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打土豪,分田地
字數:6843 加入書籤
夕陽西斜,薊城之中達官顯貴們走的走,離的離,往日熱鬧的大街早已沒有了喧鬧的模樣,漫天的沙塵卷著幾寸破布在空中盤旋,又被巡邏的趙軍給撞落,與薊城陰暗的角落中翻滾的破桃爛杏一同落入曆史的垃圾桶中。
燕國的百姓們,都抱成一團,縮在了家中,靜靜等待著命運的降臨;
或有幾個膽大的少年,趴在窗前門縫間,透過微微地縫隙,向著空空如也的外頭觀瞧著;
更有幾個不諳世事的稚子,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壯著膽子,小心地將自家的大門推開了一條僅能容自己穿過的縫隙,趁著自家大人不注意,一轉眼的功夫,便溜了出去。
待家中大人反應過來,已然追之不及矣。隻得又將門的那條縫隙擴大了些許,趕緊鑽了出去,試圖在“亂兵”反應過來前,將年幼無知的孩子給帶回家中。
門開,卻見稚子手捧著飴糖,邊舔著,邊給幾個趙軍士卒裝束的人指著路。
砰的一聲,大人一下子跪倒在地,以頭搶地求饒道“稚子無知,稚子無知,求將軍放過稚子,家中尚有黍米半鬥,願全獻於將軍!求將軍放過家中稚子!”
言畢,又結結實實的一頭磕在了破亂的地麵上,真真磕頭如搗蒜也!似乎沒有疼覺般,任憑細碎的石子將額頭擦破,又再將血肉侵蝕!
“砰砰”的磕頭之聲,宛如一麵戰鼓敲在了每個趙軍士卒的心頭!
“若非我王率兵死守鄗城,此刻跪於地麵磕頭如搗蒜之人,或許便是自己在邯鄲城中的家人吧!”趙軍士卒們心中暗暗歎息道。
“爹爹!”稚子心疼地看著自己的爹爹,什麽都不懂的他,卻是知道頭磕在地上的滋味可不好受。每次跌倒了,都好疼好疼的,都得爹爹狠狠踩幾腳磕疼他的地麵,才能止住自己的淚水。
“爹爹,疼!”稚子一邊奔向自己的爹爹,一邊心疼地喊道。看著爹爹頭上的血痕,大大的眼睛中瞬間眼淚汪汪,看向爹爹跪拜的方向,正是剛剛給自己飴糖的叔叔,小小的腦袋裏瞬間火了,將手中剛剛還寶貝似的飴糖丟了出去,萌凶萌凶地怒道“壞人,不要,甜!”
眼見著話都說不明白的小人兒居然擋在了自己爹爹麵前,更是把自己最喜愛的飴糖給丟了,趙軍士卒心中最溫柔的那塊地方瞬間被觸動“自家的娃兒也該能喊爹爹了吧!”
瞅著眼前怒氣衝衝的萌娃小人兒,眾人不由地樂了起來。
為首的趙軍屯長最先反應過來,趕忙上前,先是將跪倒在地的百姓扶了!又將稚子丟棄的飴糖撿了起來,放在嘴邊吹了吹上麵的灰塵,遞到稚子麵前,說道“叔父不是壞人勒!叔父給的飴糖,甜著呢,不能丟哦?”
稚子見趙軍屯長將爹爹扶起,敵意減了許多,小小的舌頭伸出嘴巴舔了一舔,弱弱地卻又懂事地看向了自己的爹爹。
“這位兄台,吾乃趙軍屯長也!奉我家王上之令,前來此處尋裏正或是族老也!兄台放心,我家王上有令,敢有擾民者,皆斬!此來一為傳我王安民之令,二為分發糧食。”
見麵前的兄台還是有點兒懵,屯長又解釋道“我王知燕王為伐趙而對薊城百姓多有盤剝,今寒冬已至,恐民不聊生,故特開軍倉以賑濟百姓,需各裏裏正出麵,對照人口黃冊分發糧食,以助百姓安穩度冬哉!”
“此,此言當真耶?”眼前的百姓聽聞後仍有些愣愣的,隻聽過征集軍糧,沒聽過發放軍糧的啊!還是敵國來發!怎麽看怎麽像是在做夢!
屯長顯然也看出了眼前之人眼中那抹濃濃的不信任!
屯長卻也沒有再做口頭上的解釋,轉過頭,對著自己麾下的人馬說道“老李頭,讓你的人解開糧袋給老兄弟們看看!”
