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經濟戰爭(上)
字數:1918 加入書籤
正如薑雲誌與長孫無逸說的那樣,他隻是帶著長孫無逸大體的做了一邊,然後就抽身離開了。
其實打從一開始長孫無逸就是個工具人,就算是他不跟長孫無忌說,李世民也會把他調到薑雲誌的身邊,他的作用就是繼續薑雲誌的工作。
因為薑雲誌是不可能一直在這上麵耗著的,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貞觀二年和三年的蝗災這事兒截至目前就知道薑雲誌、長孫無忌和李世民知道,長孫皇後或許也知道,但除此之外絕對不會再有別人了。
如果有,那麽也是根據天氣、災情以及過往的經驗推測出來的,但推測終歸是推測,在真實發生之前都是做不得數的。
從南方甚至是嶺南收集糧食終歸是下策,因為就算是那邊的糧食再多也不會多過這個時代的糧倉:關中地區。
如果那邊的糧食能多到賑濟整個關中的確的話,那糧倉的名頭早就易主了,所以哪怕是零存整取、聚沙成塔,底子在那擺著呢,最終的數量終究也就是那些而已。
薑雲誌和李世民不得不想其他的辦法。
不過現在他們還在等,在等一批人的回歸,這批人就是清河、博陵二崔的人。
薑雲誌製造出來的玻璃離後世還有很大很大的差距,但在這個時代已經可以說是巧奪天工了,因此二崔也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薑雲誌定下來的價格。
按照薑雲誌所定下的規矩,第一批琉璃製品隻能外售,不能在大唐境內銷售,二崔雖然不知道為什麽,但還是照做了。
不過事實證明隻要是好東西就根本不挑地方,無論是在什麽地方都能賣出高價。
當初一套酒具和一套共一匹加起來一共十件,薑雲誌要了二崔五萬貫,平均下來一件東西五千貫,但二崔毫不猶豫地接受了。
然後,他們將東西倒賣到西域,帶了十五萬貫回來。
這是玻璃製品的第一次交易,可以說是大獲成功,崔氏心滿意足的找到了薑雲誌,很是客氣地給他反了三點的利。
其中的兩個點是提前說好的,而另外多出來的那一個點是送給薑雲誌的。
實際上,二崔早就知道薑雲誌把那兩個點的利潤讓給了李世民,但他們隻是以為這是薑雲誌在表示他的心意,而二崔也因此覺得當初他們叛離五姓七望的決定很是正確。
因此,他們多給了薑雲誌一分利,算是表達他們的誠意,也為了保證以後的合作能夠持續且長久的進行。
薑雲誌沒有客氣,直接將那一個點的利潤收入囊中,然後給了崔氏第二批貨物。
相較於第一批,這一批貨物的成色要更好,透明度也更高,但價格也同樣高出了很多。
但崔氏絲毫不介意,他們人為這麽好的東西就值這個價!
十五件東西,其中還是以工藝品居多,薑雲誌要了他們十五萬貫,較之第一次交易的價格足足翻了一倍,但崔氏卻沒有絲毫不滿。
貞觀元年三月,他們的商隊再次出發,帶著十五件玻璃製品再次前往西域。
而薑雲誌就是在等他們的歸來。
六月下旬,正是大豆和小米下種的時間,崔氏的人終於是回來了。