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態度和決策
字數:2219 加入書籤
“那按照你所說,馮盎是可信的?”李世民的眉頭稍展,看向了薑雲誌。
“可信不可信臣不知道,但是據臣所知那馮盎並未做過對不起陛下的事情,甚至在南方小部族叛亂的時候出兵鎮壓,為大唐平了一樁禍事。”
把話說滿這種事情薑雲誌是不會幹的,因為如果那樣做,一旦事情有所偏差那就是他的錯了。
“其實朕擔心的不隻是馮盎,還有他的兒子。”李世民直直的看著薑雲誌,說出了心中的顧慮。
“馮盎的長子馮智戣沒什麽作為,但行事作風極為地老練穩重,是個難得的守成之才。”
“其二子馮智戴與他大哥不盡相同,相比於他大哥馮智戣,他在聰明才智方麵更為出眾,而且更是一個將才,曾隨其父馮盎征戰嶺南。”
“這二子一能守成,二能開拓,這才是朕真正擔心的地方。”
李世民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像馮盎這個年紀的人成就有多大幾乎已經是固定的了。
也就是說就算馮盎聚攏百姓擁兵自立,但以嶺南的地勢來說在他有生之年怕是也過不了長江。
可是,他的兒子很出色。
老大馮智戣說是守成之才,其意思就是說他能穩固後方:老二馮智戴有將帥之才,其意思就是說他會對其他的勢力造成威脅。
包括大唐。
李世民害怕的是馮盎擁兵自立,然後他的兒子繼承他的事業,一守成一開拓相輔相成,到那個時候對大唐的威脅就很大了。
“那敢問陛下。”薑雲誌並沒有慌張,相反他反倒是有些胸有成竹的意思。
他的底氣來自於他知道的曆史。
“陛下您認為,馮盎這個人怎麽樣?是否像南方官員們說的那樣有謀逆之心?若是沒有的話又是否真心歸附大唐?”
一連三問,李世民沉默了下來。
好一會,李世民才給出了他的答案:“朕知道,南方官員的上奏應是談殿的手筆,馮盎自武德五年歸附我大唐之後就一直很安穩。”
“至於是否真心歸附,這個朕就不清楚了。”
李世民說的很直白,但也很保守,以他不知道曆史的前提下能說出這些都是最正常不過的。
“那陛下認為,若是您派使者去嶺南,馮盎會做出什麽樣的反應?”
短短的一句話,李世民再次沉默。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畢竟知人知麵不知心,一個人能做出來什麽樣的事情還真不好下定論。
這次薑雲誌沒能等到李世民開口回答,而是自顧自地說了起來。
“馮盎能有今天的成就證明他不是什麽庸才,他能看得清形勢,相信談殿聯合地方官員上奏的事情他也知道。”
“若是此時陛下派出使者前去嶺南,馮盎若是真的沒有異心,那他就肯定要做些什麽讓陛下安心。”
“這個時候估計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的兒子進京,作為一個質子,而且還必須是嫡子,這才能讓陛下安心。”
“但是馮盎隻有三個嫡子,長子馮智戣要繼承家業,承襲他的爵位,幼子馮智彧份量不夠不足以讓陛下安心。”
“所以……”
說到這裏薑雲誌停了下來,沒有繼續的說下去。
沒有必要說下去了,李世民肯定會懂的。
“若是馮盎真心歸附,那麽肯定會讓他的二子馮智戴進京並且常駐,這樣一來守成和開拓之才去了其一,也就能讓朕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