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日本海陸軍的矛盾

字數:9005   加入書籤

A+A-




    “是,是,我這就先去了解。”


    放下電話,石井芸江付了錢從居酒屋裏走出來。


    他們海軍要配合陸軍作戰,還十萬火急要立刻前去了解需求。


    海軍什麽時候如此卑微了?


    石井芸江抬頭望了望天空,今天的太陽不是打西邊出來的吧?


    日本海軍和陸軍之間的對立,不能說是眾所周知,應該說是舉世聞名。


    二戰日本海陸軍矛盾引發的互坑,水準比之德意誌的豬隊友意大利還高。


    兩軍之間的齷齪,可謂是數不勝數。


    比如,當時日本海軍部長為了罵陸軍馬鹿,專門收集詞匯並編寫了一部陸軍馬鹿詞典。


    並且還批量印刷,還在宴會上挨個發放給海軍高級官員……


    於是“陸軍馬鹿”一詞,成為海軍說起陸軍最常用的詞匯。


    海軍在中途島吃了前所未有的敗仗之後封鎖了消息,主要原因是為了不讓陸軍知道。


    等到消息傳達,已經過去了好幾個禮拜了。


    當時陸軍高層的反應是.....擺酒慶祝,那些王八蛋倒黴真是大快人心!


    為了抗衡海軍的“零”式戰鬥機,陸軍向德意誌購買了bf109戰鬥機上用的發動機專利,並用在三式戰鬥機上。


    海軍對這款發動機也很有興趣,但拉不下臉找陸軍要,於是自己也買了專利....


    讓德意誌人賺了雙份的錢。


    早在之前就有段子了在海外流傳了。


    瑞士對德意誌說:老子昨晚做了個夢,夢見一塊金子砸我頭上。


    德意誌:對呀對呀!


    瑞士:後來來了兩個霓虹金,一個用一袋子英鎊買走了專利,另一個十分不愉快,於是拿了兩塊金子


    德意誌::後來呢?


    瑞士:他們把英鎊和金子給了我,再把我的專利拿過去複印了兩份,一人一份,各奔東西


    德意誌:呀!我這邊也是這樣!


    大夥兒愉快的掙著腳盆雞雙份專利錢。


    從國外采購專利當冤大頭,國內武器製造也鬥得不可開交。


    同樣是彷自美軍的m2勃朗寧機槍,陸航海航都打算用在飛機上,然後...


    陸軍研發的版本叫做一式1m機槍。


    海軍:給我加0.3毫米,於是就變成了三式13mm機槍,子彈不通用。


    甚至是同樣彷自英國7.7mm維克司機槍的,陸軍八九式和海軍九二式。


    雖然口徑都一樣,但是因為凸緣彈和無緣彈,導致也不能通用。


    夥食上麵海軍比陸軍好得多,西餐牛排黃油麵包,陸軍基本是飯團子就個鹽巴。


    每個海軍港口的軍部餐廳,都會立一個牌子“陸軍和狗不得入內”。


    瓜島戰役時,陸軍被圍困到近乎餓死,當時要求海軍潛艇運送補給物資。


    海軍當然不想為了陸軍馬鹿冒著暴露自己的風險,於是就把食物放在水雷裏麵,然後飄到海上。


    當然一部分陸軍馬鹿撿到了食物,還有一部分撿到了美軍的真水雷........


    不了解內情的人看了,一定會納悶。


    出現一兩個蠢貨情有可原,兩個軍種全都是白癡,不一致對外居然還相互使絆子,可能嗎?


    把嗎字去掉。


    日本陸海軍,軍種之間的對立,曆史由來已久,要從明治維新時期開始說起。


    明治維新的主力軍薩摩藩和長州藩,在倒幕立場上的變動結下了梁子。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組建新軍。


    海軍的主要基礎來源於薩摩,而陸軍主要基礎來自於長州。


    海陸軍的矛盾直接原因,來自於兩個藩的矛盾


    其中薩摩勢力海軍,就如清朝一樣,向英國看齊。


    而陸軍的學習對象則是大陸國家法蘭西,在普法戰爭後又轉向勝利的德意誌。


    日本工業化以來資源一直是處於缺乏狀態,而從明治維新一直到二戰,兩個藩背後的勢力在爭奪工業資源——鐵、煤、油,時所積累的矛盾也是從未消除。


    兩軍之間的爭鬥,首先在個人層麵上極為突出地體現了出來。


    海軍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曾經有一次當著一位喋喋不休的陸軍將軍之麵,推開椅子拂袖而去,以此表示對陸軍的蔑視。


