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朱元璋的興趣

字數:7439   加入書籤

A+A-


    當錦衣衛把駙馬歐陽倫被此時的消息帶到安慶公主府之後,安慶公主還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成婚十五年,終究還是有些親情的。
    蔣瓛口中隻能不痛不癢的說幾句“公主節哀”這樣沒營養的話,便退了下去。
    他沒有見著陛下,可聽王忠的意思,似乎是讓錦衣衛告知公主,他不敢稍待,便親自前去傳消息。
    駙馬歐陽倫被太上皇下令賜死的消息,也通過朝廷的驛卒通報給各個藩王……
    此時,在北平燕王府的書房中,朱棣正在和姚廣孝私下裏名為“講經”,實則議事。
    姚廣孝手中撚著佛珠道:“殿下,從京中傳來的消息您都知道了吧,駙馬都尉歐陽倫私鑄銀幣,被錦衣衛查得清清楚楚證據確鑿。”
    朱棣點了點頭,“這麽大的事本王也聽說了,他被錦衣衛關在詔獄裏麵,想必吃了很多苦頭……
    這歐陽倫還真是膽大妄為!朝廷三令五申禁止任何人私鑄銀幣,可他倒好,充耳不聞!”
    “那麽殿下覺得,皇帝會如何處置他?”
    朱棣微微一愣道:“按照皇族成法,這件事應該召開親族會議,由宗人府來商議……不過他畢竟是駙馬,應該會留一條性命吧。”
    姚廣孝卻搖了搖頭道:“殿下,以貧僧的見解,皇帝是不會把歐陽倫交給宗人府讓宗親決議的,這件事涉及到銀幣一事,這是新君登基的第一大政,
    雖然未說鬆弛用銀之禁,可明眼人誰都看得出來,這就是新君繼位的第一項改革,說是改了太上皇的政令也不為過……
    所以這件事隻許成功絕對不能失敗,否則私鑄之風真要是刮起來,必將激起天怒人怨,民間百姓怨聲載道,那麽擅改祖宗法命的言論就會傳開……
    到那時候,無論是大明的官吏還是普通百姓,都會覺得他於孝道有虧,所以這不單單是一件私鑄之事,更是新君名聲威望的大事……”
    說白了這就是一件成王敗寇的事。
    大明銀幣若是通行天下,與國家民生有利,那麽自然所有人都會歌功頌德拍手叫好,就會被成為善政!
    可若是失敗了,那就是禍害天下的惡政、猛於虎的苛政!
    尤其是改了前朝政令,更會被扣上不孝的帽子!
    因此這就是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幹活,威望大減的事。
    聽完了姚廣孝的話,朱棣也皺起了眉頭,“那大師的意思是?”
    “歐陽倫必死無疑!”
    朱棣的眉毛皺的更深了,“不管怎麽說歐陽倫都是皇親國戚,難道還真能要了他的命?”
    “歐陽倫不死,那些皇親國戚和勳貴公候,也必將人人效法,開起私鑄之風!殿下,銀幣算上六厘六分的白銀,和配上的那點兒銅和白金,
    就算是加上人工火耗,一枚銀幣也不過價值七錢而已,而幣值卻是價值一兩……所以單單是鑄幣就能得三成厚利!
    若是私鑄嘛,白銀裏麵的白銀減半甚至更多都無不可,殿下,那可就是兩倍的利益了……天下間還有什麽生意比私鑄銀幣更賺錢?”
    “真要到了那個時候,那些豪門大戶,富甲一方的豪紳大族,還有誰會把手白銀乖乖交給朝廷兌換?”
    朱棣歎了一口氣,道:“陛下鑄造大明銀幣本是一件好事,可若是私鑄之風盛行,那必將是一場災難,普通百姓又將如何自保……”
    姚廣孝繼續說道:“所以殿下,哪怕是為了敲山震虎,為了殺雞儆猴,讓別人畏懼而不敢私鑄,歐陽倫也必須死!否則有人私鑄,就難以收場了!”
    朱棣點了點頭,“如此看來那歐陽倫確實該死!隻可惜安慶公主,唉,……那大師的意思是他會不經過宗人府,不經過宗親的決議就下令殺人?”
    姚廣孝點了點頭道,“如果交給宗親,那宗親會怎麽辦?”
