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舌尖美食,藍鯨來電

字數:13994   加入書籤

A+A-


    很快,在蘇等等和葉曜晨的爭論中,一行人點好了菜。

    

    “我和你們說,來篁嶺就算對了,在篁嶺,就沒有一個季節是平淡的!”蘇等等信誓旦旦的說著。

    

    林深鹿點了點頭,這話確實說的沒錯。

    

    自己之所以選擇篁嶺,當然不單單是因為被網上那一張曬秋的照片所吸引。

    

    而是因為曬秋隻是篁嶺最美的符號,在這裏,春曬山筍、夏曬瓜果、秋曬黃菊、冬曬鄉俗……

    

    一年四季,延綿有續,美景也各不相同。

    

    “我們篁嶺呢,可以春觀花,夏避暑,秋收秋曬,而冬季,可以到篁嶺來賞年俗、品年食、享年樂,在白牆黑瓦間,感受不一樣的人間煙火……”

    

    頓了頓蘇等等繼續說道:“所以你們就放心,接下來在篁嶺一定能玩的開心。”

    

    “要是你們能一直在這住幾個月,一直住到冬天的話,那就可以感受到那冬日的篁嶺,天高雲淡,潺潺流水,村落老屋,炊煙嫋嫋……當你在深冬的晨曉之時,漫步穿梭於那片寧靜的田野,望著淙淙流動的小溪,麵對著山崗上片片的積雪,一定會忘卻了都市的繁華喧囂,深深感受到篁嶺那寧靜和古樸之美……”蘇等等輕聲說著。

    

    能感覺得到蘇等等應該是在篁嶺住了很久的人。

    

    不然不會對篁嶺這般熟悉。

    

    “你在這多久了?”林深鹿好奇的問著。

    

    “差不多四五年了吧,一直都在這民宿做管家,我的夢想就是以後能自己開一家民宿,就在篁嶺,現在算是累積客源吧,基本在這四五年也累積了不少來這裏玩的熟客,等再過幾年我就可以自己盤一家小小的民宿,也就間房就可以了,然後給自己打工,做自己的老板!”蘇等等笑著說。

    

    然後看了看身邊的葉曜晨。

    

    “到時候你們可要過來捧場啊!”蘇等等說著。

    

    “放心,我們到時候一定過來找你玩!”葉曜晨笑了笑。

    

    其實關於這種狀態林深鹿是了解的。

    

    很多客棧民宿的小老板最初都是給人家打工的店長或者管家。

    

    累積客源,認識更多來玩的遊客,等時間久了就可以自己單飛了,即便是朋友圈的熟客都足夠滿房了。

    

    所以很多人想著開客棧開民宿都是一頭紮進去,結果沒客人就很尷尬。

    

    “我們是住不到過年了,不過在這待上大半個月還是沒問題的。”林深鹿笑了笑說著。

    

    ……

    

    很快,蘇等等點的第一道菜上來了。

    

    叢菜豬肉。

    

    這婺源叢菜又名梅菜,是民間傳統特產,色澤金黃、香氣撲鼻、不寒不燥、不濕不熱,被傳為正氣菜而久負盛名。

    

    叢菜燒豬頭,肉質肥而不膩,又有叢菜的香鬱,為一道正正宗宗的農家席上佳肴。

    

    “我們篁嶺的先民以養殖更重,采集山貨為生,這裏基本的銀飾都是以徽菜為根源,以婺源飲食文化為精神,以篁嶺民俗,民情為基準,獨成體係……味道當然也是好吃的不得了。”蘇等等介紹著。

    

    林深鹿也連忙夾起一塊叢菜豬肉。

    

    放入口中,果然是肉質極棒,肥而不膩,口感甚好且味道極佳。

    

    “來了來了,這個是糊豆腐!”蘇等等讓開身子將服務員的糊豆腐放入桌上。

    

    “一定要吃這個,可惜你們不喝酒,不然這道菜可是我們婺源宴席上的第一道下酒菜!其味道鮮香可口,連當年的主席粑粑來吃了之後都讚不絕口的。”蘇等等繼續介紹著。

    

    糊豆腐林深鹿倒是知道的。

    

    之前看過的不少關於婺源的遊記中都有介紹糊豆腐。

    

    這糊豆腐緣起於徽州婺源的祭祀文化。

    

    婺源始建於唐朝,在悠久的曆史長河中,中原大批移民南遷徽州婺源一帶,聚族而居,建祠修譜,形成嚴密的宗族製度。

    

    各族派均有自己信仰崇拜的偶像,為祀神禮佛,民間便產生了各具特色的食用供品和祭祀胙品,而糊豆腐就是其中的一樣。婺源嚴密的宗族製度,使得糊豆腐作為供品和祭祀胙品得以完好傳承。

    

    可以說這糊豆腐是婺源傳統名菜之一呢。

    