    但這些都還算不了什麽,隻是小兒科。


    陸海軍之間不合所帶來的毀滅性打擊遍及各個領域,包括戰略性供應的征集和部署、軍備設計和生產以及成品的分配。


    從製度上講,陸軍和海軍的後勤供應都是由通產省掌管和分配的。


    通產省和一個內閣計劃委員會共同負責製定經濟政策。


    但是,海軍和陸軍都拒絕向行政部門,提供任何關於它們戰略物資的處理數據,它們之間更是絕對相互保密。


    這樣一來,任何實際的計劃都難以實施。


    在從被占領的荷屬東印度開采石油的問題上,雙方的爭鬥更是到了荒唐的程度。


    海軍由於擁有大量的船舶,對石油的需求極為迫切。


    而陸軍由於步兵占了絕大部分,石油主要用於航空兵和坦克車輛等,所需有限。


    但實際情況是,陸軍早已壟斷了日本的石油資源。


    這種不平衡來自於一種奇怪的安排方式:被占領地區的石油資源的分割情況,是由最先占領該地區的軍種決定的。


    在這點上,陸軍占有明顯的優勢。


    它掌握著荷屬東印度群島最主要的油田,還握有6座大型的煉油廠。


    這使得陸軍擁有了前荷蘭屬地中85%的石油資源。


    海軍能得到的自然所剩無幾。


    為了滿足自己遠遠超過陸軍的石油需求,海軍不得不采取類似於敲詐的手段,包括威脅扣留由荷屬東印度,發往日本的所有油輪。


    


    雖然日本當局因此成立了一個“陸—海軍石油委員會”來解決分歧,但實際上爭鬥更加劇烈了。


    對於委員會下達的石油分配命令,通常雙方都置之不理。


    長期的石油分配不公,對日本海軍造成了致命的傷害。


    在1944年6月的馬裏亞納群島航母大空戰中,有一支日本艦隊其實就在附近,但苦於燃料不足而無法參加戰鬥。


    由於不會受到來自海麵艦船的攻擊,美利堅航母發動了“電擊行動”,隨心所欲地遣出和召回作戰飛機。


    後來在來特灣戰役中,從日本本土緊急赴援的戰列艦“尹勢”號和“日向”號最終同樣晚了一步,原因還是燃料不足。


    盡管海軍掌握著油輪的壟斷權,但陸軍建起了自己的造船廠,而且它對商業船運也頗有涉足。


    陸軍的航運總部在宇品,海軍的航運辦公室則在橫須賀。


    雙方從未交換過關於船隻啟航、路線、裝載情況以及到港時間等任何信息。


    甚至連發現敵方潛艇這樣的事也互不通知,導致雙邊商船和艦隊都前赴後繼的送快遞。


    在同一地域擊沉了兩波運輸船的美利堅海軍:媽的,日本人居然不長記性。


    日本在二戰中未能研製出一種高效的雷達,部分也要歸咎於兩軍之間的爭鬥。


    美利堅的雷達專家們在一份戰後的報告中指出:


    “日本的軍事首腦們必須受到嚴厲的批評,他們使陸軍和海軍的研究開發以及生產工作一直處於完全隔離的狀態。


    日本缺乏擁有足夠技能來從事雷達研究的科學家,然而他們竟然還堅持在兩軍中,進行各自為政的秘密研究。


    企圖用不到一半的人來完成全部的任務,這種事倍功半的方式真是愚蠢到了極點。”


    這句評價是中肯的,海陸軍總是愚蠢的在內鬥。


    不給對方使絆子,就渾身不自在。


    陸軍掌握著最高的軍事征募權力,因此它總是不客氣地把那些技術熟練的飛機製造工人,統統征到自己的序列之下。


    特別是那些原本在給海軍生產物資的工廠中工作的人。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大約四千五百名九州飛機製造公司的工人受到了征召,占到全廠雇員的一半。


    並且陸軍和海軍似乎都很樂於讓它們的供應廠家,生產用途相同但卻形狀各異的產品。


    即使是生產一個螺釘,陸軍可能要造成左旋的,而海軍則要造成右旋的來表示與其不同。


    到了1943年底,日本的工業已經極度混亂。


    就在中途島戰役後不久,海軍少將高木礎吉大膽地向海軍軍令部提出:


    “日本勝利的唯一希望,就在於陸軍和海軍在一個最高指揮部之下采取聯合行動。”


    但這記警鍾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在那之後,海陸兩軍仍一無既往,拒絕進行任何實際的合作。


