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當初的選擇

字數:2078   加入書籤

A+A-




    水車對緩解旱情有用嗎?有用,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實際上這種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百姓們又不是傻子,在旱災的年頭,如果河裏有水的話他們肯定會挑水灌溉,誰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家一年的口糧、佃租和賦稅都毀於一旦。

    水車之所以叫水車是因為它是搬運水的,如果連水都沒有那還搬運什麽?

    所以說這水車對緩解旱情的確是有用,但那也隻能緩解一些小旱情,但是在遇到大旱到河水斷流的時候就沒用了。

    但是薑雲誌依然要做。

    今年的旱災很嚴重,但影響的範圍卻並不是很大,所以這還是可以操作的,哪怕是為了明年多儲存那麽一點糧食也是值得的。

    除此之外,做這件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

    旱災來臨,今年的稅收是別想了,明年旱蝗兩災齊至就更不用想了,但今年的旱災若是不加以處理的話等明年的災害來臨之時就會形成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薑雲誌所做的一切都是致力於讓百姓們在今年家中能留一點糧食。

    別看這點糧食很不起眼,但其實是能夠發揮大作用的。

    曆朝曆代的統治者都害怕自然災害,但他們怕的又不是災害本身,而是災害帶來的最終後果。

    流民四起,引起民變。

    其實人有時候是很容易滿足的,有的時候人隻要看到還有別人更慘,那就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其實還好,而百姓們就更容易滿足了。

    明年旱蝗兩災齊至的時候是肯定隱藏不住的,到時候這個消息會傳遍這個天下。

    試想一下,百姓們所圖的隻不過是活下去,隻要薑雲誌的目的達成,那麽百姓們今年雖然會遭受旱災但在稅收減免的情況下還是會有一點糧食的。

    等明年再看看啥都沒有的其他人,是不是就會覺得自己其實還好?

    這就是一個保底,讓百姓們不會變成流民以及引發民變。

    其次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態度。

    朝廷要讓百姓們看到他們的態度。

    朝著那個能達成兩個成果的目的,薑雲誌帶著長孫無逸和將作監的一眾工匠出發了。

    長安附近的水係很是發達,有渭水、灞水和滻水三條大河,還有數不清的小河以及人工開鑿的溝渠,這對於治理旱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在依靠渭水、搭建高台、架設水車的同時薑雲誌還做了一個算不上是創新的創新。

    滴灌。

    這個時代顯然是沒有後世那種先進的滴灌係統的,不過他讓人去大量收集竹子,利用竹子當水管輸送水,這樣一來能夠極大地減少水在輸送途中的蒸發和其他損耗,還能用來做滴灌。

    在這個水比錢貴的時候,一絲一毫的浪費都是可恥的。

    麥子已經收完了,現在灌溉看起來已經晚了,但其實不然。

    麥子受到影響是肯定的,是無法挽回的,但從夏天到秋天這段時間百姓們還要種植一季糧食,灌溉是為了保證這一季糧食的產量。

    這還不止,要知道小麥可是在秋末種植的,灌溉也是為了這個。

    貞觀初年的旱災要持續四年,也就是說這麽一個不成熟的滴灌係統可以使用這四年,期間隻需要簡單的維護就好了,這無疑是很值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