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息傳來皇帝崩
字數:4747 加入書籤
“我可以的!我向您保證。”他重重點頭。
“那這本書就送給你了,就當是謝禮。”何言信笑著把買的其中一本書推過去。“你可要好好教他啊。”
在書肆時,他見周際川眼神掃過同一本書好幾次。
雖然對方很克製,但還是被他看出來了。
於是何言信拿起那本書,記起原主以前在學堂裏讀過。
最後他也沒問周際川要不要,直接拿了。因為開口問,對方一定說不要。
周際川把視線移到書上,似是不敢置信般,瞪大了雙眼。接著就跪下來磕了個頭。
“何大哥,你們的恩情小川永生永世銘記在心。我一定教好弟弟,今後一定報答你們。若我忘恩負義,定不得好死!”
他許下誓言。
周際川從未想過自己還能有重新讀書的一天,萬番思緒堵在心口。
何言信抽抽嘴角,“不是都跟你說過了,不許再跪,你這孩子怎麽不聽話呢?”
這次隻是給了他一本書就這樣,要是他知道今後他們還想送他去上學的話,那得做出什麽來?
宋葉箐跟他之前談過周際川的問題,一致認為就這樣把他放在家不妥。
十四歲,在現代也就是讀初中的年紀,人生剛剛開始。總不能每天叫他幹活,帶孩子。
所以兩人打算等穩定下來後,把他送學堂裏邊去。
雖然對方早早就輟了學,以後也不一定能考上科舉。但多讀點書就是好的。
周際川知道他們不喜歡跪來跪去,隻是他今天實在控製不住。
現在聽聞何言信的話,也就連忙起來了。“抱歉,我隻是…隻是……”
他垂手而立,察覺自己又做錯了事,有些窘迫的紅了臉。
“坐下吧,以後牢牢記住就好。”何言信揮揮手,又說道
“別忘了我跟你宋姐姐對外一直說你是我們的什麽。”
周際川沉思片刻,觸及記憶,煥然大悟。
對啊!他們跟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一直都說這是家裏的弟弟。
他之前不敢把這話當真,這麽美好的事連想都不敢想。
可今天何言信等於是明說了。於是周際川情緒徹底崩潰,流下淚來。
唉!這孩子心思實在是過於敏感了。
何言信無奈。起身離開書房,讓他一個人在裏邊消化情緒。
宋葉箐領兄弟倆到裏邊睡午覺去了。
他得處理買回來的豬油,努力搞錢才是硬道理。
沒過多久,周際川就收拾好情緒,眼眶紅紅的出來幫忙了。
何言信做肥皂也沒避著他。因為確實需要幫忙,而且如果對方學會了,今後也是一個能讓他吃飽飯的手藝。
兩人在外邊忙得熱火朝天,裏邊的宋葉箐也沒睡。
她正在看醫書,時不時用筆在筆記上寫寫記記,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死皺著眉。
她的基礎並不薄弱,再怎麽說也學了很多年。
但醫學這種東西終究不是一個人就能研究懂的,得有老師在一旁答疑解惑才行。
或許她可以試試到城裏的醫館那求人解答?
但人家會理會自己一個年紀輕輕的女人麽?
大安也有醫女,但隻有高門大戶才養得起,且專攻婦科,隻給女眷看病。
除略懂醫術的穩婆外,民間的大夫基本都是男的。
宋葉箐明白,她這條路一定會走得很艱難。
可那又如何?她露出一個自信的笑容。
人生來就是要攻破路上大大小小的難,才能越走越高的。
山不就我我就山,得給自己打出點名聲,才能順理成章叫人放在眼裏。
宋葉箐在心裏默默計劃著今後該怎麽做。
但如今還是要苦學理論知識,她繼續沉浸在浩瀚無邊的醫學世界。
這天,何言信去城裏交肥皂回來,剛進門連口水都沒喝,就拉著宋葉箐急急進內院。
“怎麽了?”她正晾衣服呢。
何言信緩了口氣,告訴她“皇帝駕崩了,還是前世那個時間。”
昭州離京城有些遠,飛鴿傳書,快馬加鞭也沒那麽快。
所以消息到時皇帝已經死了快一個月了。
“還有皇帝死前幾次強行召齊王進京,齊王裝作不知道,最後一次派的欽差好像被他扣押在了齊州。看這樣子是打算硬剛了。”
齊王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進京等待著他的是什麽,他門清,自然不敢去。
“所以這是要打仗了?”宋葉箐實在想不明白,當藩王哪點不好?非得去爭那個位置。
“是啊,也不知道會不會像前世那樣,打個一年半載的。”何言信默默說完,又反駁自己道
“應該不會了,這次齊王的兵力絕對不足。”
至少他們離開齊州後,得到的消息裏對方並沒有封關。人肯定跑了很多。
而且這次朝廷搶占了先機,早有防備,不會任由他蹦躂。
再加上他倆用無人機放的那些言論,早已隨聽到過的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整個大安。
之前何言信在街上還聽到過有人議論齊王不仁,老天降罰呢。
就連孟舒瑞來家裏時,也跟他聊過這件事。
何言信臉不紅,心不跳的附和著,半點沒有始作俑者的樣子。
孟舒瑞可是個讀書人,他痛罵齊王為臣不忠,為子不孝,野心昭昭,該遭天打雷劈什麽的。
他爹跟叔叔都被朝廷流放了,他對朝廷跟皇帝卻沒有半分怨懟,可見古代忠君思想有多牢靠。
不過由此可見,齊王在大安這名聲可謂是爛得透透的了。
就是不知道這背後有沒有人推波助瀾。
“希望能早點結束吧。”何言信歎了句。
該做的也做完了,他也隻能在這由衷的表達一下。
災民問題在前不久就有消息傳來,朝廷已經著手處理了。
朝廷派二十多個欽差到各處賑災,下發聖旨與本地官員共同協理。
跟前世一般,給災民發糧,然後分成小批次就近安頓。
由於是冬天,災民也沒錢沒力氣去蓋可以遮擋風寒的房屋。
於是官府把人安排在百姓家空置的房屋裏。
等到開春,災民必須離開房子,自己蓋房。
若不離者,主人家可報官出示房契處理。
這麽做確實有些隱患,但也是沒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