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真正的元年
字數:2611 加入書籤
“既然我們暫時無法打破世界的兩極格局,那麽我們就變成第三極!”
這是楊天易在向多米尼克闡釋“和平之鳥”計劃時做出的承諾。
根據國民合作局在上一次,也就是2134年時進行的全球人口普查中,地球上的人口已經超過九十億大關,達到了九十億零九千三百六十七萬人左右。
每二十四年進行的人口普查不僅可以幫助國民合作局對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作出更好的規劃,也可以輔助世界上的各國政府進行合理的人口生育規劃。
通過先進的數學模型,星樞得出的未來人口增長曲線和國民合作局基本相同——現在已經是2154年的12月,而當時間來到四年後的2158年時,地球人口將突破百億,來到驚人的一百零七億。
2182年,一百二十四億。
當23世紀的元年鍾聲響起時,2200年的世界總人口將達到一百三十七億。
從一個24年的十七億人口增長到另一個24年的十三億人口增長,看似僅僅四億人的差距預示著地球資源的逐漸匱乏和國家聯盟這種超國家政體對加盟國約束力的降低。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地球對人類的承載力可能快要到達極限了。
不出一百年的時間,人類也許就會因為自然資源和不堪重負的國家機器爆發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浩劫——第三次世界大戰。
而爆發大規模熱戰的可能性隻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高,一百年之內不打,那兩百年,三百年呢?
不過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人類無法走出地球,隻能居住在軌道空間站內偏安一隅的前提下。
如果這個時候,代表著無限可能的可控核聚變橫空出世,這將會給世界格局帶來怎樣的震動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楊天易的目光也許不及最優秀的政治家,但在他看來,誰擁有了可控核聚變,誰就擁有了和世界兩極——北美聯盟和泛亞聯盟一起上桌分食世界的入場券。
然而群星集團作為一個由他私人擁有的商業帝國,即便拿到了入場券,北美聯盟和泛亞聯盟也不可能會平等地對待他們。
原因很簡單,群星集團的體量和野心嚴重不符。給的蛋糕太小,集團的野心得不到滿足;給的蛋糕太大,集團的企業級體量又不允許他們有這麽好的胃口。
即便把新巴格達的八百萬人和集團遍布全球的十幾二十餘萬員工算上,一千萬不到的人口,又如何有資格與世界的兩極爭搶食物呢?
因此楊天易的設想是尋找一個載體,一個可以讓群星集團暫時攀附其上吸取養分的國家級載體。
而這個載體的選擇也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論掌控力,作為節點的小型軍事基地與其間密布的鐵路線已經幫助集團將影響力散播到了近半個中東聯盟。整個聯盟和周邊地區超過十億人在使用集團的日用產品,中東聯盟的正規軍也在成建製地換裝集團生產的先進武器。
甚至是政府在做出和集團相關的決議或是出台政策時,也必須要有集團的相關人員到場“旁聽”才可以得出結論,否則群星集團有能力也有權力拒絕政府頒布的法令。
但中東聯盟底子太差,政府也太過軟弱,屬於爛泥扶不上牆,短期內恐怕很難作為可以和兩極叫板的載體,
論技術力,集團遍布北美聯盟的實驗室一直都是各種先進技術和產品的搖籃,包括追獵者外骨骼,紅色激光武器,遊騎兵機器人等等集團的主打產品都來自於北美的紐約和洛杉磯實驗室。
論關係,出於血脈上的一脈相承,楊天易對泛亞聯盟一直抱有相當程度的好感,這一點不難從集團對泛亞地區的溫和商業政策上看出。
而泛亞政府也投桃報李,在很多產業上給集團大開綠燈,甚至隱隱有與北美聯盟搶人搶產業的意思。
不過其上二者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你的工廠,人口和產業鏈都在兩極體製內,你又怎麽可能成為獨立於兩極格局外的第三極呢?
非洲,北非聯盟的內戰還在多方勢力的攪和下如火如荼,遍布北非的戰火讓她在經濟政治實力上還不如中東聯盟。
中非南非費拉不堪,已經完全成為了新時代的殖民地,因此集團想要插手非洲的話必然繞不開兩極。
南美是北美聯盟的後花園,並且秩序混亂,滿大街的癮君子實在是無法讓楊天易對其產生任何好感——即便很多人並非自願,但群星集團不是戒毒所。
澳洲聯盟的幾個小國則是徹底擺爛,兩不相幫,隻是像售貨員一樣,你出錢我出資源,一手交錢一手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