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0章 士農工商

字數:547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回到三國的特種狙擊手 !

    李承乾把消息告訴了李世民,那麽大方向的政務,李承乾就不需要去管了。因為朝中自有三省六部的官員謀劃,自有無數人綢繆。

    李承乾自己,卻是回到了王家。

    等待著王燦的安排。

    因為他期待明天,王燦會傳授什麽知識。

    不過他回到王家還早,所以幹脆去了後山陪李淵。李承乾倒是沒主動說地圖的事情,反倒是李淵詢問王燦又傳授了什麽學問,所以李承乾說了世界地圖的事情。

    李淵是頭一次聽說。

    要說西域之地,李淵是知道的。

    自有漢以來,西域打通後,世人就知道西域之地。可到了如今,世人對西域也僅僅知道西域,僅僅知道天竺而已,再遙遠的地方,世人卻是不知。

    李淵作為皇帝,能查閱的資料多,可也是不知道極西之地,還有這麽多的國家。甚至於那些國家的疆土,都遠比大唐更為廣袤,資源甚至都不輸給大唐。

    李淵聽完後,感慨道:“真是不出大唐,不知天之高,不知地之厚,不知天下之大。朕一輩子在大唐,甚至連遠征都不曾做過。如果看來,卻是井底之蛙了。王燦這小子的才華,還真是不一般。朕,還是小覷了這小子。”

    李承乾附和道:“皇祖父,先生的才華,以及先生的能為,的確是當世罕見。甚至於以孫兒看,先生宛如生而知之一般,因為一個二十左右的人,哪裏能一下知曉這麽多的知識。唯一能解釋的,便是生而知之。所以孫兒認為,先生至少能堪比五百年一出的聖人。”

    頓了頓,李承乾繼續道:“若論教化,先生自是比不得孔子,但先生的眼界,先生的學識,甚至先生的成就,絲毫不亞於孔子。”

    李淵說道:“王燦的確是不錯,這小子可惜了。他有如此能力,卻是不願意出仕。”

    李承乾笑道:“雖說先生不曾出仕,但也造福了萬千的百姓。”

    李淵道:“你小子如今,對王燦可是一千個一萬個佩服啊!”

    李承乾麵色轉為嚴肅,說道:“因為孫兒越是接觸先生,就越是覺得高山仰止。總覺得似乎,先生已經就這樣了,但轉眼,先生又讓我開拓了眼界,又讓我驚訝了。”

    李淵頷首道:“不過不管如何,你要記住,你是太子,要有自己的主見,要有自己的判斷。因為一個皇帝,沒有自己的判斷,那是絕對不行的。”

    李承乾道:“孫兒謹記皇祖父的教誨。”

    李淵忽然道:“世界地圖的事情,你已經告訴了你的父皇吧。”

    “是!”

    李承乾點頭就回答。

    李承乾說道:“孫兒先前已經入宮去,把世界地圖交給了父皇,由父皇來處置。”

    李淵道:“這是對的,你父皇睿智通達,且有雄心壯誌,這世界地圖在他的手中,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而且因為知道了天下萬方的情況,也就能提前布局。”

    李承乾道:“皇祖父所言甚是。”

    李淵擺了擺手,道:“你小子停下來休息做什麽,來,來,接著幹活。今天這裏的活兒,不幹完不能收工的。”

    先前李承乾來幫忙鋤草挖土,到了現在,卻是停下來休息。李淵見狀,便直接吩咐,他對於李承乾可沒有什麽好憐惜的。

    更何況,李承乾是太子。

    更要體驗農耕的不易。

    李承乾對於這些事情,其實沒什麽好懼怕的,而且他也能熟悉。

    李承乾跟著一起幹活,等到傍晚時分,天色暗了下來,才和李淵一起回到了後廚吃飯。待吃過了晚飯,他徑直回到自己的院子洗漱,然後靜下來看書寫字。

    在王家的這段時間,是李承乾最為純粹的日子。什麽都不需要去考慮,什麽都不需要去琢磨,隻需要好好接受王燦的訓練,隻需要好好的看書寫字即可。

    這是李承乾最為喜歡的。

    李承乾早早睡了,翌日清晨,一大早便又再度到王燦的院子外等候。這樣的事情,李承乾已經習慣了,不覺得有什麽。即便他身為太子,可在王燦這裏,他就是弟子。和王燦一起吃過了飯,就再度徑直回到了書房中。

    王燦看向了李承乾,說道:“今天的事情,是來說一說士、農、工、商的事情。對於這四者,你怎麽看待。”

    李承乾熟讀經典,對士農工商自然也是清楚的,他略作思考,便說道:“回稟先生,弟子認為士農工商,便等於是人之四肢,是缺一不可的。士作為中樞,是執掌整個大唐走向的,農作為根本,是使得大唐能衣食無憂的,工則是確保大唐井然有序,能夠一切順利推進的。至於商人,則是貨物流通的根本。這四者,雖說有先後貴賤之分,但是卻缺一不可。”

    王燦聽到了點了點頭,說道:“你剛才的話,說到了先後貴賤之分,顯然你是認為,商人最為低賤,對吧。”

    “是!”

