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節 大炮打蚊子

字數:4920   加入書籤

A+A-


    土謝圖汗死後,紮薩克圖汗、車臣汗一個月內相繼戰敗。
    一如往常,戰爭結束隻是開始,民生得不到恢複,很快還會有王二汗和李四汗出現。
    最簡單辦法就是成立屯墾兵團,為牧民劃分牧區,兩個辦法雙管齊下。
    因為天氣和水源問題, 牧草資源不均。
    隊們想出辦法,貧瘠的地方牧民草場大一點,水草豐盛的地方草場小一點,而且抽簽定結果。
    抽到那裏交給老天爺決定。
    屯墾兵團由東土默特部八萬騎兵和二十萬榆林駐軍組成。
    和縣、鎮、村情況類似,每個士卒和他的家人都有草場,小到兩三百畝, 大到七八百畝都有。
    房子也會有,統一建造。
    和內地情況不同, 當地存在某教, 比較豪橫,還是那句話,槍口之下眾鬼神)平等。
    五月。
    陳晴兒護衛隊長葛琴和藍玉來西寧縣,向張新匯報工作。
    葉爾羌、東西土默特、喀爾喀、古格部、藏巴汗牧民百姓,在當地屯墾兵團協力下,完成居民口統計、草場劃分完成。
    每隔三四百裏成立一座小鎮,小鎮內設基層衙門,調節民間糾紛,管理地方治安。
    設交易市場,提供茶葉、鐵器、鹽等基礎生活商品。
    可惜沒有醫療條件,每年都在培養,數量還是不夠,內地也大量需要醫生。
    不管如何,相比農奴、奴隸製不同,現在進步巨大。
    “有沒有各地屯墾兵團數量?”張新問葛琴。
    “有的陛下,”葛琴把一副地圖在張新麵前攤開,上麵備注有一些數字。
    介紹道:“占城屯墾兵團五萬人, 他們是當地駐紮老兵;
    奇沙城五萬,負責種植生產漂亮花;
    陀耶曼)屯墾兵團二十萬人;
    漢達(仰)屯墾兵團二十萬人;
    永昌鎮屯墾兵團二十二萬人;
    葉爾羌沙車城屯墾兵團二十萬人;
    喀爾喀西北邊境屯墾兵團二十八萬人;
    福晉城屯墾兵團二十萬人;
    興凱湖屯墾兵團十萬人;
    八百裏營屯墾兵團十萬人,海崴港屯墾兵團五萬人,總共一百六十五萬屯墾兵團。”
    除福晉城和沙奇城,其它全部是邊疆屯兵。
    “有多少未屯墾士兵?”張新問。
    “西寧縣三十萬,山城府十萬,廣州府五萬,徐家匯五萬,大都城五萬,安平城五萬,呂宋兩萬,鮮明之省五萬,總共六十二萬。”
    停頓一秒,葛琴繼續介紹道,“另有十萬禁衛軍,三十萬奴隸兵團。”
    張新眉頭跳跳,165+62+10+30,等267萬?
    萬幸屯墾兵團可以自己養自己,如果壓在老百姓身上, 等於從正常人身上身走一升血。
    話又說回來, 三百萬人是剛需,否則守不住巨大疆土。
    “告訴皇後和郭貴妃,”張新思考道,“不計算奴隸軍隊,軍隊人數保持兩百八十萬人,單獨成立後勤軍團,和海兵軍團。”
    “包括在兩百八十萬人以內嗎?”
    “對,後勤也是戰鬥力,先定三十萬人,不夠繼續加。”
    後勤包括軍需生產、武器製造、運輸、醫療、吃飯、設備維護、培育馬匹、獵犬、敵後遊擊隊等等。
    明軍現在後勤非常依靠西印度公司,郭文靜相當於軍隊後勤執行軍官,負責為各個前線調配物資。
    這種公私不分情況,應該結束。
    明軍後勤,應該由明軍自己負責。
