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三章 風雨俱來談生意
字數:4209 加入書籤
中午,從城裏回來,還來不及吃飯的宋葉箐看了看天,道
“瞧著是要下雨了,我們先把東西收了吧。”
天陰沉沉的,得把晾曬著的藥材和衣服收好。
果不其然,幾人收進去後正在吃飯,外邊就風雨俱來了。
何言信不在,宋葉箐也就沒帶著孩子單獨吃,而是在廚房跟阿花幾人一桌。
她不在的那兩個月何言信就跟他們一起吃飯了,所以他們如今也漸漸習慣了跟主家在一張桌子上。
宋葉箐時不時的看向窗外,麵帶憂色。
也不知道何言信在做什麽,有沒有淋雨,吃飯了沒……
也是巧,此時此刻何言信正在一座酒樓裏看著雨景吃飯呢。
他跟孟舒瑞聊著天,道“今日這雨來的大了些,也不知會不會對回程的行船有影響。”
兩人是坐客船來的,若這雨一直不停,恐怕今晚就回不去了。
“待會我叫阿榮去碼頭問一問。”孟舒瑞很少坐船,這會有些蔫蔫的,拿著筷子卻沒有胃口,隻夾了比較爽口的菜蔬來吃。
“好,讓德西跟他一起去吧。”何言信喝了口茶,壓了壓這本地菜的甜膩。
這次出來,他們都分別帶了一個人,這會正在下邊大堂裏吃飯。
何言信倒不在乎,可孟舒瑞卻接受不了自己跟下人同桌而食。
迅速吃完飯,德西跟阿榮就跑到兩人的包間門口侯著了。
何言信把傘遞給兩人,吩咐他們去碼頭看看情況。
昭州水路繁雜,跑船來來往往的商家倒是多。隻是今天不僅下雨,還刮了大風,就怕船商不想冒險趕夜路。
孟舒瑞沒了吃飯的心思,走到窗邊看著雨景來了兩句詩。
吟完即興創作的詩後,他回身看向依舊在喝茶的何言信。“言信,你覺得這兩句如何?”
何言信……
“極好,詩中描述的那副美景仿佛就在我眼前,格外活靈活現。”
他拿出做文言文閱讀理解的經驗,努力“品鑒”了一番。
孟舒瑞基本清楚他的“教育水平”,所以也沒對他的這波回應有任何意見,隻謙虛的道“慚愧慚愧。”
兩人就天色聊了幾句,就把話題轉向今天來這的目的。
“此人靠譜嗎?”談生意的對象是何言信找的,孟舒瑞隻聽他說了一些信息。
但一百套的玻璃餐具不是小數目,所以他有些不放心,還想再跟何言信確定一下。
何言信點點頭,“我與他已經接觸了兩個月,之前也對他的名聲有所耳聞,放心吧,是靠譜的。”
他沒說出口的是,在前世的記憶裏,“原主”就見過且了解過這人,所以他才會選擇跟對方接觸,拉扯了許久才決定做這個生意。
“馮顯英……”孟舒瑞默念此人的名字,又想到他去打聽來的消息。
馮顯英是個在昭州甚至整個大安都略有名聲的海商,經常從海外帶回來琉璃製品。
隻是一年多前的一場海難,讓他元氣大傷,不僅失去了花重金帶回來的貨物,船上的手下都十不存一,連他也是經曆了九死一生才回到大安的。
從那以後,馮顯英就再也沒出過海,此時對方正需要東山再起的機會。
如果大安本土也有品質上好的琉璃,那他是選擇跟他們合作,還是繼續積攢資本,冒著危險出海呢?
答案顯而易見,否則也不會有今天的這一場會麵。
借著對方的手,把玻璃廠的產品轉出去,這筆生意確實能做。
“二位久等了。”到了約定好的時間,馮顯英帶著兩個手下到了酒樓。
此人年紀在三十五左右,相貌普通,並不突出,但叫人一看就覺得這是個很精明的商人。
馮顯英進門先是不動聲色的觀察了幾眼兩人,然後就拱手見禮。
“馮老板,我給您介紹一下,這位是孟舒瑞,我在信裏跟你說過的。”何言信先把他們的身份給對方表明。
“古人雲見字如麵,果然是有一番道理在的,何小兄弟長得真是一表人才。別總喚我老板,倒顯得咱們生疏。我長你幾歲,叫我馮大哥便是,我也給自己臉上貼點金,占些便宜。”
馮顯英把人對上後,對一直跟他聯係的何言信觀感很是不錯。
他接著又對孟舒瑞道“原來這位就是孟公子,真是聞名不如見麵。馮某二十年前有幸見過孟大人一麵,我瞧著你倒是繼承了他老人家的遺風……”
孟舒瑞拱手別過頭,忙道不敢,然後跟何言信對視了一眼。
何言信微不可察的搖搖頭,表示自己沒有告訴過對方他是孟老太爺的孫子這件事。
看來馮顯英這是刻意的把兩人的身份查了一通,那對方應該也清楚何言信的來曆。
馮顯英表示突然有人跟我說他有品質上佳,還是自己製作的琉璃,那自然得查清楚咯。
“咱們也別站著了,馮大哥請坐下喝茶。”何言信順勢而為,對方讓他這麽喊他也就這麽喊了。
坐下後三人自然還是先寒暄了幾句,喝喝茶才進入正題。
“最新的樣品我們帶了,不如您先瞧瞧?”何言信把放在一旁,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東西拿過來。
裏邊除了之前就托威成鏢局帶過給馮顯英的玻璃盤跟碗外,還有廠裏新做的玻璃杯。
玻璃杯並不大,跟平時喝茶的杯子差不多,上邊是花鳥圖案的紋路。
杯子的模具難做,玻璃也難成型。而這個圖案是宋葉箐畫的。
何言信琢磨研究了許久,才把杯子做到可以售賣的地步。
馮顯英沒有再看跟之前的樣品紋路不同的盤子跟碗,而是拿起杯子仔細觀察著。
他邊看邊在心裏驚歎,這琉璃的雜質甚少,比起海外的那些有過而無不及,若拿出去賣,絕對穩賺不賠。
隻是他很好奇,既然能做出這麽好的琉璃,那孟家之前為何不做呢?
沒錯,他並沒有把做出琉璃這件事聯想到何言信身上。據他了解,對方是從齊州逃難來的普通人,應該沒那種本事。
馮顯英自覺的把這琉璃的來曆安到了孟家身上。畢竟孟家也顯赫過,有做琉璃的方法好像也不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