    李承乾想都不想,直接就回答。

    作為太子,李承乾有諸多老師教導,而且有諸多書籍看,所以他有自己的觀念。再者,李承乾在王燦的麵前,也不喜歡藏著掖著,有什麽就說什麽。

    錯了可以改正的。

    這是李承乾的想法。

    李承乾繼續道:“先生,這商人逐利,一個個偷奸耍滑的,一旦商人身份抬高後,那麽對於大唐體係,肯定會產生衝擊的。所以商人的地位,必然是要低賤。如此一來,才能壓製商人逐利的根本,不能讓商人冒頭。”

    王燦卻是搖了搖頭道:“商人逐利,這個的確是如此。但是,士人難道就不逐利了?士人一輩子讀書,皓首窮經,為的是什麽,為了高中科舉,為了揚名立萬,為了出人頭地。最終,不也是逐利嗎?”

    李承乾辯解道:“先生,士子雖說也逐利,但是,更多的士子卻是要治理地方,卻是有著遠大理想,是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

    王燦道:“太子這話,卻是站不住腳啊!士人逐利,是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麽,商人逐利,為什麽就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士人當中,做官的人,十個官員九個貪,隻要是徹查,就沒有多少人經得起查證的,隻是多少問題。而且評價一個官員,大多是看地方的發展,地方發展不錯,官員即便有貪腐,百姓也覺得不錯。”

    “商人呢?”

    “商人雖說逐利,可如果商人不逐利,誰來做生意呢?傻子才做虧本的事情。而且商人賺了錢,並非是人人都囤積貨物,並非是人人都隻管自己,也有好商人。”

    王燦侃侃而談,繼續道:“因為一句話,就把商人否定了,卻是有些不妥當。”

    “甚至於,太子可曾想過一件事。”

    “到底是誰,認為商人逐利,認為商人奸宄的。是這製訂了士農工商規矩的士人,是士人說商人逐利奸宄且油滑不可信的。”

    “這不是客觀的存在。”

    “是被一群士人定下規矩,所以才有了商人逐利的觀點,才有了商人不可靠的觀點。”

    王燦說道:“太子仔細的想一想,是否是這樣。”

    李承乾聞言,心頭大震。

    因為王燦的話,仿佛是晴空炸雷般,在李承乾的腦中響起,甚至於要撼動李承乾的內心,要攪動李承乾的基本價值觀。

    然而李承乾仔細的琢磨,又發現這事情,似乎還真是這樣的。

    商人的定義,是誰製定的。

    是士人。

    可憑什麽士人說什麽,那就是什麽呢?

    商人逐利,士人也逐利的。

    李承乾一時間,臉上浮現出了迷惘的神情,因為王燦的一番話,給了他太大的影響,使得李承乾自身,都是受到了影響。

    王燦繼續說道:“太子,從你跟著我一起學習,我就一直讓你要養成一個習慣,那就是所看所思所想,要有自己的觀點,要有自己的認識。如果你連這一點都無法做到,那麽你的所作所為就會受到影響。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你如果全相信書本上的東西,很多都不適用的。”

    頓了頓,王燦繼續道:“書本上的很多東西,都是理論上的,都是最為理想化的。可現實的情況,卻是無比複雜,卻是無比困難的。”

    李承乾眼中一下明亮了起來。

    盡信書不如無書!

    這一句話,一下提點了李承乾,因為這段時間以來,李承乾本身的思想,的確是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他很多固有的觀念,都已經被打破了。因為李承乾接觸了太多的人和事,所以知道事情並非單純那麽簡單的。

    李承乾深吸口氣,道:“先生的教誨,弟子謹記於心。”

    王燦頷首,又繼續道:“言歸正傳,還是說回到商人上來。商人的身份,一直以來都卑賤,但是太子可曾發現一個問題,一個國家越是貧窮時,商人越少,經濟發展月越低,百姓的日子也越發的難過。商人越是活躍,經濟發展越好,反倒是百姓的日子越好,反而成就了太平盛世。”

    李承乾仔細一琢磨,眼睛明亮,道:“先生所說的,還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