“諾!”一什的趙軍士卒齊齊應諾道。
“砰砰”的幾聲,幾名士卒從糧車上扛下幾袋糧食,砸在了地上,麻利地解開袋子口,漏出了其中黃白色的黍米,仿佛還怕不足以取信於民似的,一雙雙大手板子,又往糧袋中深深一插,狠狠一抓,又緩緩拔出,在燕民的麵前展開大手,裏麵也盡是黃白色的黍米。
“這這些,是,是給我,我們的嗎?!”燕民有些不可置信地問道。
“當然了!不然我們帶著這麽多糧食過來幹嘛?快快帶吾等去尋那裏正吧,分了黍米,也好給娃兒好好做頓幹的!補一補!”屯長笑著說道,邊說還邊在稚子的頭上摸了一摸,卻再一次遭到了稚子的反抗。
隨即屯長又將飴糖,遞到了稚子的麵前“拿著,叔父給的,爹爹同意的!”
稚子再次咽了咽口水,抬起小腦袋望向了自己的爹爹,懂事的讓人心疼!
燕民緩緩地點了點頭!
稚子這才歡喜地接過了飴糖,小口小口地舔舐著。屯長見狀,心中大樂,不由地想起了遠在上黨的家人和已經死去的兒子,若是兒子還在,也應這麽大了吧!正想著,手不自覺地又向稚子的頭頂摸了過去。
這次稚子雖然仍舊眉頭稍皺,卻沒有再抗拒!
“這位將軍,小人這就帶你去找裏正!”燕民看著自家孩子說道。
“啥將軍啊!就一個小小屯長!叫我老陳就好了!有勞兄台了!”屯長笑著答道。
很快,在燕民的幫助下,趙軍屯長很快找到了裏正,並說明了來意。
裏正聞言也是一臉詫異,他甚至都已經想好了,讓各家湊點糧食,好歹把趙軍打發走,將人保全了,才是最重要的。甚至已經喊來了幾家人進行商議,卻不想趙軍不僅不征糧食,反而發糧。
那還有啥說的,敲起鑼,讓各家各戶都到裏正這兒集合領糧便是!
屯長卻不慌不忙地掏出了剛剛從衙門收繳的人口黃冊,對裏正和眾人說道“裏正有所不知,軍中糧食也有限。我王說了,此糧乃是為百姓度冬之用,不可令歹徒有機可乘。”
“故我王嚴令必須見到人才發,領一人簽一人,當然若是老人、婦女有所不便,可令裏正及三五鄰居作保代簽也。然其他必須按照黃冊所載進行分發,或有出入,亦需裏正並三至無人作保簽字,以備詢查也!”屯長笑著為裏正及眾人解釋道。
眾人都表示沒問題,這就喊人過來!眾人尚未離開,屯長又說道“另外我王已令專人進行清丈,若是自家有地的,領糧食時記得把地契也帶上,吾等需趁此機會做好記錄,若是那無人認領之土地,我王將統一收後,再按人頭分給各家。可莫要忘記了啊!”
眾人紛紛應諾,但心中不由得嘀咕不僅分糧還要分地?
唯有裏正若有所思地看著屯長,淡淡地說道“趙王之所圖,甚大也!”
屯長似乎沒有聽見般,笑著讓麾下士卒開始搬運糧食,而隨著一口口麻袋的打開,漏出那其中黃白色的黍米,大家的最後一絲顧慮也化為了烏有,畢竟什麽都是假的,隻有糧食才最真。
眾人瞬間四散而去,各自呼喚著兄弟姐妹們前往裏正家門口領糧食!
哪來的糧食?趙國大軍送的!
裏正雖若有所思,卻也派出自己的兒子們敲著鑼打著鼓,宣揚著趙王的恩德!
而那帶路的燕民也隨即加入了搬運、分發糧食的行列。
不得不說,裏正的威望還是高的!不多時,便有百姓陸陸續續,半信半疑地帶著口袋過來了,屯長也不含糊,讓早已準備好的書記員對照著黃冊就開始分發糧食。
糧食不多,規定成人一鬥,未成人半鬥。
士卒們的分發,卻是下了狠手,說是一鬥,卻將鬥尖堆得老高,如同一座米山一般,直至米山滾落再也堆不上去;說是半鬥,卻是大半鬥,幾乎與邊緣齊平;遇到困難戶,如幼年失怙的家庭,在裏正和三位老者的認證下,還多加一鬥。
這一通驚人的操作,自然是趙括交代下來的。至於為什麽,看看眼前一個個感恩戴德的燕民便知道了。而這些糧食都是從燕國官員的府邸、偏院中搜出來的。
所謂“崽賣爺田,心不疼!”,嗯,不對,趙軍是爺不是崽!反正就是這麽個意思吧!花別人錢辦自己的事兒!趙括表示就一個字——爽!
