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刻苦學習,終有所用
字數:3775 加入書籤
次日午時許,斥候回報於鄗城以北二十裏處發現燕國大軍!
鄗城之上愈發地緊張和忙碌了起來!
大罐大罐的金汁被架在了烈火之上,惡心的臭味伴著濃濃的黑煙一起升騰,一捆捆的箭矢被浸沒在其中,一番攪動,直至它沾滿了金汁的精華,再往上一提,更翻出金汁底下新鮮的臭氣。
幾座新增的箭塔和四座昨夜剛剛送來的床弩,正在做最後的調試,與那幾座床弩一同從邯鄲武庫中翻找出還有十輛投石車。
當這十幾個大家夥運到之時,大家都對床弩表現出了極其濃厚的興趣,幾個校尉都嚷嚷著要把床弩放到自己防禦的城門,這可是對付敵軍箭樓和重步兵的利器啊!
趙啟表示敵軍主攻的肯定是北門,床弩都放在北門才對。
東西兩門的校尉則表示北門已經聚集了最精銳的兩千大軍了,咱這兩個城門隻有一千防守部隊,這要個兩個床弩加強下不過分吧。
隻有南門的校尉興致缺缺地看著眼前三人,鄗城依山而建,南門背靠邯鄲,要攻南門,不僅得繞過大山去,還可能遭到邯鄲腹地的夾擊,須知其餘幾門除非破城,否則是無法及時增援的,一旦被腹背夾擊,被殲滅也便隻是時間的問題而已了。
故而南門很難收到燕軍的攻擊,當然,為了以防萬一,趙括還是在南門放了五百兵卒並五百青壯。而剩下的一千兵力,包括趙括的親衛隊在內則是趙括最後的預備隊。同時,城內還有三千左右正在加緊訓練的青壯。
趙括也是考慮再三,還是決議將四座床弩集中使用,畢竟分開的床弩遠沒有並聯四發床弩來的效果來得震撼,正當趙啟咧開大嘴就要笑的時候,趙括的一句話直接把他憋個半死。
“床弩集中放置在東門,記住做好隱藏,一定要在燕軍密集衝鋒攻城時才暴露!明白嗎!”趙括對著東門的校尉說道。
“諾!”東門的校尉聞言大喜道“末將一定讓他們發揮出最大的功用!”
趙啟和西門的守將都有些不解地看著趙括!趙括卻罕見地沒有過多地解釋。因為他急切地想要去看看那十輛投石車。
相較於直來直去的床弩,趙括更看重那十輛投石車。
眾將更加不解了。投石車,唬人還行,一顆石彈砸下去就是一個大坑,可是除了這個坑和一片塵土外再也沒什麽了。最重要的問題是——打到哪都看天意!
原來如今的投石車,乃是純利用人力的人力拋石機,是用人力在遠離投石器的地方一齊牽拉連在橫杆上的梢(炮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繩索栓住容納石彈的皮套,另一端係以許多條繩索讓人力拉拽而將石彈拋出。
問題就在於人力拉動,這次這個人沒使上力氣,下次那個人腳滑了一下,施加的壓力不同,石彈當然到處亂飛。要是一個不好,力氣沒使夠,石彈還有砸到自己頭上的風險。而隨著戰爭的繼續,士卒體力的下降都是可以預見的,於是石彈的距離越來越近,即便是阻隔敵軍的作用也不大了。
另一個問題是耗費太多,每次操炮都需要好幾十人一通拉繩,雖然說可以讓民壯來拉繩,卻仍是費力不討好,還不如將石彈擺上城頭,或許還能多殺傷幾個敵人。
最後一個問題則是攻擊距離的問題,由於全靠人力的緣故,若是要增加距離,要麽就要繼續加人,加人,就意味著正麵戰場上人數的減少;要麽就要將所拋射的物品減輕,可是輕了也就意味著威力的減少。
如此精度不夠,耗費卻多,打不長,打不狠的武器自然不受將領的喜愛,無論攻防。
可是,趙括卻知道,隻需將它稍加改造,它便可以變成令歐亞大陸瑟瑟發抖的“回回炮”!
趙括傳令集中所有鐵匠、木匠,並青壯五百,成立砲營,所有調入砲營之匠工,皆入軍籍,敢有泄密者以叛國論。
隨後趙括下令征用北門後一片的民房,全部打通,隻保留足夠遮擋視線的院牆、房牆,空餘之處皆補之,於是一個投石車的陣地就形成了,既作為投石車的拋射陣地,同時也作為投石車的改造場所。
除了少數幾個參與改造設計的大匠及操砲之人,其餘敢入此地者皆斬。而操砲的三百人更是直接由趙啟親自挑選,非有家室在趙者不取,非良家子不取,非忠心者不取,堪比親兵挑選。即便如此,趙括仍不放心,更是將操砲之營地,設在了砲陣一角,以隔絕外界。
所需改造之物,皆由其中之匠工打造,甚至每人隻做一部分,再由親兵集中收集,由親兵們進行改造。
在做好了一係列的保密工作後,拋石車的改造工作也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說來困難,實際很簡單,以上的精度問題也好,人力耗費也好,甚至最後的威力與攻擊距離問題,說來都是一個辦法——用大地的力量替換人的力量!
嗯,說人話,就是用重力替換人力。
利用杠杆原理,將原有的拋石車進行改裝,原來靠人力拉的一端變成固定的裝有重物的木箱子,而另一端裝有待發射的石彈。發射前先將放置石彈等的那端用絞盤或直接用人力拉下,同時用鉤子固定住,與此同時裝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時上升。戰鬥時,放好石彈後,解開鉤鎖,重物的一端瞬間落下,而裝配的石彈也順勢拋出。
這便是縱橫歐亞,砸破無數城堡、城牆、營寨,於襄陽之戰中一戰成名的,令敵軍聞風喪膽的配重式拋石機——“回回炮”。
相較於人力的投石車,這樣威力巨大的拋石車,操作起來隻需要五人即可!三人壓杆,兩人裝彈。
更神奇的是,這樣的拋石車,隻需掌握好一段配重與所拋射石塊的比例,幾乎可以指哪打哪!
而這樣的一道簡單的杠杆原理的力矩分析加一道拋物線分析的物理+數學題,自然不可能難倒接受過良好九年義務教育,畢業於某著名建工老八校之一的趙括。想想那些伏案的深夜與變形的中指,趙括表示誰言讀書無用乎?
但問題在於,這玩意即便把公式算出來,給到這些個所謂的大匠,他們也看不懂啊。
而趙括作為一軍統帥,也不可能泡在砲軍一直指揮砲軍不是。
好在,這東西也不需要精確地調節,趙括下令製作了三種木籠,分別對應近、中、遠三種攻擊目標,要用時根據指令,掛上木龍,再將木龍堆滿,也就可以了。即便需要微調,大匠的能力,想近點就減輕點重量,想稍遠一點就加幾塊石頭,這樣的操作還是明白的。
趁著夜晚,趙括又用兩台拋石車試驗了一下,效果很是不錯!
如此便隻等明日給燕軍一個驚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