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立軍法,刑於鞭

字數:7349   加入書籤

A+A-




    

    見趙啟昂著臉龐,絲毫不為所動的樣子,呂不韋輕輕地搖了搖頭,不在多說什麽,轉身便與趙啟一同回了營中。

    呂不韋當然明白趙啟是將羽林衛之死,全數歸結到了柏城世家,但他沒有預料到的是趙啟的反應會如此迅疾而猛烈,甚至不惜違背自己的命令。

    呂不韋聽聞此事也是怒不可遏,甚至看到被染的血紅的河水之時,很想當場就要處理趙啟一頓。可是,自己不能那麽做。

    首先,處理得輕了,對於這樣的廝殺漢子,根本毫無意義,隻是平白惡了他而已;

    處理得重了,需知對方可是跟王上一同浴血奮戰過,幾度救護過王上,也被王上以傷換命的救過,就這份情誼在,自己敢下狠手?又能下狠手嗎?

    更為關鍵的是,保護巡視使團的上萬大軍,名義上是以廉頗為尊,可是兩隻隊伍羽林衛和陷陣營,其主官可都是趙啟,而其中大部分的士卒都是趙啟親自挑選出來的,&bsp&bsp甚至於各級將校的晉升悉數出自趙啟之手。

    如此一來,固然是保證了兩隻隊伍在趙啟的帶領下能夠如臂使指,&bsp&bsp卻也給如今的呂不韋留下了巨大的難題。

    “怎麽辦呢?”回營的路上,&bsp&bsp呂不韋一直在問著自己。

    完全不處理或是處理太輕吧,&bsp&bsp自己威信何在?可要自己處理太重了,又怕引起軍中將士的不滿,&bsp&bsp畢竟趙啟不僅是他們的頂頭上司,還是為了死去的同袍報仇才違的令,這要是處理重了,&bsp&bsp指不定哪天不開心,哪個將士就會對著自己後背來一刀。

    而更令呂不韋感到棘手的是趙啟此為帶來的後果。

    從那兩個寧願自殺換掉幾名羽林衛士,拖延修堤進度的“死士”,呂不韋便敏銳地察覺到了不對勁。

    若是一般的家丁,&bsp&bsp如此情境下,理應抱頭等候寬大處置才對,即便是趁其不備,&bsp&bsp想做的也該是逃跑才對。唯有“死士”方才會在此等環境之下,&bsp&bsp不惜以命換命也要完成任務!

    可是,這樣的以命換命,無非也就是拖延一下堤壩修理好的時間而已,&bsp&bsp於大局並無益處,&bsp&bsp反而是暴露了死士的存在。

    隻是死士會有那麽蠢嗎?以生命為代價,&bsp&bsp卻行此無意義之事?

    不會!如果把他們的目標從堤壩換成修理堤壩的羽林衛士們,這個邏輯就很是通暢了。羽林衛士不顧自身安危地保護堤壩,卻被世家之人拽入河中身亡,&bsp&bsp尤其還有可能將一位高級將領給一同帶走!

    此舉雖與謀反又何異?

    此已經不是簡單想要將巡視使團拉下水了,而是在挑釁使團、甚至是在故意的激怒使團!

    沒錯!

    試想一下,若是趙啟真的有個什麽三長兩短,&bsp&bsp由趙啟一手帶起來的羽林衛、陷陣營會陷入怎樣的瘋狂的境地?

    盛怒之下的大軍便是將柏城給屠了也不稀奇,便是再理智的人恐怕也不會輕易地放過世家和公門之人。

    屠殺!這是唯一的結果!而如今趙啟的做法也恰好驗證著他們的謀算。

    時隔不過數日,&bsp&bsp相距不足百裏,又一座城池——柏城裏,又是一場對名門望族的屠殺。

    再讓人稍稍聯想一下數日前的任城之屠!

    很輕易的就能得出一個看似相當嚴謹的結論趙王意欲以使團為刀砍盡不服新政之人。

    這倒也確實是趙括本來的心思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可是有些東西,&bsp&bsp隻能說不能做,&bsp&bsp而有些事情,&bsp&bsp隻能做不能說。

    有些話,&bsp&bsp說出來就是錯!甚至是罪惡!