    西印印度公司是私企,理應以幹壞事為主,做好事算什麽事?
    葛琴應是,手裏多出一封信,繼續下一個話題。
    “尚可喜在倭國先後擊敗三次進攻,殺死倭人約十三萬,紅夷人約一千;
    德川家光願意和談,代價是五千萬兩白銀,二十萬女人。”
    “不夠,”張新拒絕,“如果額外有一百萬女人,兩年可以增加一百萬出生嬰兒,三年後增加兩百,五年可以增加三百萬。”
    社會繁榮離不開人口,兵源,稅源,傳承。
    “好的,”葛琴又道,“還有一事,皇後打算從廣州府修鐵路到捕魚兒海,竄連九省十五城;
    從漢達城南部運河西出海口)修到西寧縣,竄連七省十二城;
    從大都城修到徐家匯,連接三省六城。”
    張新心髒抖抖,起碼七千公裏,陳晴兒這是讓大明1.4億人吃土啊!
    不過,聽著怎麽那麽心動呢?
    然,實現這三個目標,要麽加稅,強征民力,要麽——搶!
    想到這裏,張新對葛琴吩咐道,“告訴尚可喜,不要那麽嗜殺,俘虜留著,送回大明,從事義務勞動;
    也告訴所有將軍,特別是張一三,把俘虜留著。”
    葛琴秒懂,大聲應是。
    ....
    “皇後身體怎麽樣?”聊完公事,張新關心問。
    “肚子已經隆起,”葛琴介紹,“大夫說胎兒情況良好,皇後狀態也不錯。”
    張新放心一些,其沒它事情,葛晴離開返回大都城,藍玉留下。
    過去兩個月,瓦刺十萬牛羊和十萬女人陸續送到,羊留在西寧大營當軍糧。
    牛通過火車送到中原地區當耕牛。
    女人分配給傷殘軍人為妻妾。
    得到好處,付出代價,張新承諾保護瓦刺三年不受喀爾喀攻擊,現在喀爾喀部已經灰飛煙滅,承諾得到兌現。
    現在,喀爾喀部被滅,不可留著瓦刺繼續存在。
    張新打算讓藍玉、丁東虎、張一三,分別率三路軍隊攻進瓦刺,用大炮打蚊子辦法,完成最後一戰。
    “你領一萬禁衛軍出發,”張新叮囑,“可能會遇到斯拉夫人,不要留情。”
    藍玉大聲應是,小心翼翼提醒,“要不要給和平一個機會?”
    所謂給和平一個機會,也就是勸降。
    張新擺手,“你剛才聽見了,皇後要鐵路,朝廷又比較窮,總不能壓榨自己人吧?”
    “陛下仁慈。”藍玉虛偽奉承一句,離開準備出征。
    西寧縣前線大營再次變的熱鬧。
    於東虎之前一直在東西土默特部內剿匪滅霸,協助文職隊員統計人口,劃分土地和草場等工作。
    接到出征任務,於東虎立馬變的雄糾糾氣昂昂。
    十萬人,三萬騎兵,七萬步卒,從西寧出發,徑直往西北走,尋找瓦刺主力消滅。
    張一三領六萬騎兵,從舊喀爾喀出發,進入瓦刺。
    藍玉利用屬性馬速度優勢,從舊葉爾羌境內繞道進入瓦刺,還是三路打擊辦法。
    曆史上瓦刺最出名的汗王是也先,土木堡之戰中俘虜明皇,後被於謙打敗。
    於謙書生出身,對戰也先之前,他甚至沒有穿過盔甲。
    如此看,於謙即使很厲害,其實也就那樣。
    張新認為,他們都很弱,弱者也分等次,比如:超級弱、很弱、較弱、一般弱。
    土木堡明皇屬於超級弱,也先屬於較弱,於謙屬於一般弱。
    隻是簡單劃分,於謙能用一手爛牌打出好結果,說明他個人能力很強。
    現在攻打瓦刺,一萬禁衛軍,六萬精銳百戰騎兵,十萬虎賁,等於是大炮打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