

    “是啊,是啊,這遼王雖說橫掃了遼東,但如果沒有我們在遼西吸引了納哈出的主力,他能這麽輕鬆的拿下遼東嗎?”

    “若非我們在前線拚死拚活,他遼王哪裏來的功勞啊?”

    “明明我們出力最多,結果現在,外麵都說是咱們是沾了遼王的光,這才從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占據遼東。

    實際上按我說,就算沒有他遼王襲擊遼東,咱們先前已經打的那納哈出抱頭鼠竄了。

    隻要再給咱們一點時間,這遼西還不是囊中之物啊?”

    “是啊,是啊!”

    一群人聽上去都非常的不服氣,藍玉也並未阻攔他們,等到他們一個個的都說完了,這才說到:

    “好了,好了,都不要埋怨了。

    讓我等牽製遼西,遼王殿下襲擊遼東,這是先前就安排好的,我也是同意的,遼王殿下也隻是奉命行事。

    至於說軍功,是你們的,自然是你們的。

    就算是旁人要搶你們的功勞,我藍玉,也是第一個不答應!”

    藍玉一番話說完,麵前的這些將領們,一個個的都是喜上眉梢。

    當兵的,最重要的不就是爭軍功嗎,不然大家打生打死的都是為了什麽啊?

    一行人聽到藍玉的保證,那說起遼王殿下的壞話來,就更加的賣力了。

    紛紛為了藍玉大將軍鳴不平。

    而藍玉倒是一臉風輕雲淡,好像並不是很在意軍功的事情。

    其實藍玉也確實不在乎這些,朱元璋是賞罰分明的皇帝。

    他的任務就是牽製納哈出,需要麵對的是敵軍的主力部隊,朱元璋又怎會無視這些呢?

    隻是有關於遼王的事情,藍玉卻有其他擔心的地方。

    這位遼王,先前聽說隻是一個很普通的皇子,後來大病了一場,變得聰慧不說,好像事事都精通一樣。

    於詩文一道,震驚詩壇。

    於經商一道,賣書,娛樂,餐飲,印刷多有涉足,日進鬥金。

    於醫學一道,弄出了一個叫做抗生素的東西,這玩意拿著叫針筒的東西那麽一打,隻要不是傷口太大失血過多而死,多半都能拉的回來。

    於儒學一道,竟寫出了足以傳世的心學一書。

    要僅僅隻是如此,倒也罷了,但最讓藍玉擔心不已的,卻是這位遼王殿下傑出的軍事素養還有籠絡人心的行為。

    軍事戰績上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前些年,年僅十幾歲的遼王殿下,在雲中山伏擊聚集在內地的元軍,一舉打出了震驚世人的雲中之戰。

    而後又去渤海之上,率領幾十艘小船,竟全滅了強大於數倍的北元水師!

    更不要說,隨後這位遼王殿下,又假借著襲擊事件,獨自一人偷偷潛入到了康巴佛國,策反了佛寶國師。

    讓康巴佛國一舉納入了大明的版圖之內。

    徐達將軍這才有機會,率領明軍直入青海。

    若非如此,哪裏還來的這一次,第三次北伐戰爭發動的基礎呢?

    沒有青海,光是巴蜀,陝西,山西等地的防務,都需要耗費大量的兵力。

    而如今隻要守住青海,原先的前線,全都變成了後方,這都是拖了遼王朱啟的功勞。

    而這一次遼東戰事,也是順利無比,遼王朱啟橫掃遼東,聽聞北元各地鎮守官軍,光是看到遼王朱啟的王旗,就嚇得紛紛開城投降。

    再說這遼陽,可是遼東防守最堅固的城池,乃是遼東核心所在。

    原本藍玉預判,這遼東各地的元軍,都聚集到了遼東,雖說大部分都是留守。

    但怎麽的也有上萬人吧?