    朱棣很想說會提議把他殺了,但一想到宗親和皇帝的立場不同,利益在這個時候也不同,所以自然沒有把握
    躊躇了一下,隻好說道:“恐怕宗親的意思也是小懲大誡,板子是不會打那麽重的……”
    “殿下說的沒錯,所以皇帝是不會交給宗人府的,那樣不合乎他的心意,之中也會得罪一些宗親,實在沒必要多此一舉。”
    朱棣搖了搖頭,又端著茶杯喝了一口,若有所思的說道:“這倒是合乎我那侄兒的脾氣個性,我們這些宗親……他是不會讓我們插手的。”
    “殿下,京中傳來的消息……”
    此時朱能走進書房,將一封書信交給了朱棣。
    朱棣打開觀看,不由得苦笑道:“父皇對他的皇孫,還真是關愛有加體貼入微呀……”
    朱能好奇的問道:“殿下怎麽了?發生了何事?”
    朱棣將手中的信筏遞給朱能道:“給大師看看吧……”
    朱能接過來書信,眼睛一邊往書信上飄,一邊遞給姚廣孝,隨後又湊近他觀看,
    姚廣孝也沒當回事,自顧自的看了起來,看完又把書信遞給朱能道:“太上皇這麽做,還真是滴水不漏,讓人一丁點話柄也抓不到!”
    確實,如果是朱允熥這個晚輩殺的駙馬,那自然有很多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但是朱元璋下旨賜死,那就是理所當然,是大義滅親,任何人也無從反駁。
    朱棣心裏跟明鏡似的,道:“父皇之所以下這樣的命令,恐怕也是因為新君非殺駙馬不可,他老人家這是在保護自己的孫子呢!”
    姚廣孝的眼中閃過一絲的暗淡。
    本來一次關鍵時候可以製造輿論的機會,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溜走了……
    朱棣感慨說道:“我大哥做太子的時候,父皇對他非常嚴厲,畢竟是事太子……有時候也嫌他太過仁慈,缺少霹靂手段,
    不過那時候我們都覺得大哥很好,很關照我們,倒是不覺得有什麽,現在這位……和父皇很像,胸有韜略,能施行善政,又有雷霆手段,想必父皇很滿意吧……”
    “殿下……”
    朱棣擺擺手說道:“沒什麽,這樣的皇帝能讓父親滿意,讓他老人家在晚年的時候心中暢快,就當是替我們兄弟盡孝了……”
    朱能並報道:“殿下,朝廷下令,讓天下所有的皇親國戚都入京……”
    姚廣孝道:“歐陽倫被賜死,現在讓皇親國戚入京,應該是訓誡的,畢竟出了這麽大的事,如果不作為警戒是不行的。”
    朱棣點頭道,“也好,死了一個歐陽倫終究讓其他人消停消停,免得做出什麽出格的事,到那時候他可不會手軟!”
    此話說完,書房之中就安靜了下來。
    朱元璋年齡大了,也越來越懷念曾經的時光和生活。
    做了太上皇之後不必再關心國事,有了大把的時間可以清閑下來,就經常讓自己以前的老人兒入宮,陪著他說說話。
    有時候他也出宮走一走,換上普通百姓的衣裳,隻讓幾個護衛跟在身前,有時候向北往玄武湖去,采一采蓮子,和正在歇息的百姓說說話,
    興趣來了還幫著農夫鋤地幹活,聊得不亦樂乎。
    退去了皇帝的外衣,他活得反而更加逍遙自在,也像一個普通老者那樣過著簡單的生活。
    這些朱允熥也都知道,可他並沒有過多攔阻,老人家總要有個事做的,況且他也閑不下來。
    其實皇帝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嚴肅,那麽高高在上,皇帝也是人,人可以裝假一時半會兒、三年五載,總不可能一輩子都端著吧。
    況且人都做皇帝了,大權在握,端著又給誰看呢!
    更何況朱元璋退位做了太上皇,就更加活得自在了。
    這天清晨,朱允熥剛剛起床,還沒有來得及洗漱就聽宮女稟報,說司禮監掌印太監慶童奉太上皇之命求見。
    朱允熥穿著寬鬆的衣裳見了慶童,慶童行禮後道:“陛下,太上皇今天出宮,讓奴婢問問陛下今日可有空,要是有空的話就陪著太上皇出去一趟……”
    朱允熥眨了眨眼睛問道,“出宮,皇爺爺讓我陪著他出宮?”
    “是,太上皇是這麽說的……”
    這可真是稀罕!
    自從登基之後,朱允熥還沒陪朱元璋出宮呢!
