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被無視卻又無法無視的王明

字數:5664   加入書籤

A+A-




    朱元璋龍行虎步般走了進來,二話不說直接衝著李善長,劉伯溫二人問道。
    “國號取何名,二位有何定論哪?”
    李善長,劉伯溫恭敬站起,且聽李善長微笑道來,顯是胸有成竹。
    “關於國號,在下與伯溫所見完全一致。”
    “新王朝的國號為大明!”
    “其意,一者,承明教之大,小明王為宗。”
    “二者,明乃日月二字相合,承天道而定乾坤。”
    “三者,大明之大,天下無雙,大明之明,萬古不滅!”
    劉伯溫隨後補充:
    “其四,大明二字,典出大阿彌陀經。”
    “佛言,其光明所照,央無數天下,幽冥之處,皆常大明。”
    朱元璋嘴中咀嚼著大明二字,心裏默默又加了一句。
    其五,大明之明,也源於王明之明,大明王尊神之明!
    若當年沒有王明,咱朱元璋有可能永遠隻是朱重八。
    朱元璋想到這裏,心頭沒來由的升起一股無比複雜的心緒,半響才緩緩點頭道:
    “大明,大明……這名字起的好。”
    “叫起來郎朗上口,聽起來擲地有聲,想一想,滋味無窮。”
    “嗯,好,就這麽定了……那國都呢,你們二位有何斟酌?”
    李善長遲疑著回答。
    “呃……在下仍主張定都應天府即金陵城)。”
    “理由是金陵城倚鍾山臨長江,虎踞龍盤,天下形勝。”
    “立為國都,定然國運永恒。”
    “此外,江南數省皆為魚米之鄉,定都於金陵便於統禦全國經濟。”
    “其三,上位的文臣,武將,多為淮西子弟,他們都希望定都於應天。”
    “文武之心,不可不慮呀。”
    朱元璋輕嗯一聲,似是讚同,但目光卻看向了劉伯溫。
    劉伯溫微微低頭,緩緩道來:
    “在下以為,應天府可暫定為國都,但不宜久長。”
    “曆代以來,應天府宮闕城池遷移無常,城隍墩塹,屢經開挖填塞,坑窪沼渠,滿目皆是,因而地脈泄盡,王氣難收。”
    “六朝以來,凡定都於此者,其王朝皆偏安一隅,繼而淹滅消亡。”
    “此外千百年來,危險中華的胡馬蠻夷多出自於北部邊疆。”
    “凡聖朝盛世,立都當以戍邊製敵為第一要務。”
    此言一出,話是說進朱元璋心坎裏了,他心裏也是這麽想的。
    “咱是這麽想的,應天暫時定為國都,等天下平定以後,在從汴梁今開~封)和大都今京城)兩城之中擇一成為新都,而應天降為陪都,實行南北二京製。”
    李善長與劉伯溫相視一眼,皆開口道:
    “妥當。”
    “妥當。”
    “此事,就咱三人有數,萬不可泄。”
    “遵命。”
    “遵命。”
    說完國號,定好國都之事後,朱元璋忽然臉上浮起笑容起身拿起一張詔書,走到兩人跟前。
    “這個呢,就是宋濂給咱起草的登基詔書。”
    “咱看了之後啊,都快認不得自個兒了。”
    “嗬嗬……他上麵寫到,朱元璋,乃是蟄伏千年的真龍天子!”
    “咱娘呢,孕中便見到霞光滿天,咱在誕生的那一刻,更是天降紅霓。”
    “還有青鳥,白虎相護,咱娘攜子在大河之中洗浴之時,上遊飄下來五色的彩帶,取之裹身,整個大河立刻變得紅光燦爛……哈哈哈哈……”
    “哎呀,咱這朱重八呀,在宋先生的生花妙筆之間,已然不是人了,是個神!”
    朱元璋微笑著自嘲自侃著。
    李善長,劉伯溫嗬嗬兩聲,且聽李善長道:
    “上位啊,在下以為宋先生所言無甚不妥。”
    “天子嘛,就是人間的神靈。”
    劉伯溫也微笑著搖頭晃腦的道:
    “即使大帥自已以為不是,也要讓百姓們以為是。”
    “如沒有神靈供百姓們叩拜,那也不成人間了。”