    很快,桌子上又上來山野小香菇和篁嶺農家樂。

    

    這山野小香菇是野生香菇,肉嫩滑爽、厚實、菇柄短,香氣純正沁人,營養豐富,素有山珍和菇中之王之稱,是曆代的宮廷貢品,民間宴席的素中之葷。

    

    而篁嶺農家樂更是一絕。

    

    婺源鍾情於蒸飯蒸菜源自農家,既省柴,又省時。

    

    飯甑蒸菜,飯甑底下可脹菜,飯一蒸熟,飯甑底下的脹菜,飯甑上的飯、菜三樣全都熟了,既可當下飯菜,又可充饑。

    

    在糧油緊張的年代,粉蒸菜即使少放一點油,菜也香嫩可口。

    

    婺源粉蒸菜的發揚,不難看出百姓在艱苦歲月裏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通俗一點說,苦日子裏也要過的滋味十足,正因為如此,婺源人對粉蒸菜有著特殊的感情。

    

    當然也是多年的傳承造就這份,美味的傳承。

    

    最起碼對這道美食林深鹿是讚不絕口的。

    

    林深鹿一行人可謂是吃的非常開心。

    

    “最後還有一道婺源珍珠肉丸,你們在嚐嚐,絕對美味!”蘇等等笑著說。

    

    林深鹿點了點頭,之前的幾道菜可謂是讓自己深刻的感受到了徽派篁嶺山野美食的特色,卻不知這最後一道珍珠肉丸有什麽特殊之處。

    

    時間不長,最後一道菜也上來了。

    

    “在我們婺源用糯米做的美食不少的,這珍珠肉丸就是其中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蘇等等指著桌子上的最後一道菜說著。

    

    “吃點糯米是沒問題的,畢竟這糯米是一種十分有營養價值的食物,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等等,更具補中益氣,健脾養胃之效。”葉曜晨對著蘇等等說著,明顯在捧著。

    

    而在安慕溪的眼中,那一顆顆顏色玉白的丸子看起來就很可愛,吃起來味道更是美味可口。

    

    ……

    

    吃過飯後,眾人回到民宿休息。

    

    林深鹿走在這篁嶺山村中真的是被這份特殊的感覺所感歎。

    

    甚至於等不及晚上就打開筆記本開始寫了起來。

    

    “在婺源,有一座幾百年曆史的徽州古村——篁嶺,篁嶺也是很典型的山居村落。”

    

    “這兒仿若世外桃源,村民們與世隔絕,安居樂業,景色美輪美奐,令人沉醉。這裏的景觀,是來過就忘不掉,沒來過卻會無比遺憾的神秘景點……”

    

    “篁嶺的山層層疊疊蜿蜒而上,而村舍繞著山水建造,錯落有致,別具風格。”

    

    “這兒古樹茂盛,梯田遍布,民風淳樸,山頂懸崖邊有碎石路,邊走邊欣賞這幾百年古樹的溫暖問候,古樹鬱鬱蔥蔥,幽深壯闊,讓人產生敬畏之情,這樣的鄉村景致特別又具有民族特色。”

    

    “白牆黑瓦的建築風格賞心悅目,再加上茂盛雄壯的古樹,房屋和樹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房屋有著技術精湛高超的木雕石雕,房屋外對著的是梯田,梯田上有時候還會開出油菜花,金燦燦的油菜花灑在梯田上,遠遠看過去亮晶晶的,震撼又驚豔,金色梯田配上徽式建築,別具一格。”

    

    ……

    

    林深鹿能感覺到自己最近對古村落非常喜歡。

    

    大概可能是從麗水之後,自己就對這種小小的安靜的古村落有了一份特殊的心思。

    

    比起麗江的烏鎮啊這些古鎮,林深鹿更喜歡村落這種原始的感覺。

    

    那一份安靜和靜謐就讓自己心情十分舒暢。

    

    尤其是此刻林深鹿寫完了篁嶺文稿的開頭之後,就一個人端著一杯紅茶走到四樓的大緩台上看著正在曬秋的場景。

    

    其實對於曬秋,林深鹿看起來就莫名的心情大好。

    

    大概是因為入目之處就代表了豐收和色彩鮮豔的喜悅吧。

    

    畢竟在篁嶺,平地較少,每年到了秋天時節,村民們總是提前就做好曬秋的準備。

    

    人們往往在屋頂、窗台等地方晾曬農作物,這種習慣漸漸演變為農俗,而在秋天豐收時節又更為明顯,因此稱作曬秋。

    

    而篁嶺曬秋成為篁嶺的標誌性打卡點,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賞,人們在城市生活的久了,難免對這種農俗感到好奇,而金燦燦的曬秋活動,加上美輪美奐的梯田,場麵無比壯觀,令人難忘。

    

    林深鹿其實是很期待這周圍的景區的。

    