    這一來是因為自己剛剛登基,需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政事上,二來也是出宮太麻煩了,
    即便是微服出宮下麵的人也要做很多準備,看到的還不一定有用,所以朱允熥也就不怎麽出宮了。
    不過朱元璋既然開口,那肯定有他的意思,於是便說道:“你回去告訴皇爺爺,我待會兒過去找他……”
    “是,奴婢遵命!”
    慶童躬身領命之後又道:“太上皇讓奴婢帶了衣裳,請陛下換上……”
    說著一個小太監捧著托盤上前兩步,上麵有一件粗布衣裳,一眼望去破舊不已,早就沒了新樣。
    朱允熥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也太舊了!
    以前自己出宮的時候,雖然也會穿上百姓衣裳,可那穿的也是綢緞料子打扮成貴公子的模樣,
    可是這件兒衣裳……
    也不是他嫌棄,實在是穿慣了錦衣之下,吃慣了山珍海味的人,一下子你讓他吃糠咽菜,這心理落差也太大了……
    打發走了慶童,皇後徐妙錦從裏麵出來,一看那件衣裳就笑道:“陛下,臣妾都聽到了,今日出宮不知道去哪裏?”
    “不知道,皇爺也沒說。”
    “嗬嗬,太上皇想的真周到,把衣服都給陛下準備好了!臣妾伺候陛下更衣吧。”
    從放在桌子上的托盤上提起那件衣裳,誰知道一展開竟然有個不大不小二指寬的補丁!
    徐妙錦強忍住笑,“陛下,這件衣裳挑的真合適,大小長短剛好合適,陛下試試看,肯定別有一番英資……”
    朱允熥頭上頓時冒出一團黑線……
    看著那件衣裳,再也提不起來興趣。
    好吧,我承認就是嫌棄……
    等徐妙錦給他換上,看著銅鏡裏那個土裏土氣的青年,朱允熥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臉,唉,這就是個普通人家的傻小子,哪裏還有什麽帝王之象!
    看來人靠衣裝馬靠鞍,果然不錯呀。
    朱允熥一來大善殿前,就看到也是一身破爛布衣的朱元璋已經在那裏等候了,在他身邊還放著幾大筐子幹菜。
    有曬幹的豆角,還有黃瓜根幹,榨好的芝麻葉,醃製好的糖蒜,還有一筐子茄子、黃瓜,韭菜,南瓜……
    整整四大筐,兩條扁擔。
    朱元璋嫌棄的說道:“快點吧,磨磨蹭蹭的,集市現在都開了,再晚了這些東西今天就賣不完了!”
    說著就要挑起那擔子裝著茄子南瓜等新鮮蔬菜的筐子,
    朱允熥見就他們兩個穿著最是“樸素”,就知道今天自己肯定是跑不了了,
    得,正德皇帝都能讓宮女太監扮成商販和買家,在宮裏體驗集市的生活,那自己出宮賣東西,起碼比他那個真吧……
    真要傳出去那也是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是一件讓人稱道的好事!
    可不是像正德帝那樣玩鬧嬉戲。
    趕緊上前搶過那根扁擔,“皇爺爺,這兩筐比較沉,您挑幹菜那兩筐吧。”
    朱元璋瞬間就給他投來了一個審視的目光,“你行嗎?”
    “當然行!皇爺爺您就瞧好吧!”說著將扁擔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一用力就挑了起來,還給了朱元璋一個自信滿滿的眼神。
    男人,不能說不行!
    朱元璋搖頭笑了笑,轉身挑起那兩筐幹菜,就從皇宮的西側門出宮去了。
    來到菜市的時候,許多菜農已經在那裏了,其實朱元璋也是初來乍到,當然不會和別人去搶地盤。
    因此二人就找了一個地方,放下肩膀上的籮筐開始整理售賣。
    好地方已經被別人搶占了,這個地方人不多,可也算尚可,旁邊也有別的農家在賣菜。
    “行,咱還覺得你挑不過來呢,沒想到竟然能跟上咱的腳步,不錯不錯……”
    “爺爺,您這是在誇我呀還是在誇您自己呀?孫兒怎麽感覺不到被誇獎的喜悅呢?”
    朱允熥揉了揉有些發酸的肩膀,說實話,跳得那麽沉的東西能跟上朱元璋,體力已經很不錯了!
    “來吧,喝口水潤潤嗓子,待會兒還指望你叫賣呢!”朱元璋把水壺遞給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