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三十六計之……

字數:2149   加入書籤

A+A-




    臨近年末,薑雲誌那一千七百畝地到底是沒有找齊佃戶。

    從表麵上來說,按照大唐律例一個家庭最少是要有一百畝地才行,不過這個數量並不是固定的,如果家中還有成年男丁的話還會增加。

    從這裏來看薑雲誌這一千七百畝地並不是很多,也就是十七戶人家的數量,但實際上卻並不是這樣。

    渭水之盟是九月底才發生的,而等到薑雲誌這一千七百畝地落實下來的時候已經都十月過半了,應季的冬小麥都種完了,誰還想著要租地?

    而且對於百姓們來說薑雲誌是個新晉的貴族,人品怎麽樣尚未可知,他們輕易不會冒這個險的。

    若是九月的時候也就罷了,畢竟佃租再多還是能給他們剩下一些的,但現在已經過季了。

    無奈之下,薑雲誌也是想出來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弄點兒大棚吧,雖然不可能全都弄上,但弄一點是一點吧,總比荒著強。

    這次也算是薑雲誌第一次體會到權利的滋味,幫他建造大棚的工匠是從將作監裏征調的。

    這事兒他提前通知過閻立本,閻立本恐怕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私事公辦的人還如此理直氣壯的找上級商量的,隻能回答說是請示一下李世民再說。

    然後,就沒信兒了。

    後來,薑雲誌又去堵了一次閻立本,可在麵對薑雲誌的問題時閻立本隻是咳嗽了兩聲,然後就好像是沒聽見一樣離開了。

    看著閻立本的反應,薑雲誌的心裏也算是有底了。

    有了這個過程,薑雲誌順利的把工匠帶離了將作監,來幫他幹私活兒。

    不過說是這麽說,事實上薑雲誌調用的是工匠又不是苦力,這些人負責的隻是設計大棚罷了,真正的苦力活兒是薑雲誌找普通百姓幹的。

    正趕上農閑的時候,一天十文的工錢,壯勞力一抓一大把。

    本來薑雲誌定的標準是一天三文錢,他以為這個工錢就已經挺多的了,畢竟隋末亂世剛過,百姓們窮得要死。

    但在招工的時候他發現很多的百姓都有一種不太情願可又不敢反抗的表情。

    細問之下,原來現在的短工是一天六文錢。

    貞觀初期的百姓們並不怎麽好,糧價十來文的時代那是好幾年以後的事情,現在的糧價還是一百五十文。

    糧價算是一個基準線,糧價高了別的價格也會隨之調整,但也有例外的。

    比如貴族。

    若是薑雲誌按照最開始一天三文錢的定價也能招到工人,因為這個時代的階級區別實在是猶如天塹,隻不過工人們會埋怨就是了。

    這也算是薑雲誌的失察吧,畢竟最開始來到大唐的時候他的日子並不好過,連銅錢是什麽樣的都沒見過。

    奶奶租的那點兒地產出的糧食留下來吃都不夠,哪還舍得賣?而薑雲誌給人打短工的時候要的也都是糧食而非是銅錢。

    這才鬧出了這麽個不算是笑話的笑話。

    大棚的建造很順利,工匠們拿的是朝廷的俸祿,在哪兒幹都是幹,這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麽區別。

    而那些壯勞力們更是滿意,一天十文的工錢超出市價快三成了,他們怎麽可能不願意?

    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麽磨洋工的說法,因為階級的差別沒有後世那種保護勞動者的法律。

    如果你磨洋工,那麽主家會毫不猶豫的把你換掉,這種工作有的是人搶著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