    據說篁嶺景區也十分優美。

    

    在這兒有許多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良好,民俗風情濃厚,遊客們喜愛在這兒度過假期。

    

    優美秀麗的風景,美輪美奐的建築,加上古樸簡單的民俗,遊客們也放下戒備,享受這一刻美好的心情,在山村裏載歌載舞,不亦樂乎,而這樣的生活也更加有人情味,更加有生活的儀式感和新鮮感,不僅讓人體驗當地的民俗風情,還開闊了人們的視野讓旅行變得富有意義和價值。

    

    可以說篁嶺,一處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是許多背包客向往的世外桃源,也是很多遊客鍾愛的遊覽勝地,這些絕美、自然而然形成的景點,成為了這兒的標誌性景觀,讓人回味無窮、意味深長。

    

    在林深鹿的理解,篁嶺正是如其名一般,一個帶著竹帽的皇帝。

    

    沒有那所謂的至高無上的皇權,但是卻享受著天人合一的大自在。

    

    這便是草民的皇宮,也就是篁嶺這裏。

    

    普通民眾的樂園。無論是誰,錦衣華服也好,清新簡樸也罷,都可以來到這裏,融入這裏,成為這天地之中的一份子。

    

    此刻林深鹿正坐在懸於海拔六百多米的石耳山之上,眼下看到的是一百多棟高高低低,挨挨擠擠,隨彎就坡,錯落有致的古民居散落的擺布在百米落差的山窩之中。

    

    而山村的對麵,林深鹿看的仔細,那是萬畝梯田大大小小、層層疊疊,一大片一大片,從溝穀到山腰,與群山擁抱著、依偎著,仿佛他們從來都是生長在一起的。

    

    待有晨霧時,應當是炊煙嫋嫋,村莊披上了青蘿麵紗,忽隱忽現,猶如仙境一般。

    

    記得林深鹿剛下車的時候,那山路數拐,才到達村口。

    

    而一大片高大茂密的水口林隨山采形、就水取勢,一下撞入了眼簾。

    

    這片樹林以天然活化石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紅豆杉為主,雜以香樟、香楓、銀杏、香榧、香桂、鬆樹等,共百餘株,大多樹齡在五百年以上,其中數棵竟達千年以上。

    

    濃濃樹蔭,似書法巨匠,僅用寥寥數筆,就已然使篁嶺徽州古村的形象躍然紙上。

    

    剛剛吃飯的時候林深鹿和蘇等等聊過,這春夏秋冬的篁嶺真的是美的非凡。

    

    雖然自己隻能感受到秋天之美。

    

    但是在蘇等等的口中就真的是四季篁嶺從不平淡。

    

    春天的篁嶺,啾啾鳥鳴,萬物複蘇。

    

    在春風吹拂下,小村恰似一曲節奏明快的音律。

    

    油菜花開,金蛇舞動,嫩黃飄香,與梨花賽雪、桃花嫣紅一道,交相輝映,繪成一幅無比浪漫、色調絕美的粉墨畫卷,美不勝收。

    

    初夏的篁嶺,萬木崢嶸,競相吐翠。

    

    一抹山色聳入雲霄,山青青兮欲雨,雲澹澹兮生煙。

    

    遇雨天,水傾盤而下,或成瀑流,雨過天晴,或現彩虹,蔚藍天空、山林蒼翠、粉牆黛瓦,藍與白相間、紅與綠相配,酣暢淋漓,絢麗迷人。

    

    冬日的篁嶺,沉靜清和,萬籟俱靜。

    

    和煦的陽光伴著湛藍的天空,看著星點梅花盡情綻放,村子多了許多風骨和優雅。

    

    有時一場大雪,大地銀裝素裹,田間草垛堆白,小村格外妖嬈。

    

    而此刻深秋的篁嶺,則是天高雲淡,秋風送爽。

    

    陽光把曬樓喚醒,家家戶戶齊刷刷開始曬秋,地裏種的、山上長的、樹上摘的,黃菊、豆角、茄子、苞米、黃豆、芝麻、番薯、油茶籽,一起恣肆地鋪在曬架上。

    

    但也有有心人家,在大大的曬盤上,用鮮紅的辣椒、澄黃的稻穀拚成巨幅國旗,與別樣的古民居交相輝映,煞是喜慶。

    

    這曬秋人家的原創景象,加上梯田花海,就是一場宏大的多彩視覺盛宴,撩人心魄。

    

    林深鹿一時之間在緩台上陷入了自己思索的美麗世界。

    

    眼前的一切都那麽容易讓自己靜下心來。

    

    似乎安靜的有些舒服了。

    

    “爺爺,您孫子給你來電話了……”這是到了篁嶺林深鹿新換的鈴聲。

    

    他怕有人打擾這份美麗的寂靜。

    

    “嗯?海藍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