    這上萬人的軍隊所守衛的遼陽,肯定不是那麽好拿下的。

    結果沒想到,才短短十來天的時間,遼王朱啟竟然連一次攻城的動作都沒有,直接假裝被元軍夜襲,引誘那守衛遼陽的將軍出來作戰。

    全殲了守軍不說,還陣斬了守將,那遼陽順利成章的就投降了。

    這仗打得如此漂亮,藍玉估摸著,很大功勞是誠意伯劉伯溫的。

    此人足智多謀,乃是大明朝堪比漢初三傑張良一般的人物。

    連朱元璋都曾經說過,劉伯溫如同漢時張良一般。

    不過能有劉伯溫這樣的能人輔佐,這遼王朱啟就已經是不可小覷了。

    更不要提,曾經很多於藍玉共事的將軍,比如李文忠等,對於遼王殿下,那都是誇讚有加。

    藍玉一個個的都聽在耳朵裏,但對於這位遼王殿下的戒備之心,卻是一天天的強烈了起來。

    原因無他,因為藍玉,是一個堅定的太子黨。

    自朱標被立為太子之後,除了眾多大儒教導朱標以外,朱元璋還安排了許多殺伐果斷的能臣武將來輔佐朱標。

    其中就有藍玉。

    藍玉也確實對朱標忠心耿耿,除了皇帝朱元璋之外,藍玉最恭敬的,便是朱標了。

    這自然於朱標的人格魅力有很大的關係,就連朱啟,和這位大哥相處的時間段裏,也是對朱標豎起大拇指。

    人格魅力這種東西,真的是難以去詳細解釋的。

    正因如此,所有的皇子,尤其是那些優秀的皇子,在藍玉的眼中,都是太子潛在的競爭者。

    尤其是遼王朱啟,如此優秀的皇子,讓藍玉覺得,不得不防。

    藍玉布置完了遼河一線的防禦之後,也沒有主動進攻了。

    主要沒有發現對方有什麽破綻,在加上皇帝朱元璋早就有了命令,要沿河防守,不能冒進。

    以免像第二次北伐戰爭一樣,給了王保保任何的機會。

    藍玉也並未在遼河停留,就帶著人馬,朝著遼陽來了。

    這次回來,主要是來述職的。

    順便也是接觸一下這位傳的神乎奇計的遼王殿下。

    這遼河離得遼陽並不遠,藍玉隻是帶著小股親衛,兩天的時間就趕到了。

    原先以為這遼東突逢大變,肯定和遼西的情況一樣。

    百姓們四處逃難,荒野之間的匪盜山賊,一定多的不行。

    結果藍玉這一路上過來,竟然一個山匪都沒遇到!

    沒有山匪也就罷了,逃難的饑民,也是數量不多,不像遼西那裏,大片大片的饑民隨處可見。

    藍玉心裏就奇怪了,這是怎麽回事?難道說遼東和江南一樣,魚米水鄉不成?

    到了遼陽城外,藍玉就找了一戶人家細細詢問了起來。

    本以為這裏的百姓,和遼西一樣,看到明軍就回懼怕不已。

    卻沒想到找的這戶百姓,一看到敲門的是明軍,而且看藍玉的樣子,似乎還是個品級很高的將領。

    趕忙就熱情的招呼了起來,還拿出了家裏的糧食來。

    藍玉知道朱元璋最痛恨的,就是行軍打仗的時候,軍隊去騷擾百姓,欺壓百姓。

    就算是去百姓家裏吃一粒米,被發現了都是不得了的事情。

    曾經朱元璋的有幾個義子,攻下城池以後,在人家酒樓裏吃飯不給錢,還把來收錢的下二給活活打死了。

    朱元璋直接就將這幾個犯事的義子,當中斬首,以儆效尤。

    藍玉自然不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露出什麽把柄,萬一這是遼王朱啟安排的,他或許對太子殿下有所圖謀,想要剪除自己這個太子殿下的得力助手,也是有可能的啊。

    藍玉心裏想得到,抬手拒絕了那百姓的食物,隨後問起了正事來。

    那百姓一聽藍玉的問題,這才知道藍玉他們是外麵來的明軍。

    隨後就哈哈笑了起來,將遼王殿下拿下了遼陽之後,開倉放糧,賑濟百姓,嚴抓軍紀的事情這麽說了。

    不僅如此,遼王殿下還讓那些沒有活路的人,去城牆上賣苦力,或者是去官道上維護道路,砍樹伐木等等。

    反正就是一條,或大或小,人人都要有個活路。

    說完了以後,那百姓還唱起了歌謠。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遼王,遼王來了不納糧。

    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遼王!”

    唱完之後,那是滿臉的稱讚的表情,說到:

    “遼王殿下好啊,以後這位遼王殿下來了咱們遼地,我是舉著雙手雙腳的歡迎啊!”

    一看到百姓臉上的表情,藍玉心裏一驚。

    那些誇讚遼王殿下的將軍們,不也是這樣的表情嗎?!

    嘶,遼王此人,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