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勸說離開遭回絕

字數:4586   加入書籤

A+A-


    

    “這話可不能亂說,被人聽到會招來禍事的。”葛大娘神情凝重如臨大敵,跟宋葉箐道。

    “沒有亂說。這是言信去縣城時打聽到的消息。”

    這是兩人商量好的說辭,最近何言信經常出門,所以知道這個消息也是正常的。

    “言信打聽到的?他今天去了哪來著?趕牛車?”

    宋葉箐點點頭,看著她緊張的狀態心裏有些擔憂。

    於是語氣難得有些弱弱的“您別太激動了。”該不會給老人家刺激大發了吧?

    “這…這是什麽事嘛!走?往哪走?”

    反應過來宋葉箐沒有在說笑後,葛大娘整個人都亂了陣腳,在屋子裏急切的轉來轉去。

    腦子裏完全被要打仗這事占據住了,直接忽略宋葉箐說的一起去昭州。

    “老頭子你倒是說句話啊!”征兵造反啊,這可是關乎全家性命的大事。

    她見老伴無動於衷的樣子,更加六神無主。

    吳大爺雖然年紀大了,但到底是當家人,比葛大娘穩重多了,到現在還一言未發,沉著得很。

    隻是他眉間的溝壑越發深邃,像極了因年老而開裂的灰褐色樹皮。

    當年外敵入侵,每戶人家都征一個成年男子,他也去了的。

    吳大爺永遠忘不了戰場上的慘烈和血肉橫飛的場景。

    何言信的父親死在了戰場上,自己不過是運氣好被分配在夥房,僥幸回來了而已。

    誰都不想打仗,以前還能說是保家衛國,可這次跟的卻是叛軍。

    和朝廷作對,能討得了好嗎?

    “逃去昭州…什麽時候啟程?”吳大爺開了口。

    出於對宋葉箐何言信兩人的信任,又或者說是對從小看到大的何言信的信任。他們都沒有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

    “盡快!越早越好。我們那邊隨時可以走,就看您家。”

    這些天一直在準備著,能用的東西基本都被收到空間了。

    “隻是,有一件事想在這說清楚。”

    宋葉箐沉默片刻,但還是對著眼前這兩位枯瘦老人說

    “你們可以告訴吳二哥這件事,但我們不會也不願意和他們同行。”

    撇下吳二郎夫妻她毫無心理壓力,但在老人麵前還是保持了基本禮貌,沒有直呼姓名。

    “好,也好…”吳大爺的身子越發佝僂。“那讓大郎他們跟你們走吧,我們老倆就留在家。”

    他看了眼葛大娘,艱難的做出這個決定。

    宋葉箐不解“為什麽要留下來?”

    葛大娘看懂了老伴眼中露出不忍和歉然的原因。

    “是啊,箐娘,我們就不走了。主要咱在這也待習慣了,俗話都說,故土難離嘛。去了外邊,我也不樂意呢。”

    從剛剛受到的驚嚇和衝擊中平靜下來後,她的腦子也能正常運轉了,勉強露出一個輕鬆的笑來。

    “你大哥和大嫂去她娘家了,一會回來我就跟他們說這事。不行,我這就去給他們準備路上吃的幹糧。”

    葛大娘風風火火的朝外走去。

    “大娘?哎……”宋葉箐沒叫住她繼續勸說,隻好轉過頭來。

    “大爺,就算不被強征,可這一旦亂起來,你們兩個老人家單獨留下也很容易出事的。”

    她以為吳大爺隻是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會被強行征兵,沒什麽危險,故而選擇留在齊州。

    至於葛大娘說的什麽故土難離,現在有什麽能比命重要嗎?

    “而且幹旱也是越來越嚴重,說不定哪天吃的就沒了。再說我們也不是永遠在外邊,最多兩年,我們就可以回來了。”

    宋葉箐可以說是非常苦口婆心了,連來之前那種排斥交流的不適感都沒了,如今一心隻想勸說他們離開。

    見她這樣,吳大爺隻好說道“我們年紀也大了走不動路,這不是給你們拖後腿麽?”

    “走不動可以坐牛車,言信買了兩頭牛的。”

    而且記憶裏,吳家不是也養著一頭牛嗎?還有吳大爺自己做的板車。

    何言信買兩頭,也隻是怕人多東西多罷了,有備無患。

    本來也想買更快些的馬車,隻是馬作為重要戰備物資,外邊完全買不到。

    可接下來,無論宋葉箐說什麽,吳大爺都固執的說不走,她再說下去瞧著都像要生氣了。

    宋葉箐看真的勸不下來,隻好閉嘴沉默。她已經用了自己畢生的功力了。

    要不等何言信回家,讓他過來說?人有親疏遠近,麵對他,兩人應該更容易聽勸吧。

    她往外走,準備回家。葛大娘難得沒有出來送送,躲在廚房裏。

    “走了?”

    宋葉箐帶著兄弟倆離開後,葛大娘才露頭,問吳大爺。

    “嗯。”吳大爺欲言又止的看著這個陪伴了自己三十多年的老妻。“桂香,我……”

    “嗨!不用說了,我都懂。咱倆還有多少年能活啊?沒事。”

    她兩手空空的出了門,身後的廚房也沒有煙火氣息,可見剛剛說的準備幹糧不過是借口罷了。

    哪還有糧食啊?

    今天分家原本想的好好的,把房子一分為二,分別給老大老二。

    家裏已經沒多少錢了,於是這些天兩人賣了些用不上的家當,包括那頭牛。

    最後湊了五兩銀子,分成三份給三個兄弟。老三畢竟是去上門了,隻留了一兩銀子給他。

    糧食本來就不多,也說好他們二老跟老大家過日子,所以就不給老二分了。

    無論如何,他倆已經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平了,問心無愧。

    可老二媳婦一聽就不得了,說什麽她不要房子,就要錢和糧食。

    在那胡攪蠻纏半天,總不信家裏隻有這點錢,又哭哭啼啼著要找娘家的人過來評理。

    還上手去翻了老倆的屋子,發現真沒多餘的錢後才消停一點。

    但還是態度強硬。分家可以,不要房,就給錢糧就好。

    鬧了半天實在沒法,在老大的同意下,把錢和糧都給了老二一家,房子歸老大。

    就這麽把這個家給分了。

    拿到東西後,老二夫妻倆高高興興的出門,就要去鎮上買房子,還把孩子扔在家要明天來接。

    糧食都被拿走了,家裏連晚飯都沒做來吃呢。所以老大夫妻倆去兒媳娘家其實是去借糧食的。

    跟何言信他們走?除了他們自己的確走不動路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如今家裏沒錢也沒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