    朱元璋想了想,又問。
    “您二位,覺得妥?”
    “妥當。”
    “妥當。”
    朱元璋搖頭。
    “可咱並不喜歡,咱覺得這東西太像戲文,虛的很。”
    “咱知道,咱不是神,真若說神,就連王明他都未必……咳咳……”
    “咱覺得,此詔書就該直言,咱是至貧出身,家無片瓦,身無完衣!”
    “在爹娘死的時候,連一口米湯都喝不上,咱哥是脫下自己的衣裳給咱娘裹的腳!”
    “兩尾蘆席給咱爹娘下的葬!”
    李善長聞言低聲道:
    “上位啊,這些痛苦窘迫之事說出來怕會玷汙天子龍威呀。”
    朱元璋回道:
    “但是,天下百姓聽到了此事,會不會覺得親切無比呢?”
    朱元璋微彎下腰湊到不言語的劉伯溫身旁緩緩問道。
    劉伯溫聞聽此時朱元璋的語氣隻覺得心頭一震,一暖,複又覺得一寒。
    奇怪,為什麽會覺得寒呢?
    一旁的李善長,也不知為何心頭連跳,寒意陣陣,不知為何。
    “他們會知道,朱元璋此人原來是一個從土疙瘩裏拱出來的泥腿子皇上!”
    “此人了不起,實在是太了不起了!”
    朱元璋越說聲音越大,猛烈激動的揮舞著自己的長袖。
    “如此一來,百姓們就會覺得咱更親切,更敬信,甚至更畏懼!”
    “出身貧寒卻取得了天下!此事非旦不醜,咱覺得更為榮光!”
    “當年連那王明都對咱佩服道,說咱日後若能成帝,單論出身之低!咱比漢高祖還要更勝一籌!”
    “咱,深以為然!”
    朱元璋的聲音在此時大到極致,室內一片寂靜無聲。
    半響,劉伯溫霍然站起。
    “大帥所言,真是超凡脫俗,出神入化呀!”
    “古今皇帝的登基詔書概無出其有!”
    一旁慢了一步的李善長臉色難看,這等好拍龍屁的機會居然讓劉伯溫搶了。
    “好啊,既然如此,就勞煩先生為咱再撰寫一份吧。”
    “伯溫有幸撰寫撰寫這樣的登基詔書,隻怕也會名傳千古啊!”
    朱元璋享受著這隱晦的拍龍屁,笑容更燦爛了,隻有慢了一步的李善長微低了低頭,臉色更難看了。
    “哦,對了,新朝的曆法典章製定如何了?”朱元璋似是不想厚此薄彼,又轉頭看向李善長問道。
    李善長心中一喜,他是大明宰相,日後也定然名傳千古,站起來回道:
    “從三月以來,呂昶就領著一群飽學碩儒,在太史院忙得興致高昂,但凡朝庭所必備的禮法,典章,皇曆,鍾磬,音律,樂舞,服飾,樣樣都在擬定之中,不日就會呈上,請上位裁定。”
    “咱早就說過,呂昶啊是個能人,肚子裏就是個百寶箱。”
    “大帥,呂先生之能正是我等之不能。”
    “嗯……隻是可惜,王明那家夥不在,他草創的憲法也是極重要的,那憲法部現在還是由咱秀英代管呐,他要是在,定然會提出不少新奇又重要的法律條規。”
    “隻可惜他是修行中人,不當歲月為歲月,離開三年了,隻當是三天……”
    朱元璋語氣似是不滿,嘴中念叨著。
    李善長,劉伯溫兩人聞言靜默,對於這個離開已三年,卻常常在朱元璋嘴裏出現的人,一個近似神仙的異人,兩人統一口徑態度,那就是不聞不問不說不提,就當沒有此人,最好是永遠也別在出現了。
    李善長想到這,主動岔開話題。
    “對了,還有皇宮正殿,奉天殿,在胡惟庸的親自督理下日夜趕工,已經初具規模了。”
    “嗯,胡惟庸也是個大能人,一會兒咱們瞧瞧他去。”
    朱元璋嗬嗬笑著,心裏知道李善長在岔開話題且順便給他的弟子胡惟庸邀下功。
    你們啊,都是凡人,以後都隻是咱的臣子。
    唯有那王明,永遠是咱的朋友,也是……
    朱元璋揮揮袖,轉身離去。
    也是什麽,隻有朱元璋心裏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