    以至於在得知阿留申群島的大敗後,裕仁天皇陷入了很深的困惑。


    他非常天真地問他的侍衛官:“難道海軍和陸軍之間真的水火不容嗎?如果它們之間存在摩擦的話,我們就難以贏得戰爭的勝利。”


    至少裕仁的這個結論是絕對正確的。


    由於陸軍和海軍之間齟齬不斷,兵力不足、軍備貴乏的“大日本帝國”,無可挽回地逐漸滑上了通向失敗的不歸之路。


    石井芸江大左沒有一雙看透未來的眼睛,但就目前日本海陸軍刻在骨子裏的矛盾,他對此行並不積極。


    陸軍求到了他們海軍頭上,小樣兒不拿捏死你,爺就不是海軍人。


    戰爭的硝煙味,乘著東風吹到了仰光。


    有錢的富戶、聰明人都已經在往外逃了,原來繁華的街道也變得十分蕭瑟,少數幾個行人步履匆匆。


    在仰光逗留了兩個多月的石井芸江,對此還有點不太習慣。


    “陸軍那些混蛋,一敗再敗,繁華的城市都要被他們拖累變成戰場了。”


    消磨了一個多小時,意興闌珊的石井芸江坐車來到了十五軍司令部。


    讓陸軍那些馬鹿等他一個小時,就當是下馬威了。


    “是海軍的石井大左嗎?指揮部昨天已經轉移到防空洞辦公了,請您跟我來。”


    等候接待他的中尉如是說道。


    “混蛋!”


    石井芸江忍不住噴出了一句髒話,他居然被陸軍的那些馬鹿給耍了!


    到底是誰在求誰辦事?


    一股怒火湧上心頭,石井芸江臉憋得通紅嗬斥道:“混賬東西,請我們海軍來商談,居然還能把地址搞錯,是把腦袋放在家了嗎?!”


    中尉低著頭任憑對方訓斥。


    雖然理論上他不應該墮了陸軍的威風,但兩者官銜級別差距太大。


    他若反駁上一句,也許迎來的會是毆打。


    還是挨了也白挨。


    突然,一陣尖銳刺耳的警報聲傳來。


    這個聲音,身在仰光的日本人並不陌生。


    前幾次敵人的空軍來襲,防空警報聲就曾響起,許多人都親眼目睹了發生在天空中的空戰。


    大日本帝國的飛機帶著滾滾的黑煙向下墜落,宛如折翼的天使。


    石井芸江停下了怒罵嗬斥,眉頭緊鎖。


    才消停了幾天,敵人的飛機又來騷擾了,戰爭又要來臨了嗎?


    中尉分辨出是預先警報音,急忙說:“長官,敵人的空襲快來了,請跟我到防空洞避一避吧。”


    石井芸江並未反對,他雖覺得以敵人並不多的飛機,轟炸仰光是杯水車薪。


    但在外麵畢竟有挨炸的風險,還是到防空洞裏更安全。


    汽車行駛在空曠的街道上,往防空洞方向奔逃的人並不多。


    由於此前日軍的零式戰機統治天空,自然沒有挖掘防空洞的需求。


    現剛挖出來的幾個防空洞規模較小,承載力有限,隻能滿足部分日軍人員防空需求。


    本地民眾完全不在考慮的範圍內,在外麵亂跑,還不如躲在家裏祈禱。


    防空警報的聲調又是一變。


    這回是空襲警報音調,鳴六秒,停六秒,給人以更加毛骨悚然,仿佛炸彈下一秒便會落下來。


    開車的司機身體僵直,都要把油門踩進油箱裏了。


    敵人飛機來得太快,他們未必能及時趕到防空洞裏。


    石井芸江聽到密集的爆炸聲,他抬頭望去,天空中炸開了很多黑點,那是地麵防空部隊在打飛機。


    卻見飛機如同靈巧的燕子,從如同麻子臉的天空中穿梭而過。


    “地麵防空部隊怕是很難打下來。”


    石井芸江問身邊的中尉:“你們陸軍的飛機呢!怎麽還沒見升空還擊?”


    陸軍有陸航隊,海軍有海空軍,空軍目前分別是海軍和陸軍的附屬力量。


    中尉無法回答他的問題。


    部署在仰光的陸空軍,在前幾日已全部被敵人摧毀。


    還是個秘密,需要對海軍保密。


    石井芸江又罵了一句混蛋,眼神直勾勾的盯著越來越近的敵機。


    敵人派出飛機要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