    很明顯,強力推行新政這樣霸道的行為隻能悄悄地進行,卻不能大張旗鼓地宣揚。

    一旦,這樣的霸道行徑被公諸於眾,固然是對不少心存僥幸之人的威懾,可是若是在有心人的撮合之下,一群膽戰心驚的人不察之下便會稀裏糊塗、慌不擇路地抱團取暖,試圖以“法不責眾”的方式消極對抗。

    可實際上,捆綁的方式看似仍在律法的框架內跳舞,而實則他們已經走向了反叛的道路。而等他們發現自身問題之時,往往已然身不由己,於是便隻能一條道走到黑。

    所以,為了避免世家不明所以的聚集捆綁,這才有了使團一個一個城池地先禮後兵,不厭其煩地商討,不惜給出鹽鐵這樣的國之重利來補償。

    如今,自己的巡視使團連續兩度剿滅城中世家貴族,短短十數日,斬殺貴族、官吏好幾百人,此舉無疑是在大肆地宣揚著新政的“霸道”,而更給了暗中的勢力以極好的口實。

    一旦對新政的恐懼在趙地貴族中蔓延開來

    一場浩劫在所難免啊!

    一臉憂慮的呂不韋終於帶著滿心的憂慮在忐忑不安中回到了軍營之中。

    得到消息的廉頗將軍,在中軍帳外迎接著他們。

    一番見禮之後,廉頗將軍二話不說便出手解決了呂不韋的第一重的難題——權威的問題。

    “呂閣老,請稍後!閣老不便處置此混不吝,本將來!”廉頗對著呂不韋一禮道。

    “老將軍!這”呂不韋有些意外地看著廉頗,他不明白廉頗為何要淌這趟渾水,他的想法還是將趙啟交還給王上定奪為好,畢竟趙啟乃是王上的愛將。

    廉頗卻不這麽認為。交給王上處置,&bsp&bsp自己自然不用擔什麽責任,甚至自己可以裝作不知此事的樣子,&bsp&bsp繼續做好防務也就是了。

    當然自己也不是為了賣呂不韋的好,這才決議插手此事。

    隻是他知道,他是處理此事的最佳人選。若是由王上定奪,輕了,&bsp&bsp恐傷及軍法威信;重了,則有損於忠臣之心。要遠在千裏之外的王上處置如此棘手之事,孰為不妥,此為一也。

    更重要的是,此事一日不解決,巡視使團之文官便與護衛軍之武將將存在隔閡。文官怨武將不識大局之觀,不曉從令而行;武將怒文臣不識同袍之情,不知同袍之義。如此一來,文武失和,定然於新政之推行不利,此為二也。

    “閣老無需多言!王上曾言錯了需認,認了需罰!”打定了主意廉頗將軍打斷了呂不韋的勸阻之言說道。

    隨即,隻見發須皆白的老將軍大手板子一揮,幾名羽林衛士齊齊上前,將趙啟押到了廉頗的麵前。

    “閣老有言柏城一幹人等悉數押回邯鄲受審!汝可知之?”廉頗對著趙啟問道。

    “末將知曉!然,柏城世家害我精銳曲長等人性命,是可忍孰不可忍!便是再來一次,末將亦無悔也!”趙啟昂著頭朗聲答道。

    周圍士卒聞言,皆是一臉崇敬地看向趙啟。

    “明知將令,卻依舊擅自斬殺犯人!”廉頗冷哼一聲“哼!汝倒有理了!要不這上將軍、閣老之位,或是我王之位!便由汝來坐好了!”

    “末將不敢!”趙啟聞言都快嚇傻了,趕緊拜倒,連稱不敢。

    不用這麽狠吧!扣這麽大的帽子下來,真的會死人的。趙啟的小心肝都有些縮緊了。

    原本還桀驁的性子一下子就乖順了許多,這也才意識到自己可能、也許、或許、似乎、仿佛是闖了大禍了。

    而廉頗之所以不論事情的真實大小,直接一個大帽子扣下來,也是因為趙啟實在是被趙括給慣壞了,天老大,大王老二,他趙啟老三,不拿趙王是真怕壓不住他。

    也隻有把趙啟給壓住了,他才能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才能重新站回到他該有的立場,而不是被一時的仇恨蒙蔽了頭腦,失去了該有的立場。

    將恫嚇有了效果,廉頗也不再多廢話,隨即朗聲說道“將軍趙啟,目無尊上,擅殺囚徒。著,鞭笞三十,禁閉三日,發回邯鄲,交王上論處!”

    幾名羽林衛士聞令對著趙啟一禮,說道“將軍,得罪了。”

    說著就要將趙啟壓下。

    趙啟也不掙紮,反而很是配合地交出了自己的兵符和武器,脫下自己的甲胄。

    緊接著,早已在一旁等候的兩名彪形大漢,手卷著腕子粗細的皮鞭就來到帳前,雙手抱拳給廉頗和呂不韋行了一禮。而趙啟也剛好被扒去了上衣,一身的腱子肉泛著黝黑的光澤,任誰看了也要說聲好漢子!