“老陳屯長!吾真非夢中耶!”帶路的燕民對著屯長問道。
“三月之前,吾也嚐,問過此語哉!”屯長笑著答道。
“哦?”一見有故事聽,一旁領過沒領過糧食的燕民也漸漸都圍了過來。
“屯長,說說唄!”眾人起哄道。
“好!那就說說!”屯長顯然也很是喜歡這樣眾星捧月的感覺,於是講起了他的故事“說到這三月之前呐,吾尚不如二三子多矣!”
嗯,開頭很不錯!一下子抓住了聽眾的心。怎麽個不如法啊?又是如何逆襲的啊?眾人心中紛紛猜測。有懸念,有衝突!很不錯!屯長對自己的開頭很滿意。
“某本河東人也,因秦軍入侵,殺某父母妻兒,奪我田舍房屋,一夜之間,吾成了一介流民矣。顛沛流離來到了上黨。”
“正逢我王擊退秦軍收複上黨。我王不以吾等卑鄙,分吾等田畝,為吾等建屋,甚至還為吾等相親。這不,某下狠功夫給疏浚河渠,我王更是不吝嘉獎,短短三個月,吾不僅在上黨成了家,還又有了一所房舍!”
“疏浚河渠就能又嘉獎嗎?!吾等每年都要去哩,還得自帶糧食呢!吏員說這是為自己辦事情,怎們能讓王上掏錢呢?”一位燕民插嘴道。
“那是你們燕國,可不是咱趙國,更不是咱趙王呢!今年吾在軍中立了功勞,升了屯長,就立即有官差帶著我王賞賜的金錢送上家門,我王說了男人有錢就變壞,賞賜金錢一律交到家人手中,軍中有吃有穿要金作甚!”
眾人聞言,皆嘿嘿地笑了起來。
“我王還說了,要是大軍不能按時回返,耽誤了農事,農忙之時我王還會派人為吾家犁地呢!”屯長繼續驕傲地說道。
“真的耶?”燕民又是一陣的議論。
“那還有假!我王對咱那是極好勒!”屯長繼續說道,看著眼前一臉羨慕的燕民,屯長知道差不多到火候了,於是接著說道“爾等編戶之後便也成了趙民,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成了趙民,隻要肯下力氣,這輩子就不愁吃喝了!”
“那感情好!”
“屯長,汝前麵說我王會給吾等分地是真的麽?”又一位燕民問道。
“哎!本來不該跟你們說的。”屯長一臉為難地說道“也罷!就提前告知爾等吧!爾等切莫再外傳了哈!”
“吾聽得我王說,薊城達官顯貴既已脫城而逃,其田畝便全數充公,待編戶齊名後,便要按人頭分發到各位手中。一人三四畝應是有的。”屯長小心翼翼地說道,心中卻是在呐喊,快點把消息傳開吧!
“若是那些達官貴人們,找了回來可如何是好!”有些燕民還是有些擔心地問道,期盼的眼神已經說明了一切。他們需要一個承諾,一個依靠。
然而,屯長卻沒有給他們想要的承諾,而是昂首挺胸地說道“吾等上黨郡之民,卻從不怕秦軍再度攻來!秦軍若是來了,先要問過吾等手中之劍,利否!”
“不日我王也會於薊城招兵也,若是不想家園被毀,便與我王、與吾等並肩作戰吧!”屯長繼續激昂地說道。
“彩!”眾人被屯長點燃了心中的希望之火。
而這樣的火焰,很快在薊城內外蔓延開來,漸成燎原之勢!
兩日,短短的兩日之內,趙軍數萬大軍化整為零,以屯為單位,掃蕩著薊城每個角落,將薊城的王宮與達官貴人的府庫搬空,又將趙括的仁德播散道薊城的每個角落,再從薊城輻射到整個燕國的土地。
雖仍有心係燕國之人,然在趙國一係列的惠民政策之下,燕都薊城七十萬燕民,正慢慢朝著趙民轉變。
而在眾軍與眾百姓的期待中,趙括終於在第三日的辰時,踏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率領後軍一萬大軍,抵達薊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