    又幾名羽林衛士,給趙啟抬來了一條長凳。可不是讓他坐的,更不是讓他更舒服用的。而是讓趙啟好趴下的。怕途中不自覺的走動讓施鞭之人不好控製,當然也是為了萬一被抽暈了過去,也不至於出現撲通跪倒在地的尷尬。

    趙啟也不裝漢子,三十鞭子,作為曾經的軍中刺頭他太知道是個怎樣的難關。即便是當年的刺頭,也不過就是五鞭、十鞭的,便已經下地難行了。三十鞭!想想都有點兒抖。

    但沒辦法,犯道人家手裏了。剛剛不後悔的口號可是喊出去了!

    丟人不丟麵,趙啟二話不說,一屁股就坐下,左腳一抬,跨坐在長凳上,隨即向前一倒,整個人包括頭顱緊緊地貼在了長凳凳麵之上,兩條手臂緊緊握住長凳的兩條粗腿。

    一係列的操作如同行雲流水,是個老挨鞭子的!

    趙啟熟練,鞭手也不含糊。皮鞭子在涼水裏又浸了浸,施刑的二人又看了看廉頗。見廉頗將軍緩緩點頭,這才抖擻開長鞭,在漸漸晴朗的空中挽了個鞭花,清澈的涼水從鞭子中甩脫了出來,映著雲層裏鑽出的陽光,泛出七彩的霞光。

    “唔”的一聲,鞭子陡然從半空中落下。

    又聽“啪!”的一聲,那是鞭子與血肉的親密接觸。

    清脆的聲響響徹整個營帳,幾乎同時,血花隨著鞭子在空中飛舞開來,而原本黝黑一片的後背之上,瞬間一條粗壯的血痕清晰可見。

    還未等趙啟有喘息之機,對麵的鞭子又緊接著落在了的背部。

    “啪!”

    一鞭接著一鞭,營帳前兩條鞭子舞成了龍,又在精壯的趙啟的黑背奏響起美麗的極富節奏感的樂章——“唔啪!”

    隻是可惜,若是再有趙啟的一兩句呻吟,就更好了!

    那鐵打的漢子,真就如那鐵疙瘩一般趴在那裏,一聲不吭地。隻有那逐漸粗壯的呼吸聲和額頭不斷滾落的汗水,以及血肉模糊的後背在訴說著鞭刑的可怖。

    “廉頗將軍!”呂不韋有些不忍地看向廉頗。

    這個情,呂不韋必須要幫忙去求,不求就把以趙啟為首的一批羽林將士給得罪了。

    “軍法如山!”廉頗絲毫不為所動地回應著。

    但這個情,呂不韋也不可能能夠求下來,因為廉頗比任何人都明白,做錯了事兒就要認,就要承擔,如果他不把這三十鞭子打完,無疑是將難題拋給了趙括。

    所以盞茶功夫,三十鞭,終於打完。

    而在戰場上令敵軍聞風喪膽的趙啟,如今卻不得不有人架著才能勉強行動。

    兩名衛士將趙啟架到廉頗麵前。

    “今鞭笞於汝,汝可服氣?”廉頗冷聲問道。

    “末將違令在先,服氣!”趙啟大喘氣地回應道。

    “嗯!”廉頗見其知曉輕重,也便不再繼續深究,隨即下令道“帶下去,禁閉三日。”

    “廉頗將軍!”呂不韋再次站了出來說道“趙將軍也是一時氣憤,方有不遵之行,然所斬之人皆為惡首,並未濫殺。又已行鞭笞之刑,今用人之際也,還望將軍網開一麵,準其歸營禁閉養傷。”

    廉頗等的就是呂不韋的這番話語,隨即點點頭說道“若非閣老之麵,定要禁閉爾三日方可!還不謝過閣老。”

    趙啟也是個明白事理的人,鞭笞是因為自己確實違反了命令,不鞭不足以體現軍中綱紀之嚴明。而禁閉之罰不過是準備好的台階。呂不韋呂閣老一勸,正好就坡下驢,同時也能緩和閣老與軍中的關係。要真的打完就關禁閉,自己半條命也就沒了。

    在左右的攙扶下,趙啟趕緊對著呂不韋雙手一揖道“謝閣老護佑!”

    於是,以趙啟違令大開殺戒而始,止與趙啟被狠狠鞭笞三十,也算對內對外有所交代。

    然而,呂不韋的另一份擔心卻正在慢慢地變成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